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不同收入水平下金融素养对金融资产投资的影响研究【字数:11871】

2024-02-25 13:06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开放经济中,金融素养对金融市场的繁荣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投资行为。我国改革开放后,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投资参与率却依旧很低,因此,本文在研究金融素养对投资金融资产的影响的基础上,引入收入水平这样一变量。本文选取2014年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数据,选用问卷中13个金融素养问题对金融素养评分,采用Tobit模型,研究不同收入水平下,金融素养对我国居民投资金融资产占总资产比例以及投资多样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中高收入水平下,金融素养和收入都显著影响投资金融资产;低收入水平下,收入增长,不会显著影响投资金融资产,金融素养对金融资产投资影响依然显著。最后,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提高投资参与率的方法和政策建议。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引言 1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2
(一)文献综述 2
1.金融素养的测度 2
2.金融素养的群体表现 3
3.金融素养与金融资产投资 3
(二)研究假设 4
三、变量选择与描述性分析 5
(一)数据来源 5
(二)变量选择 5
1.家庭投资状况 5
2.家庭收入 5
3.金融素养 5
4.其他控制变量 6
(三)描述性分析 6
1.样本投资金融资产状况 6
2.变量描述性统计 6
四、实证分析 7
(一)不同收入水平下金融素养对金融资产投资占比的影响 7
(二)不同收入水平下金融素养对金融资产投资多样性的影响 8
五、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9
(一)研究结论 9
(二)政策建议 9
1.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关注低收入人群 9
2.普及金融知识,开展金融教育 9
3.提供多元化的投资产品,完善金融服务 9
4.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优化投资环境 10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0
附录 1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2
不同收入水平下金融素养对金融资产投资的影响研究
引言
引言
近年来,随着金融发展的全球化,各国经济密切相关,而由一国经济危机引起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也时有发生,因此,各国决策者开始非常重视公众普遍缺乏金融知识的问题,他们认为必须提供基本的金融教育,提高公民金融素养,这样才能使人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经济危机。
就我国现状而言,我们大多数人选择了简单的储蓄,借贷行为,很少有人参与投资,投资是风险较大但收益也较多的金融行为,进行投资要求进入市场的投资者了解一定的金融知识,但是目前来看,我国居民的金融素养水平很低,远远低于美国居民。投资市场的繁荣往往对一国的经济起到重要作用,我们也逐渐认识到金融素养的重要性,因此,结合我国现状,本文研究不同收入水平下,金融素养的高低对居民投资金融资产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提出提高我国居民投资参与率的方法和政策建议。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扩大投资规模,提高投资参与率,促进投资市场的繁荣,能使我国更有效地应对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提升我国的经济实力,这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以及我国的国际地位的提高都大有裨益。
目前,关于金融素养的研究已经基本上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体系,但是,当前研究存在的一些不完善之处仍然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关于金融素养理论,存在的最显著的问题便是金融素养的测度问题,目前学者们的测度方法各不相同,这就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测度标准;另外,学者们就金融素养对投资金融资产的影响,金融素养对人们财富的影响,金融素养、借贷约束对投资金融资产的交互影响等问题进行过研究,但是很少引入收入水平这一关键变量,对金融素养与投资金融资产进行研究;对于投资金融资产的衡量,学者们一般以股票投资情况或风险资产占比为代理变量,这也需要本文结合研究目标进行改进。
本文使用2014年CFPS数据库中的数据,以数据库中有代表性的13个金融素养问题衡量被访者的金融素养,这13个问题不仅包含利率、通货膨胀、投资风险三个常规的金融素养问题,还创新地加入了财务规划的相关问题,以此来更全面衡量被访者的金融素养水平;另外,以被访者购买股票、基金、债券等金融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为投资金融资产的代理变量,并统计投资者选择的投资产品的种类,进一步研究投资者投资的多样性;最后,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后,投资参与率并没有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而有所增长的现状,切实引入收入水平这一要素,研究金融素养,收入水平对投资金融资产的影响。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一)文献综述
1995年,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Bernheim在研究经济增长和公共税收政策关系的过程中发现:对于日益复杂的金融产品,美国家庭并没有意识到家庭金融的脆弱性。其实不仅仅是美国居民,全球居民的金融素养也处于极低水平,国内外学者也逐步注意到金融素养的重要性,并对金融素养及金融素养对投资金融资产的影响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本文对金融素养相关国内外研究进行了梳理,以下论述分为三部分:
1.金融素养的测度
在金融素养的定义给出之前(其实金融素养的定义至今仍未统一),人们便已经开始关注金融素养测度的问题,所有的关于金融素养的研究都是建立在对样本的金融素养水平进行衡量的基础上的。最早关于金融素养测度的问题,是由Kim 和 Mueller于1978年所提出的金融素养测度要素规则,该规则要求对目标问题每一个方面的测度都至少应包括 35 个项目。
Guiso(2008)指出金融素养评分不能依赖于被访者的自我打分,这样的自我评价会受到受访者过于自信或自信不足的影响,不可以准确反映测试者的实际金融素养水平。2016年,Karaa和Kugu使用由Lusardi为DNB调查开发的两个新模块,在第一个模块中,使用Lusardi的(2008)金融素养调查(包含基础和高级)。在第二个模块中,被调查大学生被要求回答他们对于金融和经济新闻和数据的解释有多自信,最终得出大学生的金融素养情况。
2.金融素养的群体表现
研究表明,全世界范围内,当金融市场良好发展或迅速变化的时候,金融知识也会广泛的传播。但事实上,2011年,Lusardi 和 Mitchell通过对八个国家的人们提出同样的金融问题后发现,即使在金融市场非常发达的国家,人们对金融知识的了解依然微之甚微。Cardak和Wilkins(2009)认为移民对金融知识的掌握更加困难,以澳大利亚为例,移民不太熟悉澳大利亚的金融环境,而糟糕的英语使他们很难获得这些知识。另外,金融素养水平与年龄有关,即随着年龄增长,金融知识和经验也会的不断增长。2011年Barber 和Odean在研究中发现,男性比女性在金融领域更容易过度自信;受教育程度高的人也会了解的更多,不同的种族对金融知识的了解情况也存在差异。Karaa和Kugu(2016)通过实证分析得出金融知识的普及程度因年龄和主要学习领域的不同而不同,大学生容易对自己解读金融和经济新闻及数据的能力过于自信。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562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