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淳区国瓷小镇规划设计【字数:15047】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或绪论)1
一、分析认识 1
(一)发展背景 1
1.新型城镇化 1
2.特色小镇 3
(二)文旅小镇发展及现状分析 4
二、寻魂定位 4
(一)解读国瓷 4
1.高淳陶瓷 4
2.国瓷 5
(二)高淳特色资源 6
1.文化资源 6
2.山水生态资源 8
3.周边旅游资源 8
三、主题定位 9
(一)上位规划 9
(二)设计目标 9
(三) 总体定位 9
(四) 产业规划 10
四、规划布局 10
(一)规划面积及范围 10
1.规划面积 10
2.规划范围 10
(二)规划原则 11
(三)总体设计 11
(四)功能结构 11
(四)流线设计 13
(五)游线设计 13
六、景点设计 14
(一)总体布局 14
1.北部 14
2.南部 14
3.中部 15
(二)重点景点规划 15
1.陶艺苑 15
2.国瓷工坊 16
3.陶瓷博物馆 16
4.花样繁多——纹样展览馆 17
5.国瓷创意集市 17
6.线上体验与3D打印17
致谢18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参考文献18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国瓷小镇规划设计
引言
引言
一、分析认识
(一)发展背景
1.新型城镇化
纵观历史, 城市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摇篮,是文明人类的存在形式, 是人类文明的主要载体[1],城镇化则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将有利于释放内需巨大潜力,有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2]
我国人口数量最多, 城市使命便更加任重而道远。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城镇化率已经超过50%,中国开始进入加速城市化进程的中后期阶段,我国的城镇化将呈现三个突出特点:降速、转型、多元。
(1)降速:中国经济由高速发展期转向中低速稳步发展期,城市间分化将更加明显。
我国的城镇化率已经大于50%,迈向了城镇化三个时期的第二个阶段的后期;2013年,我国第一产业所占比重第一次降低到百分之十,第二产业由占比最多第一次变成了占比第二,第三产业成为三个产业中占比最多的,这些都表明由整体来看,我国在未来不远的时间内就将走向工业化后期,临近经济发展的拐点。
城镇化第二个阶段的后期决定了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不会像以往那样快,而是越来越慢。不难判断,相比较而言,因就业产生的城镇化的提升动力会减小,而城市规模的扩张速度,会因为城市数量的增多,而表现出更加明显的减慢趋势。数据显示,1995年到2013年,我国城镇总人口从三点五亿人扩张到七点三亿人,年均增长百分之四点二;估计在2030年,我国总人口将增加至大约十五亿,如果按照城镇化率65%~70%来计算的话,城镇人口将达到十亿左右,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一点九,增长的速度仅仅是以往的百分之四十五。
相较于城市规模增长速度的放缓,城市用地规模的增长速度,将会表现出愈为明显的降低。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在以往的这些扩张期间,城市土地规模的增长远高过城市人口规模的增长速度,此外还存在大量粗放和空闲的城市土地(包括所谓的“空城”、“鬼城”),这些都在等待城市人口的匹配和消化。二是政府政策越来越倾向于节约集约开发和利用土地,提倡存量规划,这些显然会大大控制住政府对用地规模的扩张。再加上新型城镇化背景下要求以人为本,过去的盲目扩张将不再出现。
因为城市化的速度不如以往快,在过去,各城市人口增长的速度在同一水平,现在人口则在不同城市间重新流动选择。城镇化率高的城市,由于土地发展空间已十分有限,居民城镇化成本较高,将以存量用地改造优化为主,精明调整将是其近几年的主要路线。城镇化率不太高的城市,土地还有扩张和发展的空间,再加上居民城镇化门槛低,环境也不太糟糕,对人们来说还有一定的吸引力,精明增长将是其近几年的主要路线。而城镇化率更低甚至减小的城市,尽管从量上来看有很大空间,但对人们来说不具备足够的吸引力,城市规模在逐渐减小,精明收缩将是他们的主要路线。[3]
(2)转型:小城镇发展由指标化率向品质提升转型。
尽管我国城镇化速度趋于减缓,城镇化仍有很大空间。未来十年内我国城镇人口每年仍会增加一千六百万人左右,这些新增人口相当于在欧洲排名第十的荷兰的总人口数量。在人口城镇化进程中,城市户籍人口和非户籍常住人口在公共服务方面的待遇相差悬殊,政府还需要进行不小的努力。而且从城市总体的基础设施情况来看,我国距离发达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和提升空间,这需通过长期的建设来实现差距的减小。城市发展数量和质量都有待提升,但相比较的话,更要求城市质量和其结构的优化提升。
过去几年城市盲目扩张严重,房地产开发火热,导致了城市建设结构失衡、城市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足、房地产泡沫化严重、总体资源损耗过多等诸多问题,对城市居民生活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从长远来看,不利于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提出,人口城镇化越来越受到关注,城市发展质量和公共设施与基础设施服务将会经受更严格的考验。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ggsygl/561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