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推广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字数:12188】
目 录
1.导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1.3研究综述 2
1.4研究方法 3
2.农技推广服务的相关理论 4
2.1农技推广的概念 4
2.2农技推广的基本理论 4
3.苏州市农技推广服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6
3.1用人制度合理性不足,基层工作队伍不稳定 6
3.2绩效考核机制有待完善和加强 7
3.3管理机制不完善 7
3.4农技推广服务信息供需不平衡 7
3.5重视程度有待加强 8
4.苏州农技推广服务现状的对策研究 11
4.1加强认识,重视农技推广服务工作的作用 11
4.2完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提高绩效考核的现实性 11
4.3完善管理机制建设,提高管理效率 11
4.4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人力资源的规划 12
4.5加强职业农民的培训,引进新的活力 12
4.6 推进农业数字化建设,拓宽信息沟通渠道 13
5.结论 14
参考文献 15
附录: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卷调查 16
致谢 19
1.导论
1.1研究背景
当今,我国面对着机遇和挑战并存的现状,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另一方面,所面临的社会问题比较突出和尖锐。当今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的矛盾大部分归因于城乡矛盾,因此“三农”问题是我国首要解决的问题。当今“三农”问题的现状是农业问题基本解决,但农民和农村问题待需深刻解决。我国虽然是农业大国,但是离农业强国有着一定的距离,每年我国新产生的技术高达六千多项,但技术转化率却一直处于低水平阶段。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是将现代科技与传统农业相结合的惠民举措,也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一步,也是提高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在发达国家中,科技进步在农业增长中占60%80%,而我国仅占55.2%,可见我国在科技运用上与发达国家存在着一定距离。农业技术运用能够带来空前绝后的经济社会效益。例如,袁隆平所研发的杂交水稻,到2009年已累计推广4亿公顷,增产稻谷5600亿千克,每年推广杂交水稻面积每多一公顷,一公顷的产出量可多养活7000万人,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此外,农业的现代化,社会化,企业化和工业化都对当代农民提出更高的要求,当代的农民不仅拥有掌握现代信技术,而且还掌握着当代农业技术的新群体。农民的职业化使得传统农民打破更多的局限性,极大的推动了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苏州市地处江苏省南部,东依太湖,有着丰富得自然资源。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城乡发展一体化为导向,以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不断强化农业生态生产生活 “三生”功能定位,加快落实优质水稻、特色水产、高效园艺、生态林地“四个百万亩”产业布局,着力构建以“生产先进、生态优美、生物集聚、产业融合、营销现代”为主要标志的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苏州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取得了巨大的效益,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农业服务体系。但是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所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农机推广的现状,农机推广难在哪里,农民的真实需求是什么,对于这些问题如何进行解决,本篇论文将进行深刻的探讨。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论文通过与一线农技推广服务人员和农民的访谈和交流,掌握农技推广服务现状,找出农技推广难在何处,农民对农技态度,力图缩短政策初衷和现实之间的差距,使政策更好的惠及农民,提高农业效益,实现农业生产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本文研究的意义包括两个方面:
从理论意义上说,通过借鉴不同地区在农技推广上的研究经验,对苏州市的农技推广进行具体化的分析研究,运用定性的研究方法总结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从一线农技推广服务人员和农民自身的角度,找出其中深层次的原因,提出适合苏州本土化的改善措施,进一步丰富了农技服务推广中的研究视角和观点,启发其他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研究。
从现实意义上说,通过对农技推广服务进行本土化的研究,对政府而言,明确其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为其改进管理和服务提供了前提条件,有利于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有利于提高政策的回应性;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对于社会而言,农技推广服务的普及,有利于节省有限的资源,提高劳动效率,促进社会效益的提高和资源的高效率的配置利用,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对于农民而言,农技推广服务政策的实行,有利于提高农业的科学化和专业化的程度;有利于新型职业农民自身的不断提高,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
1.3研究综述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实施虽然得到了相关部门的肯定与鼓励,但在推广过程中存在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关于农技推广服务所面临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推广人员和农民自身素质较低,常富德,殷巧臻等学者认为:一,农技推广人员学历结构不合理主要以高中以下学历为主,高学历所占比重较少。二,农业推广人员技术知识老化,对于新技术的学习和运用存在一定的缺陷和盲区;对于新的农机推广人员虽然学历较高,但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因此对于农业技术的推广也造成了一定的阻碍。[](2)基层推广工作积极性不高。赵志强认为在农机推广服务中,基层领导对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定位不够准确,在物质基础上,资金和工作的配合度不够。此外,受待遇,晋升条件的限制,因此一线农机推广服务人员对现实工作不满,造成了政策执行偏差的出现。[](3)资金投入不足,不同的学者研究均提出国家专项资金的迟迟不到位,缺乏固定的经费来源,收入小于支出,农机推广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然而资金的投入比例越来越低,专项资金常常被挪用为行政费用,不能确保专项资金的得到合理的利用。[](4)管理体制不健全,杨芳认为农技推广中的管理制度上缺少细化的奖惩制度;管理人员不能全面落实各种各样的事务,事务人员又不能统一进行管理工作,造成各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影响农技推广服务目标的实现。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ggsygl/81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