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化背景下村民养老问题的研究以a村为例【字数:12290】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绪论1
(一)研究背景1
(二)研究意义及研究目标1
(三)研究内容2
(四)数据取得及研究方法2
(五)可能的创新与不足3
二、文献回顾3
(一)空心化问题研究3
(二)村民养老问题研究 4
(三)土地与农村养老关系研究4
(四)空心化对农村养老的影响研究4
三、南京地区农村特点及养老现状 5
(一)南京市农村现状分析 5
(二)样本区域现状分析 5
四、村民现阶段老年生活满意度分析 5
(一)基本情况分析 5
(二)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 7
(三)模型拟合结果及分析7
(四)本章小结7
五、空心化背景下村民养老潜在服务需求分析8
(一)样本区域养老服务项目需求分析8
(二)本章小结 9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9
(一)结论 9
(二)政策建议 9
致谢10
参考文献10
附录 空心化背景下村民养老现状及需求意愿调查11
空心化背景下村民养老问题的研究——以南京市A村为例
引言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新世纪以来,“三农”问题逐渐演变成为“老年农业、空心农村、失地农民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的问题,在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之后,“农村空心化”一词便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我国现阶段城市化进程加快,各行各业都在追求快周转,大量农村人口,特别是青壮年群体不断被城市吸入,导致农村常住人口不断减少,留下的多为老人和小孩,很多地区村庄出现了“人去房空、宅基地闲置”的现象,并且呈现越来越普遍的趋势。
(二)研究意义及研究目标
1.研究意义
农村青壮年劳动人口大量向城市流入,使留守农村的人群年龄结构、经济产业结构等方面严重失衡[1],此情况愈演愈烈时,必将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其中,“留守老年村民”的养老问题较为突出,值得引起重视并给以解决方案。
从历史维度而言,农村空心化现象似乎是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必经过程。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城市化程度较高,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率早已超过70%。从现实维度来看,青壮年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流入也是形势所趋,一方面为了提高家庭收入,另一方面实现了城市扩张对劳动力的需要,资料显示,南京郊区农村家庭的大部分收入来自于务工。空心化并不能避免,而其带来的直接后果便是农村老年村民的养老问题。老人们属于弱势群体,在社会中处于弱势地位,解决好他们的养老问题,能使尊老敬老的中华传统美德得以传承和发展,也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2]。
解决村民养老问题,不仅仅对老人的生活有积极影响,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以及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理论意义
本文在空心化背景下分析农村老年村民当前生活现状,从老年村民自身出发,以满足老年村民养老需求为目标,探究农村养老问题,对空心化背景下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有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在宏观上,解决村民养老问题契合乡村振兴战略,也是加快农村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微观上,熟知村民养老需求,对整合农村内部尚未合理利用的资源,配置相应的设施设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 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总目标为探讨江苏省南京市空心化背景下农村老年村民养老问题,为缓解乃至解决该问题提出针对性对策与建议,为后续相关研究打好一定的基础,以及为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推进新农村经济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分目标如下:
(1)对南京市范围内选取作为调研对象的农村特点及现状进行总结概括;
(2)通过问卷以及访谈的形式了解老年个体经济情况、健康程度等;
(3)调查了解农村老年个体对生活现状满意度的情况;
(4)调查获知农村老年个体对自身养老的各项需求的迫切程度;
(5)针对以上情况作出一定的分析以及给出相关的建议。
(三)研究内容
本课题以南京市江宁区青西村老年村民为研究对象,以获知其现阶段对相关养老服务的需求,提高对当前生活的满意度,针对现有养老模式提出相关建议,实现老年村民得到更好的养老服务为目标,主要研究以下内容:
通过实地调研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了解该村老年村民现阶段生活情况,包括经济收入、健康程度、生活环境等,以问卷形式对各项生活指标老人满意情况进行调查,利用调研获得的数据对现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进行总结归纳;调查并统计老人对各项养老服务的需求情况,对空心化背景下其所渴望的需求进行弹性分析,并对需求进行排序分层,应用需求弹性的方法,对所得结果进行检验;结合调查现状以及老年个体自身对相关养老服务的需求情况,针对现行养老模式下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同时从老年村民本身、社会层面等多角度给出合理适当的对策。
(四)数据取得及研究方法
1.数据取得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ggsygl/562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