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商业银行股票价格的影响【字数:11426】

2024-02-25 13:08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货币政策与资本市场的关系一直作为金融界的热门研究。由于近年来央行多次调动存款准备金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研究银行股价也就成为探究货币政策效果的良好方式。本文通过结合前人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及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的相关研究,从理论角度对此问题的合理性进行探讨。进而通过Logit回归分析详细研究存款准备金率与商业银行股价的关系,发现两者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性,并通过脉冲响应分析证明了改变的短期内带来的巨大反向影响,最后结合前文的一系列研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二、文献综述2
(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2
(二)货币政策的股市传导机制2
(三)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商业银行的影响3
三、存款准备金政策影响的理论分析3
(一)股票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3
(二)存款准备金政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4
(三)存款准备金调整对商业银行股票价格的影响5
四、存款准备金对商业银行股票价格影响的实证分析6
(一)数据来源6
(二)变量定义6
(三)存款准备金调整对商业银行股价影响的Logit回归分析6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9
(一)研究结论9
(二)研究建议9
致谢10
参考文献10
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商业银行股票价格的影响
引言
引言
自国家干预经济这一模式问世以来,货币政策作为各国央行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而存款准备金政策是货币政策中,最为强力的一个。由于它的实施会引起货币供应量大幅度地增加或是减少,使用也就更为慎重。近年来国际经济形势更为复杂,我国央行从2012年起,多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借此影响金融机构的信用贷款发放,进而达到调整货币供应量的目的。央行于近年来的频繁降准举动,向金融市场投放出的信号、随之引起的波动,也就可想而知。
股票市场在金融市场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更是由于其价格波动直接反映投资者预期和金融市场状况,作为金融类问题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的研究对象广受青睐。股价有一定的波动区间,这一波动状态往往与本国经济发展状况相关,对国民经济的整体状况有一直观体现。而引起这一波动的诸多原因中,货币政策变动更是不可忽视的一点。因而,通过股票市场探查一国货币政策的执行力度与水平,成为研究货币政策的一大手段。鉴于货币政策直接作用于商业的信贷能力,银行板块也因此作为股票市场受货币政策影响的重要风向标。综合以上原因,为细化研究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本文选择商业银行股为研究对象。
二、文献综述
货币政策作为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其中,存款准别金政策作为作用最直接、效果最猛烈的一个,在近年却多次调整。我国央行频繁使用存款准备金政策对货币总量进行调控,可以与近年央行较为稳健的货币政策相联系,在防止经济泡沫、通货膨胀等领域,维持一个健康的金融环境与之密不可分。
存款准备金政策直接影响金融市场货币存量,进而对与货币存量有着巨大关联的商业银行产生影响,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对商业银行能产生多大影响,可以从上市商业银行的股价变化中参透一二。正是由于股票对于国家经济走向的风向标作用愈发显著,股票市场趋势对于分析我国经济环境的作用也日益重要。
(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我国对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的研究,自1983年改革后就从未停止。王振山(2000)采用协整检验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信用渠道是我国货币政策的主要传播途径;由于货币供应量与实际GDP联系不足,反而不如信用总量作为中介指标的效果好;最终结合他国经验,证实了这一渠道具有高效传导货币政策的能力。而后,李斌(2001)通过实证分析研究了不同政策工具的时滞差异,存款准备金率由于其时效性特点,更适宜作短期操作工具;同时通过对信贷以及货币供应哪个更适合作为货币政策传导渠道进行研究,为上述研究补充了道德风险以及逆向选择等导致此结果的原因。但关于主要传导途径的争议,盛松成(2008)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法和方差分解法检验了主要货币政策工具,再次强调了我国现行主要以信贷为核心的货币调控模式。但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执行情况,指出了这一模式的问题,指出未来将以通胀以及利率为中介指标的发展方向。
除了信贷以及利率传导,在股票市场更为发达的国外,Cassola 和 Morana(2004)通过对欧元区国家1980到2000年相关经济数据的研究,发现股市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巨大作用,而非通胀。并为进一步提高其影响、发展股市提出了相关建议。
(二)货币政策的股市传导机制
为研究股票市场对货币政策的传导作用,Ehrmann 和 Fratzscher(2004)通过标准普尔500指考察货币政策变动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并最终得出两者之间显著相关的结论。而孙华妤(2003)从货币供给影响投资者出发,研究了货币政策对股价的影响:货币供给变化将影响公民持有货币量,即影响安全资产数量,对于购入多风险资产的期望也发生变化。
从货币供给角度研究股票市场的传导作用,Berkman(1978)以M1为研究对象,通过事件研究法研究表明货币供应量变化和美国股市呈负相关关系。Pearce 和 Roley(1983)拓宽了上述研究,在研究M1的基础上从投资者角度细化了研究,加入投资者对于货币供应量调整是否有预期这一变量,发现只有未达预期的货币供应量变化才与股价呈负相关。在基本对于股票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盖棺定论后,为研究其具体作用效果,易纲和王召(2002)发现存款准备金调整带来的影响存在时间上的差异:在短期、中短期和中长期,投资者未能遇见到的货币供给增加将使股票价格上升;而在长期,无论货币供给的增加是否被预测,都不影响股票价格。
除了货币供给角度,宋林泽(2016)从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出发,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导致银行资金减少,信贷能力受限削弱银行放款能力,使股票价格下降;存款准备金率下降时,银行可支配资金增多,也就愿意将吸收的资金投入股票市场,进而带来股票价格的上涨。而在货币供给角度看,郑鸣(2010)研究了其作用时间问题。通过MSVAR模型研究了货币政策对股价的影响,同样从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影响商业银行信贷的角度出发,但发现股市的不同时期也存在不同效果:股市整体较低迷时,银行信贷增速并不能提高股市收益率;股市发展较好时,信贷变化将对股市带来极大的影响。吴若伊(2010)对上述研究有一定的细化,总结得出了存款准备金制度不能完全反映市场规律的结论。尤为在特殊的牛熊市中,该作用减弱甚至会产生同向变化,即使有货币政策工具的扶持与调节,也无法改变大盘的状况。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562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