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在上证a股场有效性检验(附件)【字数:10796】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意义 1
1.3.研究方法和思路 1
1.4国外研究方法 2
1.5 国内研究方法 2
第二章 CAPM模型基本理论和中国A股市场现状 5
2.1.资本资产定价理论及其发展 5
2.2.CAPM衍生模型 6
2.3中国资本市场特征介绍 6
第三章 实证检验 7
3.1研究思路(模型构建) 7
3.2数据说明 7
3.3回归检验 10
第四章 对投资者自身建议 16
4.1针对投资者自身(Jesen’s α) 16
4.2财务比率的运用和因子模型法对CAPM解释 18
第五章 宏观层面建议 20
5.1完善投资者结构,减少投机 20
5.2减少政策干预,合理运用货币调控(宏观层面) 21
结束语 22
致 谢 23
参考文献 24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马柯维茨(1954)的资产组合理论是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的基础,在此框架之上,夏普(1964)、林特纳(1965)提出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该模型为投资者进行风险资产期望收益与市场收益关系的评估和投资决策方面提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供了巨大帮助,也是金融学界资产定价问题中讨论的热点。鉴于其应用的广泛性,很多学者对该模型进行逆向检验,探究其在资本市场中是否完全有效。
CAPM模型建立在市场完全有效的基础假设之上,但实际中,很少会遇到完全有效市场,因此实证检验会因此而得不到准确结果。继单一因素(即反映市场敏感程度的β系数)CAPM模型之后,部分学者提出了多因子模型,代表性的有跨期资本资产定价模型(ICAPM)和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起初的研究中,普遍认为β系数可以很好解释风险资产期望收益,但后续检验结果却多数显示期望收益与β系数没有显著线性关系。
国内学者对CAPM模型在市场适用性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大多数检验结果都反映CAPM模型在中国证券市场中适用性不佳,进而反映出中国证券市场效率不高的问题。时至今日,对于CAPM模型在证券市场适用性以及β系数的有效性仍然是金融界研究热点。
1.2研究意义
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看,CAPM在市场的适用性问题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方面,作为资本市场均衡理论,CAPM模型阐述了市场风险(β系数衡量)与资产期望收益的关系。在实践层面,该模型普遍应用在资产定价、优化配置、投资组合评价等方面。
我国资本市场开放程度日益增强,股票市场日益活跃,相应地新数据更新速度加快,因此市场中存在着适用最新数据对CAPM模型进行检验的需求。CAPM的实证检验在学术视角可以有助于了解其在中国市场中的适用性,具有经济意义。对于投资者本身,对CAPM的检验使其了解风险与收益关系的可靠参考,有助于配置资产,进行投资决策。
1.3.研究方法和思路
1.3.1研究方法
(1)实证研究法.资产定价理论的作用在于对资产价格、收益率进行合理解释并加以预测,因此CAPM模型需要实证研究才能最终确认其有效与否。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法,收集近千个样本数据,进行近百次反复回归,得到了必要统计规律与数据,并由此得到结论。
(2)计量经济学方法。具体体现是,本文运用了计量经济学中常用的时间序列回归等一系列方法,得出β估计量。
(3)文献分析方法。这篇文章参考了国内外近百篇类似课题的研究论文,对学术上普遍认同的观点进行归纳,借助外文文献,为国内研究提供新思路。
1.3.2研究思路
本文研究思路主要体现如下:
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介绍课题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思路。
第二章为对现状的分析。概括了CAPM模型的基本理论和后续发展,阐述了中国上证A股市场的基本制度、特点,存在问题。
第三章为实证检验。选取20只上证A股个股,搜集其46个月交易数据,确定对应的无风险利率,计算市场超额收益与个股风险溢价,建立回归模型反复回归检验,得到统计性结果。
第四章根据计量分析结果得出本文结论。并据此有针对地向投资者提出建议
第五章从宏观层面给出建议。
1.4国外研究方法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提出之初,实证研究主要针对单只股票风险溢价与市场超额收益之间的线性关系进行检验。这也是本文所采用的方法。其优点在于能够通过回归直接得到β系数,但依然是基于有效市场的理想假设。
后续研究逐渐发现CAPM模型的β值不能解释不同股票收益率的差距,为此有学者通过财务比率进行解释。比较有代表性的有砝码和佛仑奇提出的三因子CAPM模型。思路是股票期望收益与无风险资产收益差、规模因素、价值因素线性相关。对模型缺陷进行改进后,回归检验也较单因子(β系数或系统风险)CAPM模型更复杂。
1.5 国内研究方法
国内学者对CAPM模型的适用性研究起源于沪深两市建立之初,基本手段是选取某一板块,或某一市场(例如上证A股市场)中的权重股,对其单位收益率进行计算,评估其与市场收益和β系数的关系。其中率先进行这项研究的是1993年李楚霖、李冬运两位学者。方法是运用短期拟合,得出所有资产β值,比较发现β值与收益是成正相关,因此说明CAPM的有效性。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jjymy/442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