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地区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调查(附件)【字数:7009】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材料与方法2
1.1材料 2
1.1.1病料样品2
1.1.2主要试剂3
1.1.3主要仪器3
1.2方法 3
1.2.1引物设计与合成3
1.2.2病料的处理3
1.2.3 RNA的提取3
1.2.4 RTPCR与退火温度的优化4
1.2.5电泳检测4
2结果与分析4
2.1结果4
2.1.1PCR反应条件优化结果4
2.1.2敏感性检测结果5
2.1.3特异性检测结果5
2.1.4病料采集与RTPCR检测结果5
2.2分析6
3讨论 7
致谢8
参考文献8
图1退火温度优化结果4
图2 PEDV、TGEV和PoRV的RTPCR敏感性检测结果5
图3 PEDV、TGEV和PoRV的RTPCR特异性检测结果5
图4腹泻病料样品感染病原统计 6
图5仔猪腹泻样品多重RTPCR结果 6
表1三种基因的引物序列3
表2仔猪腹泻病料样品的采集与检测结果5江苏部分地区 *51今日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Q: ¥351916072¥
猪病毒性腹泻的流行病学调查
引言
引言
猪病毒性腹泻是主要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 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Porcine 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TGEV)和猪轮状病毒(Porcine Rotavirus, PoRV)这三种病毒单独或混合感染而引起的、对猪养殖业危害极大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1],可引起猪严重的肠炎、厌食、呕吐和水样腹泻等临床症状。该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冬夏两季发病最为严重。各日猪龄均易感染发病,但新生仔猪发病率最高,危害最为严重,其发病特点为快、高、死。
猪流行性腹泻最早来源于1971年的英格兰,由于被认定为其症状与其他方面都非常类似于猪传染性胃肠炎(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of Wine, TGE),所以最早被人命名为EDV[2]。到了1976年,英格兰再度爆发以一种新型的腹泻病毒,为了与之前相区分,被命名为EDVⅡ[3]。与I型不同之处在于II型可以感染所有日龄的猪群,所以该病被称为猪流行性腹泻(PED)[4]。在1978年,来自比利时的Pensaert证明该病症的病原体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之间并没有血清学反应,而是一种新的冠状病毒[5],并将该病毒命名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并将分出的毒株命名为CV777[6]。
中国的PEDV流行应该是源于20世纪的六七十年代,不过由于当时的检测技术不过关,直至1984年才于上海首次确认了PEDV的流行。鉴于当时的技术手段较为落后,也并没有早期流行毒株的序列信息。八九十年代以来,PEDV在国内都呈现地方式的发展,一般使用PEDV和TGEV的二联疫苗、或者PEDV、TGEV和PoRV的三联疫苗进行防治,免疫效果显著,直至2010年、都尚未出现PEDV的大规模爆发。从2010年以来,我国各地猪场频繁爆发一种以哺乳仔猪水样腹泻、呕吐、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为主要特征的猪腹泻性病症。疫情零散爆发,持续至今,仔猪发病后的死亡率高达70%90%,给我国的养猪业造成了极大地经济损失。经过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实验室分析,可知该腹泻性病症的主要病原体为PEDV,同时TGEV和PoRV的检测阳性率同样较高,它们均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三种主要的、引起猪传染性胃肠道疾病的RNA病毒。
PEDV为冠状病毒科(Coronaviridae)、甲型冠状病毒属(Alphacoronavirus)的成员[78]。PEDV只感染猪,各种年龄的猪都易感,其发病程度取决于不同的日龄,对哺乳仔猪危害最为严重,发病率和病死率可高达100%。在中国,每年12月份到次年的2月份为PED的高发期,近年来夏季也有暴发流行的情况。粪口为主要传播途径,但有研究发现PEDV也可以通过呼吸道向体外排出病毒;另外,在乳汁中也检测到了PEDV的存在,使PED的防控更加困难。哺乳仔猪感染PEDV临床症状可见其灰黄色或灰色的稀薄粪便,进食或哺乳后发生呕吐症状,严重脱水[9]。病死猪的病理变化呈现小肠膨胀、肠壁变薄,肠内充满黄色液体,显微镜下可见小肠绒毛缩短甚至消失。胃内空虚或充满黄色胆汁样液体,至于其他实质性器官则无明显的病理变化[1011]。
轮状病毒(RV)属于呼肠病毒科轮状病毒属的成员,是造成仔猪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1215]。临床上以呕吐、水样腹泻、脱水和体重减轻等为特征。感染发病猪初期出现食欲减退、精神沉郁和不愿走动等现象,过几个小时出现粪便黄绿色、糊状的水样粪便,之后病猪脱水严重,体重减轻[16]。此病毒于1974年首次在英国报道,我国在1982年于仔猪粪便中检测到猪轮状病毒,随后在江苏等地区陆续报道此病,直至风靡全中国,此病严重阻碍了中国养殖业的蓬勃发展。
TGD是由TGEV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胃肠道传染病,其病毒也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的成员[17]。它的致病机制与PEDV类似,经口鼻后感染进入小肠,在小肠细胞内增殖,造成细胞的损伤、小肠绒毛缩短甚至脱落,从而导致严重腹泻[18]。临床上以传播迅速、突然发病、呕吐和水样腹泻等为特征,能够感染各个日龄的猪群,尤其新生仔猪发病率极高,危害最为严重,病死率可高达100%[19]。此病于1926年由美国学者详细报告且确认为病毒性传染病[20]。我国首次在台湾发现此病,随后在河北省等地陆续报道此病[2123],现如今,此病在我国也普遍存在,对养殖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xlw/dwyx/562292.html
最新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