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村级土地利用规划公众参与有效性研究【字数:12419】

2024-02-25 12:49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目前土地利用规划中越来越注重引入公众参与,但是目前在理论和现实上还有很多不足,尤其是村级层面规划的公众参与,处于一个被动的状态,而且是象征性的,公众没有真真切切的参与到其中,使公众参与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村级土地利用规划中公众参与的广度、深度以及公众对于土地利用规划的了解程度和参与透明度等方面进行研究,客观了解村级土地利用规划公众参与概况,找出限制公众有效参与规划的影响因素,以及有益于公众参与的有效方式方法、发掘公众怎样可以更有效地参与到规划中。使公众能够跟有效的参与到土地利用规划中,而不是停留在表面形式。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绪论1
(一)研究背景2
(二)研究意义2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2
(一)国内研究概况3
(二)国外研究概况4
三、公众参与有效性和影响要素4
(一)公众参与有效性的含义4
(二)影响公众参与村级土地利用规划有效性的主要要素4
四、研究方法5
(一)文献研究法5
(二)问卷调查法5
(三) 系统分析法5
五、万寿村土地利用规划公众参与调研结果分析6
(一)研究区概况 6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发放6
(三)被调查公众基本信息6
(四)万寿村土地利用规划公众参与概况7
(五)村民参加村庄土地利用规划有效性限制因素及相应的积极对策9
六、总结与建议11
致谢11
参考文献12
村级土地利用规划公众参与有效性研究
引言
绪论
(一)研究背景
1.政策背景
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社会经济结构类型更加多样化,公平与参与思想融入民心,公众参与理论与思想蓬勃发展,1998年初,我国城市建设规划法律体系中首次提出“公众参与”的概念,由于不同原因引起人们的关注。近年以来,规划学者专家们不断提出公众参与在土地利用规划规划的重要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性。二零零七年期间颁布的《城乡规划法》将“公众参与”概念纳入法律体系范畴,国内实施乡镇土地建设规划方案后,土地建设规划方案得到政府部门审批,政府部门将规划时间、规划目标、批准机关、批准日期、土地用途纳入行政管理范畴,这样公众在土地利用规划中便拥有了知情权,有利于社会公众对规划进行监督。然而现状参与程序缺失的严峻现实表明,相关法律中对如何保证与提高公众参与在村庄规划程序中开展的持续性与有效性没有作出明确规定。但土地利用规划应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确保社会民主精神与公平得以保障[11]当前,如何提高村民参与村庄规划的积极性,完善村庄规划公众参与程序,保障村庄规划公众参与有效进行也是现如今需要攻克的难题。
2.实践背景
我国召开第十六届五中全会后,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理念,主要包括:“生活富裕、生产发展、村落整洁、民风文明、管理民主”的发展理念。随后党的十八大会议提出,政府部门对新的发展阶段下“三农问题”作重点部署,由此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首次提出实施“多规合一”的发展理念,推动农村土地资源整合发展[1]我国颁布的《关于开展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试点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在全国各地实施土地建设规划试点工作,对试点工作重点内容作出规划,不断激励公众参与建设工作,城镇化建设提供意见与解决措施。受经济发展形势的影响,我国实施“项目规划”理念,项目规划要求积极听取居民需求、广泛采集应对措施,由此可知,项目规划更加注重公民的实际生活需求,能够解决公民的生活困难。公民作为土地建设规划过程中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同时也是区域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持力量,因此,项目规划时应广泛集中村民智慧,确保村民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激励村民参与民主建设,最大限度体现村民自治原则。为使公众能够在规划中发挥应有的积极效果,重点分析公众参与在民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二)研究意义:本文意在研究限制村级土地利用规划公众参与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并给出针对性积极建议,可以使村民更有效地参与到村级土地利用规划中,让公众参与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村级土地利用规划更加贴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对于土地利用规划公众参与的研究近年来热度越来越高,是因为学者们在通过对于如何完善土地利用规划的研究中发现,规划中的公众参与在村级规划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公众参与式土地利用规划的研究,进一步探讨公众参与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
国内研究概况
1.土地利用规划中公众参与的必要性
师学义(2015)在其文献中以层级维度的出发点分析了土地利用规划公众参与的必要性:首先,公众参与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的必要性是由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的性质决定的。他认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体系的编制和实施多数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过程,属于集权式管理体制。唯有下层编制积极配合、反馈、和参与,才有利于上层能更准确合理的制定规划方案。公众参与土地利用规划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维护社会公平和追求社会民主的精神[2]对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用地效益有积极地作用[3]。欧维新(2001)在其文章中指出了公众参与对规划部门的影响,他认为公众参与是在规划中体现民主,实现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手段。公众的反馈使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工作进行得更顺利,公众的创新想法有助于解决土地利用中的问题。编制并实施科学合理的村级土地利用规划公众参与是保障中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4],同时也是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序用地的基础,有利于提高村级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和利用效率,促进村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5]。
2.土地利用规划中公众参与存在的一些不足
学者们一致认可土地利用规划中公众参与的重要性,并在对其的研究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参与个体缺少积极主动的要求,对有关机构,如政府、相关部门或村委会有着较强的依赖性,在意见反馈过程中也存在解释和说服不够的情况[6]。范围正(2006)在其一项调查中就发现了公众参与中的这类问题,他发现公众在整个规划方案的协调讨论中缺乏主动性,范围局仅限于有限问题[7],因此容易带有规划者的主观性,缺乏广泛性,无论从面上或是深度上以及最终对公众意见采纳上仍十分有限或薄弱,有的也只流于形式,公众对规划的影响力低,只能说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ggsygl/562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