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162018年数据的实证分析【字数:9850】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引言 1
二、文献综述 2
(一)商业银行内部原因 2
1.商业银行内部管理不善 2
2.商业银行自身系统缺陷 2
(二)商业银行外部原因 3
1.政府政策行政干预 3
2.信用体系不健全 3
(三)文献评述 3
三、现状分析 3
(一)不良贷款成因探讨 3
(二)不良贷款现状分析 4
(三)具体银行分析 5
四、实证分析 6
(一)样本选择及模型设计 7
(二)实证结果 7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8
(一)结论 9
(二)政策建议 9
致谢 9
参考文献 10
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20162018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引言
引言
银行不良贷款率是衡量商业银行经营状况的重要指标。中国自2002年开始实施贷款五类分类制度。按照贷款的风险程度,将银行信贷资产分为五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后三类即为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表1)。我国自实行贷款五级分类以来,对商业银行贷款质量的评估方式为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率的双下降,即“双降”。除此之外不良贷款率必须低于10.6%也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上市的三个主要条件之一,但是实际上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和余额远远髙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于其账面价值。
表1 贷款质量的五级分类
分类
特点
贷款损失率
正常类
借款人可以足额还本付息。
0
关注类
借款人虽然可以还本付息,但存在影响偿还的不利因素。
<5%
次级类
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需要处分资产或对外融资乃至执行抵押担保来还款付息。
30%50%
可疑类
借款人无法足额还本付息,即使抵押担保,也要造成一部分损失。
50%75%
损失类
指借款人已无偿还本息的可能,或虽能收回极少部分,但其价值也是微乎其微。
75%100%
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影响银行的盈利能力,流动性和偿债能力。近年来,数额巨大且逐年上升的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不断侵蚀银行利润。据银保监会发布的2017年四季度主要监管指标数据,2017年12月31日,我国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从2016年末的15122亿上升到17057亿,增长了17.80%,不良贷款余额攀升,不良贷款率也达到了1.74%。这不仅对中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危及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这一变化充分表明,中国的商业银行存在严重的不良贷款,不良贷款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商业银行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问题,不良贷款风险也逐渐成为商业银行的主要操作风险。
近两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并趋于下行,银行业的整体利润增长率也有所下降。不良贷款的增加已成为业界的共识。目前,中国银行业面临着两大任务,一是加强资产风险管控,减少新的不良资产。另一方面,有必要继续开展不良资产的收集和处置,最终达到资产回收最大化的目的。为完成这两大任务,中国商业银行必须在正确认识和分析不良贷款的成因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化解不良贷款。
因此,针对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及解决措施进行研究分析,对商业银行业务规范以及其监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献综述
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不仅有银行内部的经营管理问题,也有政府干预的因素,同时还受社会信用环境、金融监管等因素影响。商业银行要规避不良贷款现象,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加强其自身的制度建设,另一方面改善造成不良贷款的环境。大部分国内学者将不良贷款形成原因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为银行的管理状况和系统缺陷,外因主要有宏观经济体制,社会信用以及政府政策因素。
(一)商业银行内部原因
商业银行内部管理不善
在商业银行管理方面,主要体现在我国大多商业银行目前还没有完全形成一个健全的管理体系。郑宇芳(2015)通过分析不同阶段不良贷款产生的原因,认为产生不良贷款的原因虽然各有不同,但是从整体上说,源于其自身缺乏系统的管理机制。对于贷款的企业,往往重“量”而忽视“质”,甚至许多贷款的审核发放与资产核定严重不符合银行规定,这就导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银行的资产质量以及实现的经营效果的重视,这会导致商业银行风险案件频发。周银华(2000)则认为,不良贷款率不断提高,是由于其内部缺乏系统科学的管理机制。一是银行信贷管理分散,表现为经营粗放,风险类型广且管理困难。二是是贷款决策责任制不健全。三是银行贷款手续欠严谨、不规范。当银行追索贷款,出示企业贷款手续时,往往发现其中疏漏,增加了收贷难度。
商业银行自身系统缺陷
在银行内部管理问题以及银行之间的不良竞争是商业银行自身系统缺陷的重要表现。在银行管理方面,商业银行没有树立风险和效益意识,流于形式,资格审查不完善,还缺少实地贷后调查,甚至对形成的不良贷款认识不足,风险意识淡薄,不良贷款增加。崔九九(2015)认为,造成银行不良贷款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商业银行重视贷款而轻视管理,贷前工作不仔细,贷后工作不到位。在这种不完善的金融监管制度下,如果发放贷款之前对借款人的资格审核不严格,贷款之后又忽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就无法保障银行资产的安全,容易形成不良贷款。国外学者Keeton和Morris(1987)通过贷款与存贷款之和的比例这一指标对银行的风险偏好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具有高风险偏好的商业银行一般贷款损失也比较高。这说明不良的风险规避措施也会造成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增高。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562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