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需求影响因素以石家庄城镇居民为例【字数:9122】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3
引言(或绪论)3
一、文献综述4
(一)国外研究概况4
(二)国内研究概况4
(三)国内外文献综述评析4
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现状5
三、个人理财业务实证分析8
(一)数据来源8
(二)模型的构建8
(三)样本特征分析8
(四)模型分析10
四、基于研究结论的建议及本文不足11
致谢12
参考文献13
附录A 调查问卷表13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需求影响因素
——以石家庄市城镇居民为例
引言
引言: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是商业银行为私人客户提供财务分析和投资规划等一系列服务的行为。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在这一业务上可以收获巨大的利润。2004年9月光大银行推出了一款叫做“阳光理财 B 计划”的人民币理财产品,这是我国第一款商业银行发行的个人理财产品。在此之后,众多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随着近年来商业银行加强了对个人理财业务的重视并进行大力发展创新,理财产品数量上的增长呈现了爆发的趋势。但是当前的市场还不够完善,在个人理财业务方面银行也存在明显缺陷,存在很多因素会影响到城镇居民对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需求,对这些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进行充分研究,会对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进一步研究有重要帮助。
一、 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概况
此外,Laroehe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等(1986)[5]在调查了位于加拿大的蒙特利尔市140个居民金融服务和金融机构后得出:对选择行为影响最大的几个因素分别是员工的友好程度、办理业务的时长、职员办事的效率。除此之外,业务操作的便捷性的影响也很大。
Javalgi等(1989)[6]通过“层次分析法”对美国居民对理财服务与理财机构的选取跟据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发现,居民对资金安全性、所得利息的高低和处理贷款业务的能力最为看重,其次是银行的声誉与实力以及区位的便捷性。
(二)国内研究概况
我国的个人理财业务相对来说起步较晚,但是随着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国内学者也将更多精力投入个人理财业务方面的研究,其中主要包括居民储蓄投资问题、理财产品创新、借鉴西方国家研究成果发展我国理财业务等方面的问题。另外最近几年,研究者慢慢认识到研究客户需求才是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关键点。
凌江怀(2004)[7]等在深入分析了发达地区金融机构个人理财业务发展趋势之后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应尝试“客户关系管理”,也就是要先给予服务对象一个正确定位并依据定位进行分层次的服务。
在客户理财需求的相关研究中,黄国平(2009)[8]提出,银行的规模和银行所处的市场环境以及银行的服务水平在其理财业务的发展中是至关重要的。李科、赵越(2010)[9]在利用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并进行进一步研究后,提出银行等个人理财机构应先对客户的资产负债情况和家庭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后对不同客户进行分类,随后以此为基础来进行不同理财目标的设定。
尹阳、蔡敏等(2008)[10]在深入研究了影响南京城镇居民理财需求的因素,发现这样的现象:性别、所在行业、受教育程度和对理财业务的了解程度十分影响个人理财的行为,且这一影响为积极的。姚慧娟、杨立社(2013)[11]在对中牟县支行客户满意度进行具体分析时,发现如下因素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包括理财产品的质量、相关人员的服务水平和业务整体流程的效率。
(三)国内外文献综述评析
综合来说,在个人理财业务方面国外学者的研究较之国内更加全面系统,而且国外理论更加成熟,这些都是国外学者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反观国内的状况,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较晚,虽说国内学者也从不同方面对个人理财业务进行了研究,但是由于国内研究资料过于匮乏,所以限制了学者们的研究,这一影响表现在国内的研究大部分的出发点是从定性的角度而非定量角度。本篇文章从实证研究方面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且将之前遗漏的一些影响因素纳入研究范围,希望通过发现创新点来得出有意义的分析,并以此来解决个人理财方面的一些实际问题。
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现状
自 2004 年来个人理财业务在中国出现以来,其在金融市场中的需求量一直较高,使得个人理财业务一直保持在高速增长的状态。而银行在金融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同样也是居民购买理财产品的主要场所,与此同时银行还承担着销售基金和一些信托理财产品的任务。而在2012到2019这几年间,网络理财的出现也使得人们的理财方式开始慢慢改变。
1.金融产品总数中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所占的比例逐渐升高
从2014年6月到2016年同期,个人理财产品的理财余额在逐年升高,且增加的金额也越来越大。
图 1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余额量(单位:万亿元)
资料来源:《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2016 年上半年)》。
图 1可以看出,理财产品的销售量在提高,通过客户购买的数额不断增长的趋势来看,客户有很高的意愿去购买理财产品。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562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