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健康视角下的城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字数:10589】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2
一、生态健康视角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基本概念 3
(一)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 3
(二)土地生态健康内涵 3
(三)生态健康视角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 3
二、生态健康视角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的建立与计算分析 4
(一)生态健康视角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 4
1、指标体系设置和选择原则 4
2、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与构建 4
(二)指标标准化 5
1、指标标准化处理方法 5
2、标准值确定 5
(三)权重确定 5
1、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5
2、判断矩阵构造和层次单排序 5
3、计算各指标权重 6
(四)综合计算 6
三、实证分析以南京市为例 7
(一)南京市概况与土地利用情况 7
1、南京市的社会经济与生态情况 7
2、南京市土地利用情况 7
(二)数据来源 7
(三)数据标准化 8
(四)权重计算 8
(五)综合值计算 9
(六)结果分析与政策建议 10
1、结果分析 10
2、发达国家土地利用模式借鉴 11
3、南京市基于生态健康的城市土地集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约利用措施 11
四、结论与讨论 11
(一)主要结论 11
(二)研究展望与不足 12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3
生态健康视角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以南京市为例
引言
引言
城市化进程伴随着的人口的增加和土地需求的增加对区域的土地利用情况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将有着巨大的影响。若在土地利用中只追求暂时的经济效益,以从而做出一些破坏环境的动作,使生态系统超过了自身可调节的限度,就有可能导致生态系统内部失衡,从而使其陷入瘫痪。这不仅会给城市经济效益带来影响,也会造成土地的不可再生从而无法可持续利用。生态健康视角下提出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一种新模式。通过对城市用地进行有效布局、土地利用空间进行合理设置和对利用强度进行合理调配,最终使得土地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效益最大化,做到结构和空间的合理搭配及可持续利用。通过生态健康视角下对土地利用做出评价可以让城市土地得到合理的集约利用,同时避免了土地生态健康所带来的风险,实现双赢的目的。
从已有的研究结果来说,不同学者对其观点和看法也不同。在讨论差别租金时,大卫李嘉图首先提出了土地的大量使用。他觉得土地的集约利用是在特定土地上使用科学的技术和管理,材料和劳动力的生产汇集在狭窄的土地上直接描述。在马克思的理解中,把资本都放在不相邻的同一土地上是集约 [1]。此外有人认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必须一项条件是对土地进行优化配置,把其内涵定义为动态的,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者统一的过程,通过资金技术等要素带来土地利用效益,用容积率和建筑密度表示土地利用强度,注重整个城市的结构和布局[2]。对于指标体系的设置大部分学者是从经济和社会角度出发,根据土地利用率,土地利用水平和效益考虑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容积率和土地利润和税收等进行具体评价[36],也有部分学者是从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来进行指标体系建立的,更加注重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生态健康水平和利用[78],更有 Stark和 Lambin[9]等国外学者则以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为评价指标,以及像黎孔清、 Suzuki[1013]等学者基于各种模型建立的指标体系。近年来许多学者建立了多种评价体系,运用了多种评价方法进行评价,但由于选取的标准和方法的不同往往得到的也不同,且大多数学者都忽略了生态的重要性,只考虑社会经济效益就可能对我们以后的发展会有一定程度的威胁,因此应该从生态健康的角度进行评价。
本文基于以上文献的基础,界定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生态健康的概念,从生态健康的角度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价,通过层次分析法得到各指标权重值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得到综合评价值。以南京市为例,得到南京市综合评价值并借鉴发达国家土地利用模式,提出适合南京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措施,给出建议。
一、生态健康视角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基本概念
(一)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
集约是相对粗放来说的,农业土地的集约利用是指农田某些地区劳动力,资金和物质的增加配合先进的农业技术从而使单位面积的农作物产量实现最大化并获得一定土地回报[14]。它是依靠物质和技术的投入并非仅是依赖物质增加来扩大生产的一种模式。
农业土地集约利用更多的考虑土地的经济效益,城市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土地的社会生态效益逐渐的被引入其中,有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理论。一开始大多数人都关注土地的经济效益。他们很少考虑土地的社会和生态利益。他们只追求利用的强度,只关心建筑的容积率与密度。但是经过工业化的发展,经济效益不再是土地利用的主要目标,人类考虑到了社会和生态效益,逐步追求三种效益的统一。
(二)土地生态健康内涵
土地的生态健康概念很模糊,有自然生态系统本身的生理方面,复杂的人类价值观和经济前景。一个能自我修复保持系统本身的稳定性,并能承受外部干扰才是一个完善健康的系统。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ggsygl/562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