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外愚内智解释|故事|接龙|造句
外字【释义】:外,有多种意思,与内、里相对应。外边、外因、里应外合、外行(háng )。不是自己这方面的,外国、外族、外省。称母亲、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外公、外婆、外甥、外甥女。 关系疏远的,外人。对正式的而言,指非正式的,外号(绰号),外史(指正史以外的野史、杂史和以叙述人物为主的旧小说),外传(zhuàn )。
愚字【释义】:愚,本义:性格孤僻,不谙熟人情世事。说明:本字指常年野居,很少和世人接触的人,他们不但消息闭塞,还养成了孤独的性格,同这样的人很难对话沟通交朋友)
内字【释义】:里面。与外相对。《素问·调经论》:“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 (nà,音纳)。古同纳。受纳,进针,性交。《灵枢·营气》:“营气之道,内谷为宝”。《素问·调经论》:“候呼内针。
外愚内智【拼音全拼】:wài yú nèi zhì
外愚内智【五笔码】:QJMT
外愚内智【拼音码】:WYNZ
外愚内智【解释】:外形笨拙憨厚,内心机智聪明。
外愚内智【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荀攸传》:“太祖每称曰:‘公达外愚内智’。”
外愚内智【近义词】:大智若愚
外愚内智【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为人
外愚内智【英语】:A fool on the outside is wise on the inside
外愚内智【故事】:东汉后期,曹操委任荀攸为军师,曹操东征吕布久征不下,荀攸出谋划策,活捉了吕布。后来他又用他的计谋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荀攸机智聪明,善于谋划,表面上不张扬,严守机密,从不让外人知道。曹操评价他是外愚内智
外愚内智【成语接龙】:
外愚内智--智藏瘝在--在人耳目--目击道存--存心养性--性命交关--关山迢递--递胜递负--负荆请罪--罪有应得--得尺得寸--寸阴若岁--岁序更新--新婚燕尔--尔俸尔禄--禄无常家--家给民足--足兵足食--食毛践土--土洋结合--合胆同心--心宽体肥--肥田沃地--地角天涯
外【相关成语】:
0、外方内员:指外表正直,内心圆滑。
1、外方内圆:外方:外表有棱角,刚直;内圆:内心无棱角,圆滑。指人的外表正直,而内心圆滑。
2、外感内伤:①中医指外感风邪,内有郁积而致病。②比喻内外煎迫。
3、外感内滞:滞:滞留。中医术语,因风寒暑热而得病叫外感,湿热内伏称内滞。比喻内外交攻。
4、外刚内柔:外表刚强而内在柔弱。同“内柔外刚”。
5、外合里差:比喻口是心非。
6、外合里应:外面攻打,里面接应。
7、外简内明:指对人表面上简易,而内心明察。
8、外交辞令:辞令:应酬、对答的言词。指外交上应对得体的言词。也指一般场合中得体、中听的敷衍应付性的言语。
9、外交词令:用于交往的空套话。
10、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举:推荐;避:避开;失:失掉;亲:亲属。推荐人才,即使是仇人也不遗弃,即使是自己的儿子也不遗漏。形容办事公正。
11、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举:推荐;弃:丢弃;失:失掉;亲:亲属。推荐人才,即使是仇人也不遗弃,即使是自己的亲属也不遗漏。形容办事公正。
12、外举不隐仇,内举不隐子:举:推荐;隐:隐瞒;失:失掉;亲:亲属。推荐人才,即使是仇人也不遗弃,即使是自己的儿子也不遗漏。形容办事公正。
13、外君子而中小人:外:表面;中:中间,里边,引申为实际。表面上是高尚的人,而实际是卑鄙的人。
14、外宽内忌:指外表上看似宽宏,内心却多忌刻。
15、外宽内明:指外表宽宏而内心明察。
16、外宽内深:指外貌宽厚而实则城府很深。
17、外厉内荏:表面强硬而内心虚弱。
18、外慕徙业:慕:羡慕;徙:迁移,改变。羡慕分外事物,打算改变职业。
19、外内无患:患:灾祸,忧患。既无外患,也无内忧。
愚【相关成语】:
0、愚不可及:愚:傻,笨,及:比得上。愚蠢得别人比不上。形容极其愚笨。
1、愚夫蠢妇:蒙昧无知之人。旧指小民百姓。
2、愚夫俗子:指愚鲁凡俗的人。
3、愚夫愚妇:旧时称平民百姓。
4、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5、愚眉肉眼:指凡俗的眼光。
