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密度城区交通连接改善的五道口城立体公园设计(附件)【字数:8726】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一、设计任务书2
(一)项目概况2
1.项目现状 2
2.项目位置 2
3.设计范围及面积2
(二)设计依据2
(三)项目定位及设计要求2
1.项目定位 2
2.项目内容 2
(四)设计成果要求2
二、任务分析及设计原则3
(一)任务分析3
(二)设计原则4
1.以人为本原则 4
2.生态原则 4
3.节约原则 4
三、方案比选4
(一)方案A:“空中+地面”式立体公园设计4
1.设计灵感及设计推导4
2.方案草图4
(二)方案B:“空中+地面+地下”式立体公园设计4
1.设计灵感及设计推导4
2.方案草图5
(三)方案比选结果5
1.B方案能更好的从各个基面上连接交通5
2.B方案能与周边城区连接方式更多,实现点面结合5
3.B方案整体造价更低,可操作性强5
四、成果方案特色说明5
(一)公园总体规划设计5
1.突出三大理念5
2.抓好一个重点6
(二)具体设计6
1.地形 6
2.道路交通 6
3.植物配置 6
4.建筑规划 8
5.水体 9
6.空间边界处理 9
五、结语10
致谢10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参考文献10
附录A 设计成果展示11
基于高密度城区交通连接改善的五道口城市
立体公园设计
引言
引言
在本课题选取的场地——北京市五道口地区,给立体公园设计这一课题赋予了更典型的意义,即基于高密度城区交通连接改善的五道口城市立体公园设计。在规划片区中,由于场地西侧完全被铁路隔断,行人通过场地的途径很少,加之场地所属地区巨大的人流和平交道口,导致场地周围的四个交叉路口经常出现拥堵,人车混行,十分混乱。而通过对该场地改建为立体公园的设计,可以大大减轻交通拥堵状况,大大增加区域的连接度,解决交通问题。可以说,本课题的设计同时具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 设计任务书
(一)项目概况
1.项目现状
该项目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处于成府路、王庄路、荷清路、双清路围合的地区。该地块现有建筑为清华同方科技园大楼和王庄路小区,居民楼比较老旧,并且地块内有很多未利用空间。由于地块西侧有铁路从地面通过,造成该区域连接度较低,并且经常发生拥堵。
2.项目位置
该项目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处于成府路、王庄路、荷清路、双清路围合的地区。
2.设计范围及面积
总设计面积约 150000 平方米。
(二)设计依据
(1)国家和项目地区现行各项设计相关法规
(2)建筑及规划设计图
(三)项目定位及设计要求
1.项目定位
(1)项目定位:高密度城区立体公园
(2)设计理念:“重连”——重连城市区域,聚合城市功能,联系人与自然。
2.项目内容
(1)整体地形:营造高差,挖方与填方互补。
(2)公园入口:无障碍台阶。
(3)主要建筑:形态与折线的整体节奏融合,加以绿顶和多种功能。
(4)绿化区:要求与主体建筑相结合,形成简约的景观风格,可以适当增加大规格乔木、休闲设施,设灯具、道旗、标识系统以及绿化管理所需要的供水提供。
(5)中心广场:包括中央步道、露天舞台、底商、树池等设计。
(5)坡道:联系公园内部空间的主要形式。
(6)观景平台:以木质铺装为主,辅以树池、楼梯等。
(7)水池:利用人的亲水性吸引人群,并加入雨水收集与净化的功能。
(8)人行天桥:作为公园与外部连接,穿越铁路解决连接问题的方式之一。
(9)下沉广场:作为公园入口,穿越铁路解决连接问题的方式之一,并且与周围地下设施(如地铁站等)互通。
(四)设计成果要求:
(1) 设计要点说明
(2) 彩色总平面图
(3) 设计概念分析图
(4) 鸟瞰图
(5) 设计生成演变图
(6) 区域分析图
(7) 交通分析图
(8) 人流分析图
(9) 绿化及景观分析图
(10) 场地纵、横断面图
(11) 剖面图
(12) 透视图
(13) 景观小品图
(14) 各视角效果图
二、 任务分析及设计原则
(一)任务分析
(二)设计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
人是设计的使用者。因此,在设计城市公园时,使用者的需求应该是第一位的,这需要做好总体规划,坚持做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由于设计地区人流非常之大,人群构成也较为复杂,因此需要创造一个在形式和功能两方面上满足不同人群对空间多样化的需求的设计,实现城市、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2.生态原则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ggsygl/561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