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文风不动解释|故事|接龙|造句
文字【释义】:文,wen,从玄从爻。天地万物的信息产生出来的现象、纹路、轨迹,描绘出了阴阳二气在事物中的运行轨迹和原理。故文即为符。上古之时,符文一体。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爻)之政,由是文籍生焉。——《尚书序》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说文》序》仓颉造书,形立谓之文,声具谓之字。——《古今通论》(1)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2) 同本义 [figure;veins]文,英语念为:text、article等,从字面意思上就可以理解为文章、文字,与古今中外的各个文学著作中出现的各种文字字形密不可分。古有甲骨文、金文、小篆等,今有宋体、楷体等,都在这一方面突出了“文”的重要性。古今中外,人们对于“文”都有自己不同的认知,从大的方面来讲,它可以用于表示一个民族的文化历史,从小的方面来说它可用于用于表示单独的一个“文”字,可用于表示一段话,也可用于人物的姓氏。
风字【释义】:风(fēng),中国汉字,形声,从虫,凡声。“风动虫生”故字从“虫”。本义:空气流动的自然现象;尤指空气与地球表面平行的自然运动。《说文解字注》:“风,八风也。东方曰明庶风,东南曰清明风;南方曰景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阊阖(chāng hé)风,西北曰不周风;北方曰广莫风,东北曰融风。”
不字【释义】:不,bù/fǒu,象形。鸟飞上翔不下来也。从一,一犹天也。凡云不然者。皆於此义引申叚借。其音古在一部。读如德韵之北。(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2)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not,no]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动字【释义】:动(dòng)从重从力,重×力=动 。基本字义:1、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与“静”相对:变~,波~,浮~,振~(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亦称“振荡”)。震~(a.颤动或使颤动,如“门窗动动了一下”;b.重大事情或消息使人心不平静,如“动动全国”)。 2、使开始发生:发~。 3、使用:~用,~武,~问(客套话,请问)。 4、使起作用或变化,使感情起变化:感~,~人心弦,娓娓~听,~容。 5、吃(多用于否定式):这几天不~荤腥。 6、非静止的:~画。 7、可变的:~产。 8、行为:举~,~作。 9、常常:~辄得咎。
文风不动【拼音全拼】:wén fēng bù dòng
文风不动【五笔码】:YMGF
文风不动【拼音码】:WFBD
文风不动【解释】:一点儿也不动。形容没有丝毫损坏或改变。
文风不动【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九回:“偏生那玉坚硬非常,摔了一下,竟文风不动。”
文风不动【近义词】:纹丝不动、文丝不动
文风不动【反义词】:东摇西摆
文风不动【用法】:作谓语、定语;形容没有丝毫损坏或改动
文风不动【英语】:absolutely still
文风不动【成语接龙】:
文风不动--动中窾要--要而论之--之死靡它
文风不动【造句】:
0、尽管外面闹翻了天他在屋子里依然文风不动照旧读他的书。
1、、他用力拽,羊文风不动,再拽,仍然没有功效。
2、一道青蓝色的闪光过后还是那个拔剑的动作似乎根本就没有拔出过剑一样文风不动随即从她嘴里吐出两个清晰的字体。
3、被震伤的季熠书忿忿的看着依旧文风不动的站在原地宛如高高在上的王者般睥睨他的独孤昊云和他怀里那心爱的人儿。
4、、腾空计划,某人欲腾空而起,久不得其法。一日,钉铁环于房顶,以绳穿之,一端系其发,另一端则紧握双手,尽力扯之,文风不动。某人曰:“何耶!病于手乎?发乎?绳乎?环乎?…..”头痛如割。黄永玉?
