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膜质子泵在水稻耐铵机制中的作用机理研究【字数:7026】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1
1材料与方法 2
1.1实验材料与培养方法 2
1.2细胞膜分离 2
1.3质子泵活性测定 3
1.4质子泵在翻译水平上的变化 3
1.5水稻质子泵基因的表达分析 3
2结果与分析 4
3讨论 6
致谢 8
参考文献 8
细胞膜质子泵在水稻耐铵机制中的作用机理研究
引言
引言
氮铵(NH4+ N)和硝态氮(NO3-N)是作物根系吸收的两种最重要的氮素形态。然而,植物对铵和硝的吸收是由其生长环境所决定的[4]。 在通气土壤中硝化作用强烈,铵态氮的比列低于硝态氮[5]。 在淹水的土壤或酸性土壤中,由于硝化作用受到限制,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而且存在反硝化作用,因此铵态氮比硝态氮的含量要高得多[6]。 对于大多数植物而言,在铵态氮营养下发生铵的中毒[7]。植物铵中毒的原因很多,例如在根细胞中吸收大量NH4 +所需的碳支架不足[8],这与植物地上部分的光合作用能力有关,可能限制了碳源向地下部分的运输。另外Yan等人研究发现白羽扇豆根系质子泵活性会受到缺磷的强烈诱导[9]。 因此,添加α酮戊二酸有时可以减轻铵中毒,但对所有植物并不都具有同样的效果。 还有研究认为光合磷酸化和氮代谢过程不一致是铵中毒的原因,研究表明光合磷酸化过程与氮代谢过程不一致,但一直存在争议。 此外,NH4+的吸收减少了根系对其他阳离子如K +,Mg2 +和Ca2 +的吸收,也可能是铵中毒。相对来说,根系的NH4+吸收导致根区强烈酸化,这是植物中常见的现象和铵中毒的重要原因。
根际酸化主要与NH4+的吸收模式有关,即H+和NH4+的反向转运或NH4 +蛋白质转移以NH3的形式进入细胞。 基于阴离子和阳离子的吸收平衡理论,由于NH4+带正电,根系必须在NH4+吸收时释放相同量的H+[10]。无论哪种方式,都会导致根际pH下降。
当根际的pH显着降低时,在质外体H+浓度增加,并且部分H+通过细胞膜进入引起细胞质酸化[11]。 此外,根系中NH4+的同化也导致H+的大量生成[12],因此NH4+的同化也导致细胞质pH下降。 如果植物不能通过某些生理和生化相互作用调节细胞质pH,它们将影响细胞中不同的生理代谢过程[13]。为了维持细胞质pH稳定性,细胞质中的H+通过不同的生理途径消耗,或者在液泡中积累,或者再次排出细胞。
植物细胞质膜上的质子泵(H + pump)或H+ATPase(EC 3.6.1.35)是一种转运蛋白,通过ATP产生能量并将H+逆浓度泵出细胞外。质子泵的主要功能是在细胞膜的两侧产生H+浓度梯度和膜电位,以质子驱动力的形式促进各种不同离子和小分子代谢物的转移[14]。此外它还具有一些重要的生理功能,就是根据膜电位的变化把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酸 (H+) 排泄到细胞外[15]。理论上,细胞膜的质子泵可以无限地把H+排到根际中。
综上所述,本课题就是通过研究质膜H+ATPase的活性与表达,提示其在水稻耐铵中的调控机理。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与培养方法:
实验材料是水稻,品种是日本晴 (Oryza sativa L. ‘‘japonica’’)及以日本晴为背景的水稻质子泵OsA1基因超表达株系。所有植物材料利用水培方法,在温室中生长,光照时间为14小时,温度是28±1ºC。水稻从生长时开始进行用铵培育,营养液利用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常规营养液配方。准备四个铵态氮水平(1mM, 2 mM, 4mM, 8mM NH4+)。根系取样进行分析和液氮速冻, 80 ºC保存备用。
1.2细胞膜分离:
采取培养15天的水稻根系样品,洗去表面上的杂质、称取极富活力的水稻根系20 g左右,加入4倍体积(w/v)预冷的研磨缓冲液(含50 mmolL1 BTP (1,3二[三(羟甲基)甲氨基]丙烷)MES (2吗啉乙磺酸)(Sigma),pH 7.8)、2 mmolL1 EGTA(乙二醇(2氨基乙基)四乙酸)、0.5%(w/v) BSA(牛血清蛋白)、0.25 mmolL1 KI 、250 mmolL1蔗糖、0.6%(w/v) PVP(聚乙烯吡咯烷酮)K30、10%(v/v)甘油、5 mmolL1 2巯基乙醇、2 mmolL1 DTT (二硫苏糖醇)、1 mmolL1 PMSF(苯甲基磺酰氟),冰浴中研磨,匀浆用4层纱布过滤后,11 500 g离心10 min,弃沉淀;上清液于87 000 g下离心35 min,弃去上清液。用6 mL磷酸缓冲液(含5 mmolL1 KH2PO4 (pH 7.8)、100 mmolL1 KCl、250 mmolL1蔗糖)悬浮沉淀后,加入由右旋糖苷(Dextran)T500(Sigma)和聚乙二醇(PEG)3350(Sigma)的水溶液组成的两相分离系统(含6.1% (w/w) Dextran T500和3350,5 mmolL1 KH2PO4 (pH 7.8)、100 mmolL1 KCl、250 mmolL1蔗糖),来回摇动30次以混匀。4℃ 720 g离心,每次离心结束将分层后的上相转移到新的两相系统中,离心时间依次为23,15,10,5 min,最后将上相中收集到的膜蛋白用磷酸缓冲液稀释6倍,151 200 g下离心40 min。将沉淀用BTP缓冲液(含5 mmolL1 BTP/MES (pH 7.8)、250 mmolL1蔗糖、3 mmolL1 KCl)溶解后再次在151 200g下离心40 min,收集到的膜蛋白用12 mL BTP缓冲液溶解后分装,液氮速冻,置于80℃中保存。以上所有操作过程均在04℃下进行。所用离心机为BECKMAN COULTEROptimumTM L80 XP,转头为SW32 Ti。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hxycl/zyyhj/563313.html
最新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