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村庄规划中的村民成熟度研究【字数:16022】

2024-02-25 12:49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我国开展村级土地利用规划,不仅能实现对农村土地的高效化使用,还能优化农村的用地结构和布局,还对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有很重要的意义。我国的新农村建设正处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节点,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是我国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最困难的地方也在农村。村庄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必经之路。本文将成熟度这一概念运用到村庄规划中,研究村庄规划中村民的成熟度。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实地调查,对收集的数据采用熵值法进行计算,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并以此得出村民的成熟度,找出影响村民成熟度的主要因素。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引言 2
(一)研究背景 2
(二)研究意义 2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2
(一)国内研究综述 2
1、参与主体的定义 2
2、参与主体参与规划的动机 3
3、多元参与主体参与规划的研究成果 3
4、参与主体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4
5、参与主体参与规划的制度及改进 4
(二)国外研究综述 4
1、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理论 4
2、国外参与主体参与规划的研究成果 4
(三)综合述评 5
三、研究方法 5
(一)数据来源 5
(二)研究方法 6
(三)熵值法的数学模型 6
四、实证分析 6
(一)村民参与成熟度 6
1、村民参与成熟度的判定指标 6
2、村民参与成熟度的问卷调查结果 7
(二)数据分析 9
1、属性定义 9
2、对村民成熟度的组成要素进行分析 9
五、结论与建议 12
(一)结论 12
(二) 建议 12
1、加大宣传提高村民成熟度 12
2、派驻规划师 12
3、扩宽参与渠道 12
致谢 13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考文献 14
附录 15
村庄规划中的村民成熟度研究
引言
引言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但是我国在社会经济发展上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东西部地区的发展有很大的差距,地区发展不平衡,农村与城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并且这个差距还在逐渐拉大。众所周知,我国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农业大国,即使到如今农业人口还是占我国总人口很大的一部分,因此,农村的发展历来都是国家发展建设的重要部分。然而自从我国开始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大量农业人口进入城市,进城务工,为我国的经济社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城市得以快速发展,但是农村的发展建设却严重滞后。现在,我国的城市建设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国家政府为了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目标,对农村的发展建设更为重视,因此,农村的发展建设成为了重中之中,而一个科学行之有效的村庄规划设计对于村庄发展至关重要。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党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提出,表明政府已经明确知道要建设更加和谐、更加稳定、更加安全的社会,农村的发展建设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果不改变农村发展现状,纵容城乡差距拉大,社会结构就后逐渐失衡,这也将危及我国的粮食生产和供给保障。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出,也是顺应国家发展的结果。接着,党的十七大再次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从这些可以看出农村的发展建设已经是我国现在以及将来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是全党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规划建设被站上了新的历史台阶。村庄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对我国的国家稳定和国家发展至关重要。
2019年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发改委、财政部5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如何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展开的工作意见,要求全国各个地方政府全面落实2018年至2022年的乡村振兴的战略规划,还部署了为期三年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行动方案,要求全国各省要深入学习浙江省实施的“千村示范”与“万村整治”工作经验,推动各地村庄规划工作有序展开,因地制宜的开展村庄规划建设,促进乡村发展与振兴,为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攻下最后一大难关。接着,全国各地都陆续开展了新一轮村庄规划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添砖加瓦。本文将成熟度这一概念运用到村庄规划中,研究村庄规划中村民的成熟度,其中成熟度是人们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的能力和愿望的大小。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去农村进行实地调查,对收集的原始数据采用熵值法进行计算,确定每个维度中各个指标的权重,以及确定全部指标的权重,并以此得出村民的成熟度,找出影响村民成熟度的主要因素。
(二)研究意义
我国从古至今一直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问题对于我国来说是必须解决的问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多的人也意识到农村建设发展关系到能否建成更加和谐、更加稳定、更加安全的社会,更是我国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最大阻碍,因此,国家政府不遗余力的推进新农村建设,为此国家政府也出台一系列的政策,这其中就有关于对村庄规划探讨,但是由于农村的特殊性、所处区位差异性,使得东西部之间、各个省之间、一省之内的各个城市之间、甚至是一个城市内的村庄都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希望通过对村庄中村民的成熟度进行研究,找出影响村民成熟度的主要因素,确定村民成熟度的大小,为村庄规划建设提供一个参考。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1、参与主体的定义
本文研究的是规划过程中的参与主体,首先需要确定什么是参与主体,它在的规划中的角色和作用是什么。莫文竞等(2012)认为受到城市规划直接或间接影响的人是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主体。在公众参与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主体不仅要有占主导地位的利益相关人,还要有社会公益组织和其它个人。如果只选择利益相关的人参与城市规划,那么极有可能成为特定利益主体谋取自身利益的幌子。吕庆海(2014)认为城市规划中的参与主体主要包括政府、规划师、公众、投资者和开发商,他们都是城市规划中最主要的利益主体。其中公众在规划中的身份,主要是参与者、监督者以及自身利益的代表者。吴利辉(2014)认为参与主体主要有公众、规划师、政府。他们代表着不同的角色,即决策者、制定者、监督者,并且政府、规划师、公众在公众参与城市规划都直接或者间接的体现着自身的角色,但是这些角色往往相互交叉混合的而不是单一独立的,为了达到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目的,就必须让不同的利益主体之间相互制约与促进,这样才能做到公众参与的预期效果。李金菊(2017)认为公众是公众参与城市规划过程的主体之一,公众在规划对相关的政府管理部门、相关行政机构和行政人员起到监督和制约的作用。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ggsygl/562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