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基于产业链视角的农产品期货场功能与效率研究【字数:15298】

2024-02-25 13:08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产业链是农产品价格形成的基础和关键。本文以产业链为视角和切入点,研究农产品期货产业链价格传导关系和价差套利有效性。研究发现,玉米期货产业链价格存在单向引导关系,大豆期货产业链中“豆粕-豆油”“大豆-豆油”期货存在双向价格引导关系,“大豆-豆粕”期货不存在引导关系。并且,玉米期货产业链和大豆期货产业链价格均存在协整关系,具有价差套利的基础。未来应从产业链的角度,进一步完善期货市场农产品品种序列,形成产业链套利组合,积极发挥期货市场在风险管理的作用,拓宽和深化期货市场服务产业范围。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1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1
(二)研究内容2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2(四)论文创新点3
二、文献综述3
(一)期货价格发现功能4
(二)期货价差套利有效性4
(三)文献评述5
三、农产品期货产业链的基本情况5
(一)玉米期货产业链:“玉米玉米淀粉”5
(二)大豆期货产业链:“大豆豆粕豆油”7
四、农产品期货产业链的实证研究10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10
(二)ADF单位根检验10
(三)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11(四)Johansen协整关系检验12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13
致谢14
参考文献15
基于产业链视角的农产品期货市场功能与效率研究
引言
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农产品价格问题关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发展,经历了统购统销、双轨制、保护价与最低收购价等阶段,我国逐渐形成了以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相结合的农产品价格机制(徐田华,2018)[1]。为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国家先后出台了玉米、大豆等大宗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促进农产品的生产与流通。然而,随着农产品产量和贸易量增加、储备规模膨胀,市场机制难以有效发挥,表现为收储价呈刚性上涨,农产品价格信号扭曲,出现结构性过剩等现象,导致政府宏观调控成本大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幅增长,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经营面临大额亏损。新一轮主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临储制度改革从2014年开始启动。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逐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启动大豆目标价格补贴试点。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采取“分品种施策、渐进式推进”的办法,实行玉米市场化收购加生产者补贴政策,以实现市场定价与价补分离。
当前,农产品价格形成和调控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机制发生了重要变化。随着农业产业链的转型升级,一方面农产品价格不再由单一封闭经济中的供求所决定,价格形成中出现了新型产业链定价模式,另一方面不断发展的农产品期货市场成为发现价格、套期保值的重要场所,并积极探索和创新,为生产者、加工商和贸易商等新型产业链市场主体提供服务。这推动着以产业链为基础的农产品价格管理理论研究进一步发展。
在很多经济发达国家,期货市场与农业生产紧密结合,政府鼓励农业经营者利用期货期权等衍生品市场工具应对农产品价格风险,政府仅提供信息指导和服务支持,这有效地降低了政府直接调控的成本。在我国,农产品期货主要分为谷物、油脂油料、软商品、农副产品四类,形成了“玉米玉米淀粉”、“大豆豆粕豆油”等多个产业链的品种体系,在指导农产品生产、促进企业消费加工、完善农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2014年5月8日,国务院印发指导意见,提出要以提升产业服务能力和配合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为重点,充分发挥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功能,为我国期货市场的深化发展奠定基础。
产业链是农产品价格形成的基础和关键,农产品价格调控和风险管理应当以产业链为基础,仅针对某个环节和产品进行的政策干预会导致产业发展失衡和市场扭曲,同样,缺乏完整的期货产业链品种体系,就难以充分发挥期货市场工具的效果,无法拓宽服务实体经济的范围。因此,基于产业链的期货市场研究具有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进一步完善期货市场农产品品种序列,形成产业链套利组合,拓宽和深化期货市场服务产业范围,对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和作用的发挥将带来积极意义。
(二)研究内容
本文的研究从以下五个部分展开,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引言
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综述国内外文献的研究情况,介绍期货价格发现功能和期货价差套利有效性的理论基础和实证结论,并对本文的研究侧重点进行展望。
第三部分为我国农产品期货产业链的基本情况分析。本部分选取玉米期货产业链和大豆期货产业链为典型,对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进行了时间轴的梳理,进而分析了期货工具对产业链各主体产生的影响,以及农产品期货市场在产业链模式中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为下文分析农产品期货产业链价格关系和价差套利有效性提供了现实的背景支持。
第四部分为农产品期货产业链价格传导关系和价差套利有效性的实证分析。对2014年12月19日至2019年4月12日的玉米期货和玉米淀粉期货以及2006年01月09日至2019年4月12日的大豆期货、豆粕期货和豆油期货价格从描述性统计和实证分析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在用ADF模型进行平稳性检验后,为了研究玉米期货产业链和大豆期货产业链价格引导关系,首先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此基础上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确定期货产业链内部是否存在协整关系,验证价差套利有效性。
第五部分为结论与建议。对文章结论作出归纳总结,从产业链视角对期货市场发展提出相关的建议。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以下三类:
(1)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书籍及官网资料,梳理出国内外学者关于期货价格发现功能和期货价差套利有效性的理论研究成果,在文献评述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自己的研究思路,并甄选出最适合本研究问题的模型和方法。
(2)描述性统计方法
通过绘图、列表等方式,生动形象地描述国内外玉米和大豆期货产业链发展路径、期货价格走势和成交持仓量特点等,并对农产品期货参与产业链主体生产经营和风险管理的模式作出阐述。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562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