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就业影响的区域差异分析【字数:16839】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二、文献综述2
(一)国外研究现状2
(二)国内研究现状3
三、理论分析3
(一)母国不同区域OFDI对国内就业规模的机制分析3
(二)母国不同区域OFDI对国内就业质量的机制分析3
四、我国OFDI和国内就业的现状分析4
(一)我国OFDI概况4
1.我国OFDI总量的现状 4
2.我国OFDI的区域分布5
3.我国OFDI的结构现状6
(二)我国就业现状7
五、OFDI对国内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8
(一)OFDI对国内就业规模影响的实证分析8
1.变量描述及数据来源 8
2.模型构建9
3.实证结果与分析9
(二)OFDI对国内就业规模影响的实证分析10
1.模型构建10
2.变量描述及数据来源 11
3.实证结果与分析11
六、结论与建议12
致谢14
参考文献15
图1 2017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三大产业分布7
表1 海外直接投资对投资国就业的组合效应3
表2 20022017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构成表4
表3 2016—2017 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量占全球总量的比重6
表4 2017 年地方对外投资流量按区域分布6
表5 2017 年地方对外投资流量前十位的省市区6
表6 2017 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行业构成7
表7 2003—2017年我国就业人口数量统计图8
表8 测度就业规模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9
表9 OFDI对就业规模影响的实证分析回归结9
表10就业质量相关变量描述性统计11
表11OFDI对就业质量影响的实证分析回归结11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就业影响的区域差异分析
国际经济与贸易 学生 崔婧怡
引言
引言
现如今,经济已在世界中得到大范围发展,在此背景下,各国的经济发展都步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项目,更是加快了国际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同时,全球经济的增长也为广大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创造了机会。当然,机会总是伴随着各种挑战,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发展带来的影响是两面性的。由于经济全球化发展程度越来越深,各国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社会投机现象增多,风险也越来越大,这极大影响了发展中国家的主权的独立问题,民族工业繁荣发展。在这种局势下,本国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中就顺理成章,而且其发展速度也大于欧洲发达国家。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一步步加强,自2010年至2017年短短十年间,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且是一个极具发展的投资来源地。
因此,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持与全球经济的平衡问题,成为了重中之重。其中对“均衡”的一个理解就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参与区域结构的优化。同样,关于对外直接投资母国就业效应的讨论也需要进一步从区域差异角度进行。多数国家在对外直接投资政策中都需要慎重考虑该因素,并且将其对就业造成的影响以东道国和母国为标准进行区分。经过反复大量研究比较后发现,对外直接投资越高,东道国社会经济态势越灵活,就业前景越宽松。本文将主要研究其对母国的就业影响,迄今为止,此种类型的投资对本国的影响这一问题依然是欧美发达国家重点监察范围。而在亚洲,仅仅是日本、韩国和台湾等几个少数国家和地区有所涉及,很少涉猎中国。就业作为2019年两会的热点之一,一直得到了政府的重点关注,当下严峻的就业势态让很多经济研究者呼吁应该讲促进就业作为国家整体管控的重要任务,充分利用就业来带动我国经济向前发展以及社会向前发展。因此,探索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差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国内就业的境况。
二、 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Jasay是最早开始探索外国直接投资对就业的影响的学者。在他看来,当一国国内资源有限时,若是外国直接投资和出口额没有增加,或者是降低进口量,这都可能会代替一些国内的投资项目或消费情况,除此之外还会引起国内就业的替代效应。Rutenberg等学者也同意这一观点,并提出,当国家固有的资产资源不充足的条件下,外国直接投资不增加或者降低进口数量,随即外国直接投资将取代国内投资,然后对母国的就业带来不利影响。
对于该领域的研究日益加深,外国直接投资在本国的影响已经开始接触就业结构领域。就业结构优化理论(Kokko,1999)是外国直接投资在本国打造出了大量非生产性的就业模式,为择业人员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另外,境外的分公司在经营过程中越来越依赖国内的法律法规、基础服务和运营管理方式。所涉及的两大层次,高素质的科学技术人员能够帮助改善国内就业结构。尤其是外国直接投资对母国就业的影响这一问题的探索中发现了投资多分布于发达国家,而且偏重研究替代和晋升效应,着重对就业规模、结构和地点分布等的利弊实行分析整合。但事实上是外国直接投资对本国的就业影响源于多个方面。并且国内就业问题还经受到众多原因的干扰,甚至有一些影响大于海外直接投资的影响,这些情况让此类型的理论依然饱受社会争议。
坎贝尔(1994)的观点为,跨国公司的海外直接投资对就业的数量、质量和地点均产生了正面和负面影响,不仅是直接的,也有间接的存在。通过分析1965年至1990年的数据,瑞典的史蒂文森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外国直接投资和本国出口二者之间互相代替。因为外国子公司的转变,开始把国内产品出口到第三国,随即取代了国内就业。再加上跨国公司在海外的发展速度加快,规模逐渐扩大。子公司就将更多的产品出口到第三国,尤其是承接进口的第三国市场还与他们本国市场存在竞争关系,,这将出现一个对第三国市场来说更为强劲的出口,也更具优势。繁重的竞争压力使得它们在第三国出口中所占的比重减少,于是就对本国的就业带来了不利影响。从长期和短期来看,企业在境外进行投资过程中对本国带来的作用是不同的。短期下,境外分公司的发展运营均需要依靠总公司,带来的刺激作用要超过代替作用,这大大为国内就业人员提供了选择;长期下,子公司的经营逐渐稳定、经验日益成熟,更多考虑自身发展从而制定出口策略,替代效应超过刺激效应,所以才会取代了在母国的就业。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563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