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分析以昌邑为例【字数:9950】

2024-02-24 16:28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浪费严重,不符合集约节约用地的原则,因此对农村居民点用地进行整理十分迫切。本文选择山东省昌邑市为研究区域,先运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测算各乡镇(街道)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理论潜力,然后构建包括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3类共6个指标的理论潜力修正体系,运用基于专家打分的层次分析法分配各个指标的权重,确定修正系数,最后得出整理现实潜力。按照潜力值大小不同分为3种级别的潜力区,通过定量分析与对比分析,对昌邑市各乡镇及市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进行评价,并分析原因。为优化昌邑市的土地利用结构,实现对现有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释放经济发展空间,提供较为科学的指导。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一、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研究概述2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2
(二)山东省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研究现状2
二、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测算方法3
(一)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理论潜力的测算方法3
(二)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现实潜力的测算方法3
1.区域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指标体系的构建4
2.各指标权重的确定4
3.评价指标的标准化4
4.理论潜力修正系数的计算5
三、实证研究5
(一)研究区域概况5
(二)数据来源5
(三)昌邑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理论潜力的测算5
(四)昌邑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现实潜力的测算6
1.评价指标的标准化6
2.理论潜力修正系数的确定6
3.现实潜力的测算结果与分析7
四.结论与建议8
致谢9
参考文献 10
图1现实潜力7
表1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修正指标体系4
表2各乡镇(街道)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理论潜力6
表3各指标数据标准化数值6
表4各乡镇(街道)理论潜力修正系数7
表5昌邑市各乡镇(街道)农村居民点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用地整理现实潜力及潜力分级7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分析
——以山东省昌邑市为例
引言
引言
中国城市化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土地资源的有限供给与增长的需求之间矛盾日益突出。城乡建设和发展都需要足够的空间。然而当前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浪费现象依然严重,优化农村居民点用地,是促进农村扶贫和共同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农村土地整理要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拓展平台[1],要善用政策,完善配套制度,改革创新做法,推动农村生产、生态环境、生活水平等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促进城乡的友好协调发展。
山东省昌邑市位于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之中,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三区”发展的决策部署,昌邑市地处“三区”建设的核心区域,区位优势明显。“三区”建设战略,提出了全新的发展思路和举措,以加快昌邑市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向现代化中等城市迈进,同时也使得土地利用面临更大的挑战。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必将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二三产业比重,同时统筹城乡发展,振兴乡村,需要增设和完善公共设施,这会使得城镇建设用地的需求量迅速攀升。后备土地资源和可新增的建设空间十分受限,这就要求继续优化当前的土地利用结构,加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会对释放经济发展空间提供重要帮助。
本文以山东省昌邑市为例,运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分别测算出昌邑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理论潜力和现实潜力,根据潜力值大小,对昌邑市各乡镇(街道)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进行分级和评价,为优化昌邑市的土地利用结构,实现对现有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释放经济发展空间,提供较为科学的指导。
一.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研究概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是土地整理潜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指以社会经济发展为基础,本着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原则,通过对农村居民点用地进行合理规划与布局后“富余”的土地资源量,其主要来源于农村居民点用地的集约化、标准化利用和闲置土地的有效利用[2]。
在国外,政府进行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会注意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及保护乡村的自然景观。比如俄罗斯会注重优化农村居民点体系布局,合理布置各类建筑物,使其不仅便于居民使用,而且利于保护乡村环境和未来远景发展。再如德国会注重改善村庄内部的公共设施,修缮闲置和受损房屋使其能够进行二次利用,同时注重保护和重塑农村的自然景观。但是目前我国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潜在内涵还没有系统地确定。国土资源部将其定义为通过改造现有农村居民点和村庄搬迁可以增加的有效耕地和其他类型的土地。 这个定义不够全面,它将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目的限制在增加有效使用土地的数量上。
目前,学术界从多个角度对农村居民点整理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主要包括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的选择[36]、整理潜力测算方法[78]、整理适宜性评价[911]、整理时序[1213]以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探讨[1415]等方面。这些研究对于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有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相关部门合理地开展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提供了指导。但是关于整理潜力测算仍有待进一步探究,特别是对于东部沿海地区研究较少。
综合国内外的农村土地整理的情况,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或地区以及土地使用者对土地的强烈需求与土地利用现实状况间的矛盾不断激化,人们在时间推移中对土地整理的认识和理解逐渐加深,各国的土地整理也在各个层面进行不断的调整和完善[1617],地区从小到大,内容从少到多,结构从单一到复合,目标从单一到多元,技术和管理手段从传统到现代。农用地整理和建设用地整理是我国农村土地整理的两项内容,其中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是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中十分关键的部分。因地制宜的进行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是促进新农村建设、推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二)山东省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研究现状
作为中国东部沿海省份,山东省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通过土地整理为经济发展释放更多空间尤为迫切。其中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是土地整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释放发展潜力的重要来源。目前,有学者对山东省的部分地区进行了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潜力的研究,比如杨蕾[18]以乡镇为单位测算了泰安市岱山区的土地整理潜力,王筱明[19]等以济南市为例估算了其增加耕地的潜力,郑卫生[20]研究了德州市农居点的整理潜力并进行了潜力分级划区,孟融[21]从“城乡建设用地挂钩”政策出发预测了潍坊市高新区农居点的整理潜力,王法明[22]对诸城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进行了测算与评价。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ggsygl/561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