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分析【字数:11076】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二、文献综述1
三、理论基础2
(一)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的必要性2
(二)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3
1.外部因素3
2.内部因素3
(三)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机制3
四、我国绿色信贷发展情况4
(一)我国银行业绿色信贷发展现状4
(二)我国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发展情况4
1.国有商业银行5
2.股份制商业银行5
五、绿色信贷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关系的实证分析5
(一)数据来源5
(二)描述性分析6
(三)变量定义6
(四)模型构建7
1.平稳性检验7
2.协整检验7
3.F检验7
4.Hausman检验7
5.构建模型8
6.模型回归结果8
六、结论与建议9
(一)政府层面9
(二)商业银行层面9
致谢10
参考文献10
绿色信贷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分析
引言
引言
随着2003年“赤道原则”的出现,国内外学者对绿色金融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研究愈来愈多,其中关于该原则对商业银行影响的研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2007年7月12日我国出台了新的信贷政策,“绿色金融”概念随之产生,在这之中绿色信贷正是商业银行实现“绿色金融”的有效途径和工具之一。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绿色信贷的发展不仅给我国银行业带来严峻的考验,而且也是其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一方面,“两高一剩”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对于贷款的需求更大。一旦发生不合规事件导致其难以偿还贷款时,不仅会损害银行的经济利益,还会影响银行的社会形象。另一方面,“绿色信贷”的实施使得银行更加重视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研究与创新,构建新的金融体系,实现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
目前国内外学者们针对绿色信贷的理论研究已经十分透彻,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对绿色信贷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关系进行针对性研究的实证模型却很少。因此,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来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并根据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的实证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
文献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较快,经济格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我国亟需改变以往的经济发展方式,深化可持续发展理念,实现绿色发展的目标。其中,绿色信贷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履行社会责任并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工具。
绿色信贷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信贷活动中,通过提高“两高一剩”企业的贷款利率,同时降低绿色环保企业的贷款利率,从而来改变资金流向,减少流向“两高一剩”企业和产业的资金,增加流向符合环境标准的企业和产业的资金。就我国实际情况而言,目前我国绿色信贷的发展整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制度的发展仍存在缺陷。但不可否认的是,实施绿色信贷政策是一个必然趋势。这不仅仅是国际形势和国内政策环境的共同要求,更是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必要阶段。
深入剖析二者之间的影响机制,学者们分别从成本效应、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和环境风险管理理论三个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见解。首先,陶茜(2016)从成本效应角度分析,认为在短期内绿色信贷的施行会降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而长期来看,实施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起积极作用。其次,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业务是其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表现,能够提升银行在公众中的影响力,进而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最后,在经营过程中,商业银行需要面临诸多环境风险,绿色信贷业务的施行能够有效降低风险程度,提高其信贷资金的安全性。因此,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业务具有积极作用。
大多数学者对绿色信贷影响商业银行竞争力持肯定态度,认为绿色信贷能够有效地提升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力。何凌云等(2018)通过对9家上市商业银行进行实证研究分析认为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业务对于提升其竞争力有积极影响。高晓燕等(2018)的模型回归结果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认为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竞争力产生正向作用。Yujun Cui等(2018)的实证研究结果也表明在贷款总额中分配更多的绿色贷款确实会降低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中国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对银行的环境和财务效益都有积极影响。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开展绿色信贷的商业银行在短期内将处于规模不经济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逐步达到规模经济,进而提高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力。
通过对上述文献的梳理,我们不难发现,对于绿色信贷影响商业银行竞争力大多数学者是持肯定态度的,未来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业务将有广阔的市场和发展前景,国内研究主要集中于绿色信贷与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关系,从商业银行盈利能力角度出发的研究较少。本文将以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作为出发点,建立面板数据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基于实证结果提出改进意见。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562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