6、愚昧落后:愚蠢而不明事理,跟不上形势等。
7、愚昧无知:昧:糊涂,不明白。形容又愚笨又没有知识。
8、愚迷不悟:悟:醒悟。愚昧而不知醒悟。指极其愚蠢糊涂。
9、愚民政策:愚民:使人民愚昧。使人民变愚蠢的政策。
10、愚弄其民:指蒙骗愚弄百姓。
11、愚弄人民:指蒙骗愚弄百姓。
12、愚妄无知:形容又愚笨又没有知识。
13、愚者千虑:平凡的人在许多次考虑中,也会有一次是正确的。
14、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平凡的人在许多次考虑中,也会有一次是正确的。
15、愚者千虑,或有一得:指愚钝人的许多思虑中总会有一些可取之处。常以谦指己见。
16、愚者千虑,亦有一得:指愚钝人的许多思虑中总会有一些可取之处。常以谦指己见。
17、愚者一得:平凡的人在许多次考虑中,也会有一次是正确的。
18、愚忠愚孝:指不明事理,盲目愚蠢地尽忠尽孝。
19、愚戆窳惰:愚戆:愚昧不明事理;窳:懒惰。指既愚蠢又懒惰。
内【相关成语】:
0、内查外调:指在单位内外调查事情的真实情况。
1、内称不避亲,外举不避怨:举:推荐。举荐身边的人,即使是亲属也不回避;举荐外面的人,即使是仇敌也不躲开。形容办事公正无私。
2、内顾之忧:旧时形容没有妻子,身在外又要顾虑家事。现形容有内部的忧虑。
3、内紧外松:指政策的收紧与放宽或指人的心情,即内心紧张,态度镇静。
4、内疚神明:内疚:内心感到惭愧不安;神明:聪明正直的神祗。指良心受到责备。
5、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怨:举:推荐。举荐身边的人,即使是亲属也不回避;举荐外面的人,即使是仇敌也不躲开。形容办事公正无私。
6、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仇:举:推荐。举荐身边的人,即使是亲属也不回避;举荐外面的人,即使是仇敌也不躲开。形容办事公正无私。
7、内峻外和:内心严厉而外貌和蔼。
8、内亲外戚:指帝王的母族或妻族。
9、内清外浊:清:清白;浊:污浊。内心清白,外表污浊。比喻本质很好而外表极普通。
10、内仁外义:内心很仁慈,待人重情义。
11、内柔外刚:内心柔弱,外表刚强。亦作“外刚内柔”。
12、内省不疚:指自我反省,内心并不感到惭愧不安,即没有做有愧于心的事。
13、内省无愧:经过反省而问心无愧。
14、内圣外王:指一方面具有圣人的才德,一方面又能施行王道。这是道家的政治思想。
15、内视反听:内视:向内看;反听:听外面的。指既能反省自己的言行,也能听取别人的意见。
16、内疏外亲:疏:疏远;亲:亲密。内心疏远,表面亲近。指不是真心待人。
17、内外感佩:指里里外外都特别感激和钦佩。
18、内外勾结:内部与外部暗中相互配合来达到某种目的。
19、内外夹攻:从里、外两方面配合同时进攻。
智【相关成语】:
0、智藏瘝在:指贤人隐遁,病民之臣在位。
1、智出乎争:争:斗争。聪明才智是在反复斗争中锻炼出来的。比喻智慧来源于实践。
2、智贵免祸:智:智慧。人的聪明智慧,正当使用,可以使他避免灾祸。
3、智昏菽麦:指智力不能辨认豆麦。形容无知。
4、智尽力穷:智慧和能力都已用尽。
5、智尽能索:索:竭尽。智慧和能力都已用尽。
6、智均力敌:指双方的智略或势力旗鼓相当。
7、智名勇功:有谋略、有胆量和功夫。形容人文武兼备。
8、智穷才尽:智能与才能已经穷尽。
9、智小谋大:指能力低下而谋划很大。
10、智小言大:指才智低下,说话口气却很大。
11、智以利昏:智:理智;昏:昏乱,神智不清。因贪图私利而失去理智,把什么都忘了。
12、智勇兼备:形容人既有智谋,又很勇敢。
13、智勇兼全:既有智谋,又有勇气,二者兼备。
14、智勇双全:又有智谋,又很勇敢。
15、智圆行方:圆:圆满,周全;方:端正,不苟且。知识要广博周备,行事要方正不苟。
16、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指对待同一问题,其见解因人而异,各有道理。
17、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慧的人喜爱山,仁义的人喜爱水。比喻各人的爱好不同。
18、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不管多聪明的人,在很多次的考虑中,也一定会出现个别错误。
19、智者千虑,或有一失:指聪明人对问题深思熟虑,也难免出现差错。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uwen/chengyu/92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