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影响的实证分析以余额宝为例【字数:9579】

2024-02-25 13:12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12013年6月阿里巴巴旗下天弘基金推出中国第一款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余额宝,此产品一经面世,就以其收益高、流动性强、门槛低等特点深受难以被传统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覆盖的长尾客户的欢迎,这大大降低了商业银行的客户忠诚度。使得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频受冲击。因此本文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余额宝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具有强烈的负面影响。因此商业银行需要主动学习互联网金融模式,注重客户体验;改变理财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收益率;降低认购门槛,拉拢小额投资者;转变银行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目录
引言
引言
近年来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国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个人理财需求变强。低利率存款难以满足市场需要。各大商业银行纷纷推出形式多样,品种丰富的理财产品满足市场迫切需要的投资渠道多样化。这些理财产品也因其收益率高于商业银行定期存款而风险较个人投资股票和债券低而广受关注。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国理财产品市场在短短十几年内经历了由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从而使各大商业银行开始重视以个人理财业务为主的中间业务。各大商业银行都在使个人理财业务成为商业银行业务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同时,进一步发展优质客户,从而带动存贷款业务及其他业务的发展。
然而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打破了商业银行对理财产品的垄断。如今互联网已经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移动支付领域,通讯领域以及电子商务等领域都可以看出大数据发展带动互联网变革已经深深影响了我们的生活。2013年6月,天弘基金推出余额宝使得传统商业银行遭受了严重危机。在发展初期,余额宝在七日年化利率远高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情况下,做到收益第二天到账,即存即取,无需手续费,快捷方便,这使得大量投资者将资金转移到余额宝中。余额宝得以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内发展壮大。在2014年度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获得了政府充分肯定,李克强总理还表示坚定支持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不动摇。这一举动更使得传统商业银行发展举步维艰。在互联网金融茁壮发展的今天,我国商业银行该如何在维护地位的同时实现理财业务的创新已经是商业银行发展在新阶段的难题。因此本文以余额宝为例,探究余额宝如何影响互联网理财业务的同时,寻找其余影响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因素,进而探寻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帮助商业银行摆脱困境的措施。
二、文献综述
(一)关于互联网金融的文献综述
1、关于互联网金融内涵的文献综述
1971年Nasdap系统的出现标志着互联网金融的起源。1995年全球第一家由三家银行出资组建的互联网银行——“安全第一银行”在美国诞生,其后又出现了P2P、互联网理财及众筹等众多业务。
在对互联网金融定义的研究上,学术界普遍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以Claessens and Glaessner为代表,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新颖且特殊的金融业新形态。皮天雷,赵铁(2014)则认为互联网金融本质上是一种金融中介,只是在信息的处理手段上有所创新。曹凤岐(2015)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一种区别于直接和间接融资的第三方融资模式。
另一种观点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在互联网技术渠道上的发展,不能称之为新金融模式,即金融具有可发挥的功能。Aleen (2002)认为互联网思维是互联网金融的核心,其本质是一个因为可以直接交易而大大降低因信息不对称和逆向选择引发道德风险的可能性的市场。陈志武(2014)认为互联网金融产品主要是销售渠道的拓宽,不影响支付结构体系。郑联盛(2014)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依据互联网获得了流程和业务的转型升级。
目前学术界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定义是: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是传统金融与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结合以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投资、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兴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主要是传统金融业务的拓展和延伸,是传统金融行业的创新。
2、关于互联网金融模式发展的文献综述
罗明雄(2013)提出了互联网金融分为第三方支付、P2P、众筹等多种模式。Godfrey B 等(2004)认为互联网金融能高效率地使用成本资金,以P2P网贷为例。刘志洋(2014)主张互联网本身具有高风险性,因此互联网金融也会存在扩散风险。但同时大数据技术也可以用于控制信用风险。
(二)关于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文献综述
一部分人针对互联网理财产品的风险管理问题进行研究,例如Berger and Gleisner(2009)认为借贷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信用风险就会发生,且在P2P网贷中较为严重。杨琦(2015)主张互联网金融理财快速发展主要是因为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具有创新性,并指出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发展方向与趋势;赵梦佳(2015)为研究互联网理财产品的收益波动性受什么因素影响以互联网理财产品收益序列为基础构建了garch模型。
另一部分人针对寻找一些互联网理财产品需求的因素进行研究,例如 Levine and Minto(2000)通过案例分析,认为互联网理财产品市场需求主要受交易机制和程序影响,需要根据用户体验改进交易平台。邱均平,杨强等(2015)为探究用户选择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主要因素,以余额宝为代表,使用PLS模型进行研究,找到关键因素为感知易用、感知效用和自我效能。
(三)关于余额宝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影响研究的文献综述
沈建国、沈佳坤、杨赐(2015)使用2013年2014年M0和M1的数据分别与余额宝累计成交金额建立一元回归模型,发现两者线性影响显著,得出结论余额宝发展使得商业银行存款下降,出现货币搬家现象。陈向阳(2016)选取2013年2014年间的余额宝累计交易金额、商业银行存款规模、商业银行理财收入、其他理财产品成交金额等数据构建模型,说明余额宝与商业银行盈利呈负相关。孟倩倩(2017)选取20132016年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收入,其他理财产品收入,买房消费、个人存款利率、人均收入及余额宝年化利率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得出结论余额宝发展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四)关于互联网理财业务与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关系的文献综述
1、关于互联网理财业务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具有负面影响的文献综述
许娜以及杨润坤(2014)认为互联网理财产品使传统商业银行存款分流压力加剧、难以扩大信贷规模,更使得理财业务收入减少,利润空间下降。邱峰(2013)认为互联网金融会使商业银行金融中介角色弱化,进一步降低商业银行收入。马静(2015)认为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金融发展会导致商业银行金融市场份额缩水,影响商业银行发展。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562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