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素养对城居民参与金融场的影响研究【字数:10060】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 2
二、文献综述2
(一)国内外学者对金融素养的定义2
(二)国内外学者关于金融素养对金融行为的影响研究3
(三)综述4
三、理论基础及研究思路4
(一)理论基础4
(二)研究思路4
四、数据、变量与模型设计5
(一)数据说明5
(二)变量介绍5
(三)模型设计9
五、回归结果及分析9
(一)金融素养与金融市场参与的相关分析9
(二)金融素养对城镇居民参与金融市场的影响 10
(三)金融素养对居民参与金融市场程度的影响 16
六、稳健性检验 20
七、结论和建议 21
(一)结论 21
(二)建议 21
致谢 22
参考文献 22
金融素养对城市居民参与金融市场的影响研究
引言
引言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制定合理的理财方案、扩大居民财富规模成为中国居民迫切现实需求,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股票、保险、债券、基金和银行理财产品等金融产品来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我国金融产品在不断丰富多样化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越来越复杂趋势,这使得提高金融素养水平逐渐成为消费者的迫切需求,我国居民不但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要了解各种金融产品,更要培养鉴别和规避金融产品风险的能力。因此,金融投资者需要通过教育与学习来提高金融素养,优化居民资产配置,从而获得更多的金融福利。相反地,不具备基本金融素养的消费者在做金融投资决策时,很难理性的做出判断并理性的采取行动。
然而,研究报告表明全球金融素养有待提高。通过OECD的报告可知,许多国家的居民金融素养水平偏低,甚至包括一些发达国家。例如,对股票、债券等不甚了解的日本居民占全国人口的71%,美国、韩国和朝鲜高中生在投资知识、信用卡管理、风险意识和退休储蓄的知识水平能力测试中,平均分均不及格。此外,印度调查报告显示,约60%的人选择将现金放在家里存储且同时借有高利贷。通常,居民金融素养的高低与收入的高低和教育程度的深浅息息相关,但调查结果却表明,在某些金融知识方面,有部分受过高等教育的居民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居民一样无知。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我国首份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报告:面对我国金融业的迅猛发展以及不断复杂的金融创新的趋势,我国居民的金融知识水平和金融技能有待提高。在金融市场迅猛发展、创新产品不断推陈出新的背景下,提升居民整体金融素养水平成为现阶段的迫切需求;研究金融素养对城市居民在金融市场中的投资活动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关于金融素养的定义
目前,美国金融素养和教育委员会关于金融素养的定义得到了世界广泛的认可,即金融素养就是消费者利用其所学金融知识与能力来管理其金融资产以实现效用最大化。Lusardi将其解释为消费者按期归还负债、筹资融资、理财和提前规划养老计划的能力,该定义更加具体化,关于金融素养的研究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二)金融素养对金融行为的影响
根据现有的相关研究,金融行为具体指居民进行投资、融资和财富累积。
其一,在投资行为方面,尹志超(2014)等人提出增加金融知识可以促使居民进入金融市场,并提高其在风险资产尤其是股票的投资份额。吴卫星(2018)等人构造夏普比率度量居民居民组合资产有效性,提出户主年龄、理财规划和财富影响居民资产组合有效性,即高金融素养水平的消费者拥有的资产组合的有效性更高。这一发现也说明了开展普惠金融的重要性。
其二,在融资行为方面,吴锟(2018)等人则从居民负债的角度,提出金融素养高的居民偏好负债且更愿意通过银行等正规渠道,同时抑制过度负债。这表明居民金融素养水平的提高增加其作出合理的信贷决策的可能性,有利于增加自身金融福利,且有助于我国信贷市场的健康发展。
反之,金融素养的缺乏会引发不合理的借贷决策。根据美国消费者数据显示,Lusardi和Luston(2013)认为,金融素养影响居民融资渠道选择,高金融素养者使用高成本借贷渠道的可能性低于低金融素养者,因为低金融素养消费者不了解基本的计算复利的方法,贷款的真实利率和成本与其估量的结果有较大的偏差,从而做出不合理的借贷决策。Gerardi et al.( 2010) 认为,金融素养低的居民违约的可能性更大。相似的,Disney & Gathergood( 2011)也提出,低金融素养者缺乏相应的经济知识,忽视了对借贷成本和其他相关费用的估算,因此其借贷决策缺乏考虑,发生过度负债的可能性更大。
其三,在财富累积影响方面,胡振和臧日红(2018)从居民理财规划的角度研究金融素养与居民金融行为的关系。指出与金融素养低的居民相比,金融素养高的居民更可能制订理财规划,且理财规划时间跨度更长。同时,拥有孩子、资产规模的扩大及经济知识的增长正向影响理财规划时间跨度。理财规划时间跨度在不同的客观金融素养水平下为非对称性,具体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
此外,Lusardi和Mitchell(2007)提出居民提前制定退休储蓄计划受到其金融素养的影响,金融素养高的居民提前进行退休储蓄与养老计划且规划的时间跨度长。此外,家庭累积财富也会促使居民提前制定退休储蓄计划。
(三)综述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可以发现,大多数学者的关注点在于金融素养对金融市场参与率以及消费者投资组合的有效性的研究上,但是,对参与程度及其影响机制的研究有待深入的探索,因此本文将设置参与程度为被解释变量来深入研究金融素养的影响;此外,国内关于教育水平、风险态度对金融行为的影响研究有所欠缺,因此本文将引入教育水平、风险态度与金融素养的交互项,深入研究金融素养对金融市场参与的影响机制。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562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