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身体力行解释|故事|接龙|造句
身字【释义】:身(shēn),(1) 象形。象人之形。本义:身躯的总称。(2) 同本义 [body]人、动物的躯体,物体的主要部分。引自,丁再献、丁蕾《东夷文化与山东·骨刻文释读》十九章第二节,中国文史出版社2012年2月版。
体字【释义】:体,ti,从骨从豊(li)(1) 体,会意。从人,从本。古代“体、軆”是两个字。“体(ben)”是“劣”,又指粗笨。身体本字是“軆ti”,形声。从骨,豊( lǐ)声。今简化为“体”。本义:身体。(2) 同本义[body]1. 人、动物的全身:身~。~重。~温。~质。~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能。~貌。~魄(体格和精力)。~育。~无完肤。2. 身体的一部分:四~。五~投地。3.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主~。群~。4. 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固~。液~。~积。5. 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文章的体裁,如“骚~”、“骈~”、“旧~诗”)。字~。6. 事物的格局、规矩:~系。~制。7. 亲身经验、领悟:~知(亲自查知)。~味。身~力行(xíng )。8. 设身处地为人著想:~谅。~贴。~恤。9. 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体,汉字,发音有tǐ,tī,bèn三种。可当名词和动词使用。作为名词时常见意思为身体,也可指手脚、四肢,形体,实体,规格、法式等。作为动词时表示亲身经验,体察;设身处地为人着想;表现,体现;效法等。读体(ti1)时,有体己钱、体己话等词。
力字【释义】:“力”是个象形字。“力”字在甲骨文中的形体:① 有学者认为:力颇像古代的犁形,上部为犁把,下部为耕地的犁头,古代称为“耒耜(lěisì)”。耕田要用力,所以“力”字就用为“力量”之“力”。② 有学者认为:力是手连臂的象形,手和臂加起来表示有力量。③ 有学者认为:力像“人筋之形”。《说文》:“力、筋也。象人筋之形。”筋下曰:肉之力也。筋者其体,力者其用也。“力”是个象形字。“力”字在甲骨文中的形体:
行字【释义】:行,xíng,háng,hàng,héng,hèng ,从彳(chi)从亍(chu),人之步趋也。本义:路。彳,小步也;亍,步止也。象形字,本义:道路。 同本义〖road〗 行,道也。——《说文》 行有死人。——《诗·小雅·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豳风·七月》 又如:行苇(路旁芦苇);行阡(道路);行神(路神);行程(路程);行街(大路) 直排为行,横排为列〖line;row〗 左右陈行,戒我师旅。——《诗·大雅·常武》
身体力行【拼音全拼】:shēn tǐ lì xíng
身体力行【五笔码】:TWLT
身体力行【拼音码】:STLX
身体力行【解释】:身:亲身;体:体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身体力行【出处】:《淮南子·氾论训》:“圣人以身体之。”《礼记·中庸》: “力行近乎仁。”
身体力行【灯谜】:能挑千斤担
身体力行【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亲身体验
身体力行【英语】:make good earnestly
身体力行【成语接龙】:
身体力行--行军动众--众川赴海--海桑陵谷--谷贱伤农
身体力行【造句】:
0、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人们不但为诚实守信的美德大唱颂歌而且努力地身体力行。
1、曼森你别过来啊!这种‘苦差事’我要身体力行的给你们做个榜样!
2、他竭诚拥护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主张并且身体力行排除一切阻力付诸实践成为协助孙中山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第一功臣。
3、与其发号施令,不如身体力行。
4、作为领导一条最重要的工作方法就是身体力行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要求别人不能做的自己绝对不做。
5、修身养气以德服人,身体力行以正服人,严行律心以信服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事用心以诚服人,文辞含蓄以善服人,明理笃行以理服人,人人学之。
6、党员亮牌身体力行党员教师。
7、后来昊天自己误打误撞靠着天赋学会了气功和意念功由于没有身体力行战斗过身体没有得到锻炼没有接触到武之道。
8、无禁没有赋予书中主角不凡的运气实力神器以及美女等甚至连设定等级也是在大众玩家的档次平衡是他一直身体力行的。
9、从温总的老泪横秋到身体力行。人们看到党和政府的态度,看到了对人生命的尊重。
10、这样形象而内涵丰富的比喻对子女们在知识武器身体素质和业余爱好以及做人方面提出综合要求并身体力行。
11、顾客就是上帝胖船长虽然没有听过这句话但身体力行做的都是这样的事。
12、他身体力行地深入抗洪第一线带动大家终于制伏了洪水。
13、祝你新的一年里:天空一片晴朗,快乐心中徜徉;自由随风飘荡,身体力行健康;奋劲儿热情高涨,顺利成就梦想!祝你新年快乐!
