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效益评价方法研究【字数:10228】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一、概念和内涵2
二、构建指标的方法2
(一)构建指标选取原则2
综合性原则 3
全面性原则3
可操作性原则3
主导性原则3
差异性原则3
(二)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效益评价指标的选取3
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指标3
土地利用的环境效益指标3
(三)指标选取的标准化3
标准化法4
极差交换法4
极差标准化法4
三、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效益评价方法4
(一)权重的确定
德尔菲法5
改进熵值法5
层次分析法5
主成分分析法5
变异系数法6
(二)效益模型的确定6
模糊综合评判法6
多因素加权评价法6
四、南京市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效益评价6
(一)研究区概况7
(二)评价指标数据标准化处理7
(三)指标权重确定8
(四)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效益评价8
(五)结论 9
致谢9
参考文献10
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效益评价方法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引言
引言:人类对土地利用其自然属性被称作是土地利用,他主要是受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意图决定[1]。在中国人口众多,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宏观背景下,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控制城市扩散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意义重大[24]。目前,土地的利用程度越来越高,工业化、城市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都离不开土地的不断开发和利用,但同时也对生态环境效益产生了较大影响。地球上的水、土地以及气候资源的数量及其质量构成了生物生存的生态环境。这是一个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复杂生态系统。随着农业用地急剧下降,工业用地集中在郊区,商业和住宅用地同时增加,土地结构变得更加合理,还引发了生态和环境问题,如:水资源减少、水污染加重、空气质量降低和城市热岛效应等 [5],人类的无节制的对土地的开发,甚至不惜牺牲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使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污染。 本文从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效益的角度出发,综合文献、南京市统计年鉴等数据,研究评价方法,提高资源优化水平以及土地的集中利用的程度,利用土地利用生态效益评价的方法,去研究并提出一种更为科学、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生态效益的评价体系。
概念和内涵
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的效益称为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是指城市土地在数量和质量上的时空安排、利用和优化,从而为整个城市带来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程度随时间、地区和范围的不同而不同。效益反映了资源的最优配置程度,可以反映资源的实现程度、劳动价值和资本投资[6]。从这个意义上说,土地利用的效率可以用来衡量土地资源的利用水平。土地利用的效率越高,土地资源优化配置越合理,实现土地投入的资源价值越高,即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越高[7]。
在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造成的农业用地大幅度减少,工业用地集中在郊区,商住用地和交通用地同时增加、土地利用结构更加合理的同时。与此同时,水资源减少,水污染日益严重,大气减少和城市热岛效应加剧等生态环境问题也随之而来[8]。如果我们把生态环境比作一种资源,那么当我们进行人类工程时,任何一种土地利用都是与生态环境的一种交换,在这个交流的过程中,生态环境实际上是人类工程的一种资源投入。在当今社会,有许多项目与大污染。无论其他生态投入的成本是多少,都可以计算出较高的土地利用效应。但是,一旦将生态成本计算在内,土地利用效果将大大降低。
南京市目前的先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9], 从本文可以看到,南京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划目的是进一步协调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促进新型城市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以便提高土地的集中利用水平,进而来实现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也就是说,该方案是利用量化生态环境来解释土地资源利用生态效益的内涵,建立生态环境资源和经济资源的共同衡量标准,从而对土地利用生态效益做出准确的评价。
构建指标的方法
(一)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效益评价指标的选取
生态效益指标
土地在利用的过程中,人类等活动对土地的生态环境系统所产生的一定的负面或正面的影响就是所谓的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土地利用对生态的作用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就是土地的建设、恢复、改善以及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内容,人均绿地面积,已有绿地的覆盖百分比,园林等绿化的面积,森林面积及覆盖率。
土地利用的环境效益指标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ggsygl/562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