5、他用力拽,羊文风不动,再拽,仍然没有功效。
6、推销员把玻璃钢碗在水泥地上狠摔了几下那碗竟然文风不动从而吸引了许多顾客。
7、尽管外面闹翻了天,他在屋里仍然文风不动,照旧读他的书。
8、、只见那方才仍在破空而去的钢枪就这样突兀地悬停在了半空,文风不动,竟像是刹那褪去了锋锐,畏葸不前。
9、、只是没想到,那椅子砸是砸在了大傻身上,可是却砸碎了,大傻依然文风不动。
10、天蝎帮的老大见他们两人依旧文风不动脸色愈来愈难看但要他自己下海去拚斗他又不肯他的想法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11、、尽管外面闹翻了天,他在屋子里依然文风不动,照旧读他的书。
12、只见那方才仍在破空而去的钢枪就这样突兀地悬停在了半空文风不动竟像是刹那褪去了锋锐畏葸不前。
13、武云嘴角露出一丝冰冷的笑意双眼半眯盯着那越来越近的血红色巨爪文风不动。
14、、一道青蓝色的闪光过后,还是那个拔剑的动作,似乎根本就没有拔出过剑一样,文风不动,随即从她嘴里吐出两个清晰的字体。
文【相关成语】:
0、文笔流畅:文字通顺,读起来不费力。
1、文炳雕龙:炳:形容有文采;雕龙:擅长写文章。文章写得很出色,极富文采。
2、文不对题:文章里的意思跟题目对不上。指人说话或写文章不能针对主题。
3、文不加点: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4、文不尽意:文章未能完全表达出心意。
5、文才武略:武略:军事方面的才能。既有文学才能,又有军事才能。形容文武兼备。
6、文采炳焕:本指豹身花纹,光彩四溢。后形容书法精技艺湛,光彩照人。
7、文采风流:横溢的才华与潇洒的风度。亦指才华横溢与风度潇洒的人物。
8、文采缘饰:文采:指文章精采;缘饰:指衣物镶缀的花边。指花边文学,文笔精美。
9、文彩四溢:形容作品典雅。
10、文场笔苑:苑:荟萃的地方。指文学界。
11、文抄公:指那些剽窃别人作品的人。
12、文弛武玩:文武官员玩忽职守。
13、文川武乡:原指出文臣武将的地区。后指教化普及,风俗纯正的地区。
14、文从字顺:从:服从,顺从;顺:通顺。指文章通顺。
15、文德武功:治理国家恩德昭著,对外用兵成绩斐然。旧时多用为赞誉帝王或重臣的颂词。
16、文东武西:本指汉初叔孙通所定的朝仪,文官位东,武将居西。指文武官员的排列位次。
17、文房四宝:俗指笔、墨、纸、砚。
18、文房四侯:指笔、砚、纸、墨。古人戏称笔为管城侯毛元锐,砚为即墨侯石虚中,纸为好畤侯楮知白,墨为松滋侯易玄光,故称。
19、文房四士:俗指笔、墨、纸、砚。同“文房四宝”。
风【相关成语】:
0、风僝雨僽:僝、僽:烦恼憔悴。形容历经磨难,十分烦恼憔悴。
1、风兵草甲:犹言草木皆兵。
2、风波平地:风波:比喻事变。平地上起风浪。比喻突然发生意料不到的纠纷或事故。
3、风不鸣条: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4、风不鸣条,雨不破块:鸣:发出声响;条:新生的柳枝;破:冲破;块:土块。没有大风吹响树枝,没有暴雨伤害农田。比喻社会安定,风调雨顺。
5、风餐露宿:风里吃饭,露天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6、风餐水栖:在风中进食,在水上歇宿。形容行旅生活的艰辛。
7、风餐水宿:在风中吃饭,在船上过夜。
8、风餐雨宿:在风中吃饭,在雨地住宿。形容旅途生活的艰苦。
9、风车雨马:指神灵的车马。亦用以比喻迅疾、快速。
10、风车云马:指神灵的车马。亦用以比喻迅疾、快速。同“风车雨马”。
11、风掣雷行:掣:闪过。风闪雷鸣。形容像刮风和响雷那样迅速。
12、风尘肮脏:在污浊的人世间挣扎。风尘:指污浊,纷扰的生活。肮脏:高亢刚直的样子,引申为强项挣扎的意思。
13、风尘表物:指超越世俗的杰出人物。
14、风尘碌碌:碌碌:辛苦忙碌的样子。形容在旅途上辛苦忙碌的样子。
15、风尘仆仆:风尘:指行旅,含有辛苦之意;仆仆:行路劳累的样子。形容旅途奔波,忙碌劳累。
