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背景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研究基于媒体关注的视角【字数:12831】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二、文献综述2
三、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3
(一)高管政治关联与企业社会责任3
(二)实际控制人与企业社会责任3
(三)媒体关注的作用研究4
四、研究设计5
(一)变量选择5
1.被解释变量 5
2.解释变量 5
3.控制变量 5
(二)模型构建5
五、数据分析6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6
(二)变量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6
(三)回归结果分析8
六、稳健性检验10
七、结论和建议11
致谢12
参考文献12政治背景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研究
——基于媒体关注的视角
引言
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正面临从速度型效益到质量型效益的转型,习主席总书记在十九大中提出我国坚决端正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方式,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的经济发展理念。这意味着企业不能只谋取利润的最大化,也要履行一定的社会责任。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环境污染、明星偷税漏税、医疗卫生等事件表明,一旦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不当,对企业本身而言,轻则使得公司名誉受损,重则导致企业破产;对社会而言,也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由此,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重新引起了社会公众和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人们普遍认为企业应当履行社会责任。
企业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一方面,可以给利益相关者带来利益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另一方面,根据已有研究,大多数学者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虽然可能降低企业当期价值,但并不会降低企业长期价值。于是,近年来学者们开始探究影响企业社会责任的因素,其中政治背景作为其中之一,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同时,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工具,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为使得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基于媒体关注的视角来研究政治背景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影响是迫在眉睫的。
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不同于西方国家,很大程度上,并非是企业自发的决策,更多体现为由上至下政府推动的结果。在现行政治、经济体制下,高管是否拥有政治关联以及企业本身是否为国有企业,可能会成为影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关键因素。而媒体报道作为信息传播工具向利益相关者释放相关信号,利益相关者可以根据有效信息进行决策,进而影响企业行为。基于此,本文拟以我国纳入润灵环球社会责任评级的20092017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政治背景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影响,探究媒体负面报道是否对其有促进作用,揭示媒体关注视角下的政治背景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影响。本文将政治背景分为高管政治背景和实际控制人背景,一方面为其提供一种合乎逻辑的解释,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研究;另一方面,在现实中,可以利用媒体这一重要信息传播渠道促进企业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不但可以保证企业的声誉,还可以维持利益相关者关系。
二、文献综述
20世纪20年代,Sheldon(1924)《管理的哲学》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CSR)这一概念,他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经营者应满足企业内外各种人或组织需要。自从Sheldon首次提出“企业社会责任”一词后,其概念在理论界和实务届引起较大反响,20世纪50年代,Bowen(1953)发表《商人的社会责任》,该著作标志着企业社会责任正式作为一个论题拉开序幕,因此Bowen也被称为“企业社会责任之父”。至此,不同学者对其内涵都有不同的看法,尚未形成统一看法。在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方面,Carroll(1991)的观点具有较大影响力,他将社会责任分为: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自愿责任,该思想为后来人们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操作化提供了指路灯。Carroll后,又有WBCSD(1999)提出,企业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为促进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改善员工及其家庭的生活状况,提高当地整体社区、社会的生活质量。这一概念在我国学界也引起了广泛讨论,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李正(2006),他将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分为六大部分:环保问题类、员工问题类、社区问题类、一般社会问题类、消费者类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类。而张旭、宋超和孙亚玲(2010)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对股东、债权人、员工、消费者、供应商、政府、社会公益和环境等8类利益相关者利益和需求的满足。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起初学者们关注的是企业社会责任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但尚未取得一致意见。部分学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McWilliams and Siegel,2000),也有一些学者通过实证发现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Ruf等,2001),而国内学者李正(2006)实证结果表明,从当期看,社会责任的履行与企业价值呈负相关,但长期看并不会降低企业价值。
随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观念被广泛接受,一些学者转向研究影响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因素。已有研究主要从公司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解释了影响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因素。在公司外部,阮丽旸等(2016)将企业社会责任分为商业社会责任和环境社会责任,实证发现竞争强度和规制压力能促进小型企业的履行意愿;而对于环境社会责任,竞争强度和规制压力的效用分别为倒U型和正向作用。Lee,Byun,Park(2018)认为在新兴企业所在行业中,产品市场竞争程度影响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两者呈负相关关系。在公司内部,学者们发现公司规模(Pava,1996)、盈利能力、股权性质、行业因素(Cotrill,1990)和管理者个人特质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有显著影响。关于管理层的个人特质,目前研究发现高管的“海归经历”、性别(徐细雄,2018)和宗教信仰(倪昌红,2016)显著影响企业社会责任。根据资源依赖理论,政治背景是企业关键的资源,受到企业重视。其中,政治背景又分为高管的政治关联和企业实际控制人政治关联。在已有文献中,通常单独研究高管政治关联和实际控制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但对其两者的影响途径鲜有研究,本文基于媒体关注的视角,探究两者影响企业社会责任的动机和途径。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562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