14、智慧和纯洁来自于身体力行,愚昧和无知则从懒散中产生。梭罗
身【相关成语】:
0、身败名裂:身:身分,地位;败:毁坏;裂:破损。地位丧失,名誉扫地。指做坏事而遭到彻底失败。
1、身败名隳:指做坏事而遭到彻底失败。同“身败名裂”。
2、身不由己:由:听从。身体不由自己作主。
3、身不由主:身体不由自己作主。
4、身不遇时:指没有遇到好的时机。
5、身操井臼:指亲自操持家务。
6、身大力不亏:形容人身材高大,强壮有力。
7、身单力薄:人少力量不大。
8、身当其境:临:到;境:境界,地方。亲自到了那个境地。同“身临其境”。
9、身当矢石:形容亲自抵挡敌人进攻。
10、身非木石:指自身并不是毫无感情的人。
11、身废名裂:指做坏事而遭到彻底失败。同“身败名裂”。
12、身分不明:来历不详。
13、身后识方干:比喻一个人才,生前无人赏识,死后才被重视。
14、身后萧条:形容死后家境冷落、贫困。
15、身怀六甲:六甲:传说为上帝造物的日子。指妇女怀孕。
16、身寄虎吻:指把身子置于老虎嘴边。比喻处境极其危险。
17、身家性命:身家:本人和家庭。本人和全家人的生命。
18、身价百倍:身价:指社会地位。指名誉地位一下子大提高。
19、身价倍增:建立或增进个人的权威、影响或声望。
体【相关成语】:
0、体不安席,食不甘味:甘味:指吃出味道。睡觉也不能安于枕席,吃饭也没有滋味。形容心事重重,睡不着觉。
1、体察民情:体察:考查,观察。考察民间生活生产情况。
2、体大思精:体:体制,规模;思:思虑;精:精密。指著作规模宏大,思虑精密。
3、体规画圆:犹言依样画葫芦。指墨守成规,一味模仿。
4、体国安民:体:划分;国:都城。把都城划分为若干区域,由官宦贵族分别居住或让奴隶平民耕作。泛指治理国家。
5、体国经野:体:划分;国:都城;经:丈量;野:田野。把都城划分为若干区域,由官宦贵族分别居住或让奴隶平民耕作。泛指治理国家。
6、体面扫地:体面:面子。比喻面子丢尽了。
7、体体面面:指人光彩荣耀。
8、体天格物:体天:体察天意;格物:推究事物的规律。能体察上天的意志,推究事物的规律而适应它。
9、体贴入妙:指体会领悟深刻细致,而使描写或模仿巧妙逼真。
10、体贴入微:体贴:细心体谅别人的心情和处境,给予关心和照顾;入微:达到细微的程度。形容对人照顾或关怀非常细心、周到。
11、体无完肤:全身的皮肤没有一块好的。形容遍体都是伤。也比喻理由全部被驳倒,或被批评、责骂得很厉害。
12、体无完皮:全身的皮肤没有一块好的。形容遍体都是伤。也比喻理由全部被驳倒,或被批评、责骂得很厉害。同“体无完肤”。
13、体物缘情:指诗赋的状物与抒情。
14、体恤入微:形容对人照顾或关怀非常细心、周到。同“体贴入微”。
力【相关成语】:
0、力薄才疏:力量和才能都很有限。多用于谦词。
1、力倍功半:指工作费力大,收效小。
2、力不从心:心里想做,可是力量够不上。
3、力不从愿:从:依从、顺从。心里想做,但是力量够不上。
4、力不副心:副:符合。心里想做,但是力量够不上。
5、力不能及:力量达不到。
6、力不能支:力量不能支撑。
7、力不胜任:胜任:能担当得起。能力担当不了。
8、力不同科:科:等第。力量的大小不一样。
9、力不自胜:胜:经得住。由于力量不够而使得自己经受不起。
10、力大无比:形容力量巨大。
11、力大无穷:形容力量很大。
12、力敌千钧:敌:抵挡;钧:古代重量单位,合当时三斤。形容力气大,能抵挡住几万斤。
13、力敌势均:双方力量相等,不分高低。同“力均势敌”。
14、力敌万夫:形容勇力超人。
15、力分势弱:分:分开。力量分散势力就减弱。
16、力疾从公:力疾:带病坚持;从公:从事公务。形容克服病痛,坚持工作。
17、力疾从事:力疾:带病坚持。形容克服病痛,坚持工作。
18、力济九区:济:帮助;九区:指全国。凭自己的力量周济全国民众。
19、力竭声嘶:嗓子喊哑了,力气用尽了。形容拼命地叫喊。
行【相关成语】:
0、行崄侥幸:指冒险行事以求利。同“行险徼幸”。
1、行百里者半九十: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要认真对待。
2、行百里者半于九十: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越是接近成功越要认真对待。
3、行兵布阵:指挥军队,布置阵势。
4、行兵列阵:指挥军队,布置阵势。
5、行不从径:走路不遵循正道。比喻做事为学走捷径。
6、行不得也哥哥:鹧鸪叫声的拟意,表示行路艰难。
7、行不贰过:指犯过的错误不再犯。
8、行不副言:指言行不一。
9、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任何情况下都不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形容为人处世光明磊落。
10、行不苟合:指做事有主见,不随便附和别人。
11、行不顾言:顾言:顾虑到已经说了的。指做事不守信用。
12、行不及言:及言:顾虑到已经说了的。指做事不守信用。
13、行不愧影,寝不愧衾:衾:被子。走路没有对不起影子,睡觉没有对不起被子。比喻为人行为光明,问心无愧。
14、行不履危:不走有危险的地方。
15、行不胜衣:衣服都禁受不起,比喻体力衰弱。
16、行不由径:径:小路,引伸为邪路。从来不走邪路。比喻行动正大光明。
17、行不由路:路:小路,引申为邪路。从来不走邪路。比喻行动正大光明。
18、行不由西州路:西州:古南京。晋朝宰相谢安病重时,曾经从西州城门入城回京,死后,其友羊昙很悲痛,不愿从西州路走。比喻怀念故人,悲悼亡友。
19、行不逾方:指行动不逾越法度。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uwen/chengyu/92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