16、风尘外物:指超越世俗的杰出人物。
17、风尘物表:风尘:指污浊、纷扰的世俗生活。超越世俗的特出人物。
18、风尘之变:风尘:比喻战乱。指战争的灾乱。
19、风尘之会:风尘:比喻战乱;会:时机。指战乱发生之际。
不【相关成语】:
0、不偢不倸:①犹不理不睬。②指一切事情都不注意。
1、不媿下学:犹言不耻下问。
2、不猧不魀:“猧”念wō;“魀”念gà。比喻左右为难,不好处理。也形容样子别扭。同“不尴不尬”。
3、不皦不昧:不明不暗。形容恍惚不可捉摸。
4、不安本分:本分:本身应尽的的职责和应守的规矩。指不甘于所处的地位和受到的待遇,思想言行越出正轨。
5、不安其室:指已婚妇女又乱搞男女关系。
6、不安小成:成:成就。不满足于自己已有的成就或职位。
7、不安于室:指已婚妇女又乱搞男女关系。
8、不安于位:指不喜欢自己的职业,不安心工作。
9、不按君臣:中医处方,以君臣相配为原则。君是主药,臣是辅药。不按君臣,就是违反药理,胡乱用药。引申为使用毒药的隐语。
10、不拔一毛:比喻非常吝啬。同“一毛不拔”。
11、不拔之策:不拔:牢固不可拔除,即不可动摇;策:计策。稳妥可靠的计策。
12、不拔之志:比喻意志坚决,不可动摇。
13、不拔之柱:不拔:牢固不可拔除,即不可动摇。拔不动的柱子。比喻有坚固的根基。
14、不白之冤:白:搞清楚。没有得到辩白或洗刷的冤屈。
15、不败之地:原意是指善于打仗的就有取胜的把握,不会落到挫败的境地。后泛指办事有成功的充分把握。
16、不卑不亢:卑:低、自卑;亢:高傲。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17、不蔽风雨:蔽:遮盖。不能遮风挡雨。形容房屋破烂简陋。
18、不辟斧钺:斧钺:古代的兵器。不躲避斧钺之类的兵器。形容将士英勇无畏,或烈士忠义不屈。
19、不避斧钺:斧钺:古代的兵器。不躲避斧钺之类的兵器。形容将士英勇无畏,或烈士忠义不屈。
动【相关成语】:
0、动必缘义:缘:顺着,沿着;义:道义。行动必定遵循公正合理的原则。
1、动不失时:时:时宜,时机。行动不失时机。指不做不切合时宜的事。
2、动荡不安:荡:摇动。动荡摇摆,不安定。形容局势不稳定,不平静。
3、动荡不定:荡:摇动。动荡摇摆,不安定。形容局势不稳定,不平静。
4、动地惊天:惊:惊动;动:震撼。使天地惊动。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
5、动而若静:动:行动;若:象。行动却象静止一样。指军队或某种事情虽已行动,由于隐蔽等原因,使人感到象没有行动一样。
6、动静有常:常:常规,法则。行动和静止都有一定常规。指行动合乎规范。
7、动静有法:法:常规,法则。行动和静止都有一定常规。指行动合乎规范。
8、动魄惊心: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9、动人心脾:形容使人感动与震惊。
10、动人心魄:魄:迷信者指依附人形体而存在的精神。形容使人感动或令人震惊。
11、动人心弦:把心比作琴,拨动了心中的琴弦。形容事物激动人心。
12、动如参商:参、商:均是二十八宿之一,二星此出彼没,不同时在天空中出现。比喻人分离后不能再见面。
13、动如雷霆:行动像雷霆一样迅猛。
14、动如脱兔:比喻行动敏捷。
15、动手动脚:指男女间不庄重、挑逗一类的举动。也指打人。
16、动天地,感鬼神:动:感动;感:感动。使天地鬼神受到感动。形容事迹或作品十分感人。
17、动天地,泣鬼神:动:感动;泣:低声哭。使天地鬼神受到感动。形容事迹或作品十分感人。
18、动心骇目:骇目:使人看了感到惊骇。看了使人感到心动惊骇。形容感受很深,震动非常大。
19、动心忍性:动心:使内心惊动;忍性:使性格坚韧。指不顾外界阻力,坚持下去。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uwen/chengyu/89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