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解释|故事|接龙|造句
文字【释义】:文,wen,从玄从爻。天地万物的信息产生出来的现象、纹路、轨迹,描绘出了阴阳二气在事物中的运行轨迹和原理。故文即为符。上古之时,符文一体。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爻)之政,由是文籍生焉。——《尚书序》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说文》序》仓颉造书,形立谓之文,声具谓之字。——《古今通论》(1)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2) 同本义 [figure;veins]文,英语念为:text、article等,从字面意思上就可以理解为文章、文字,与古今中外的各个文学著作中出现的各种文字字形密不可分。古有甲骨文、金文、小篆等,今有宋体、楷体等,都在这一方面突出了“文”的重要性。古今中外,人们对于“文”都有自己不同的认知,从大的方面来讲,它可以用于表示一个民族的文化历史,从小的方面来说它可用于用于表示单独的一个“文”字,可用于表示一段话,也可用于人物的姓氏。
武字【释义】:武,从字形上看,一个止,一个戈,但绝对不是什么”以暴制暴“的意思。止,古代同趾,就是脚趾;戈,是武器。武字的本意是指,打斗时的要领是把脚站稳,站好打斗的身势,就是俗话说下盘要稳,这样才能取胜。半步(止),为三尺。尺,指尺骨。三尺,指一腿之距。武与戊同音通义:戊,wu,会意。从丿从戈,。“丿”意为“不”。“戈”与“丿” 联合起来表示“不动之戈”。戊位中央,与“武保半步之安”一致。楚庄王曰:夫文止戈为武。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武,是维护仁义、和平的实力。以任何理由发起的干戈,都是暴力行为,是蔑武、灭武所为。
之字【释义】:《说文解字》:“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凡之之属皆从之,止而切。”段《注》:“引申之义为往,《释诂》:‘之往是也。’按:之有训为‘此’者。
道字【释义】:道,dao,从辵(辶 chuò )从首,首亦声。“首”指“头”。道,头行走也。意识带领身体(的走向),是万物万法之源,是创造一切的力量;是生命的本性。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敎。——《礼记·中庸》辶是辵,指“乍彳乍止、走走停停”。“辵”与“首”联合起来表示“从头开始行走”;引申也可以作为一个有思想的人,引领大家一起走在前行的路上。李耳(老子)所著《道德经》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是在承载一切;德是在昭示道的一切。大道无言无形、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只有通过我们的思维意识去认识和感知它;而德,是道的具体实例、是道的体现,是我们能看到的心行,是我们通过感知后所进行的行为。所以,如果没有德,我们就不能如此形象地了解道的理念。这就是德与道的关系。
一字【释义】:一是阿拉伯数字中最小的正整数。它广泛应用于很多领域,比如在计算机技术中1与0是计算机储存的基本单位;在音乐领域1代表音阶中的1个基本音级一,汉字的基本笔画,也可单独成为汉字,基本释义是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张字【释义】:张(zhāng)部首:弓部。笔画:7笔。结构:左右结构。笔顺:折横折撇横折捺。造字法:形声;从弓、长声。字意五行:火。姓氏:张姓。五笔:XTAY,笔顺编号:5153154。
一字【释义】:一是阿拉伯数字中最小的正整数。它广泛应用于很多领域,比如在计算机技术中1与0是计算机储存的基本单位;在音乐领域1代表音阶中的1个基本音级一,汉字的基本笔画,也可单独成为汉字,基本释义是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弛字【释义】:弛,拼音为chí,注音为ㄔˊ,部首为弓,部外笔画为3笔,总笔画为6笔,五笔86&98:XBN,仓颉为NPD,笔顺编号为515525,四角号码为14212,UniCode为CJK,统一汉字为U+5F1B。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拼音全拼】:wén wǔ zhī dào,yī zhāng yī chí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五笔码】:YGPUGXGX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拼音码】:WWZDYZYC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解释】: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意思是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现用来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逸要合理安排。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出处】:《礼记·杂记下》:“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用法】:作宾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英语】:The way of civil and military affairs is relaxed one by one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故事】:周朝时期,民间有一个祭祀百神的“蜡”节日,孔子带弟子子贡去看热闹。子贡担心百姓只顾玩乐而会有危险。孔子给子贡解释道:“百姓成年累月在田间劳作,让他们放松一下,有张有驰,这是周文王与武王定下的规矩,这样便于更好地生产。”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成语接龙】: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弛魂宕魄--魄散魂飞--飞蓬乘风--风寒暑湿--湿哭干啼--啼天哭地--地丑力敌--敌国外患--患难相扶--扶摇万里--里出外进--进退无路--路人睚眦--眦裂发指--指顾之际--际地蟠天--天赐之福--福孙荫子--子孙后代--代代相传--传道受业--业绍箕裘--裘马轻狂--狂歌痛饮--饮犊上流--流血浮尸--尸利素餐--餐霞饮瀣
文的【成语接龙】,文【相关成语】:
0、文笔流畅:文字通顺,读起来不费力。
1、文炳雕龙:炳:形容有文采;雕龙:擅长写文章。文章写得很出色,极富文采。
2、文不对题:文章里的意思跟题目对不上。指人说话或写文章不能针对主题。
3、文不加点: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4、文不尽意:文章未能完全表达出心意。
5、文才武略:武略:军事方面的才能。既有文学才能,又有军事才能。形容文武兼备。
6、文采炳焕:本指豹身花纹,光彩四溢。后形容书法精技艺湛,光彩照人。
7、文采风流:横溢的才华与潇洒的风度。亦指才华横溢与风度潇洒的人物。
8、文采缘饰:文采:指文章精采;缘饰:指衣物镶缀的花边。指花边文学,文笔精美。
9、文彩四溢:形容作品典雅。
10、文场笔苑:苑:荟萃的地方。指文学界。
11、文抄公:指那些剽窃别人作品的人。
12、文弛武玩:文武官员玩忽职守。
13、文川武乡:原指出文臣武将的地区。后指教化普及,风俗纯正的地区。
14、文从字顺:从:服从,顺从;顺:通顺。指文章通顺。
15、文德武功:治理国家恩德昭著,对外用兵成绩斐然。旧时多用为赞誉帝王或重臣的颂词。
16、文东武西:本指汉初叔孙通所定的朝仪,文官位东,武将居西。指文武官员的排列位次。
17、文房四宝:俗指笔、墨、纸、砚。
18、文房四侯:指笔、砚、纸、墨。古人戏称笔为管城侯毛元锐,砚为即墨侯石虚中,纸为好畤侯楮知白,墨为松滋侯易玄光,故称。
19、文房四士:俗指笔、墨、纸、砚。同“文房四宝”。
武的【成语接龙】,武【相关成语】:
0、武不善作:意思是既动武就不能讲斯文。
1、武昌剩竹:比喻尚可备用的材料。
2、武断乡曲:指凭借势力在民间横行霸道。
3、武断专横:武断:只凭主观想象作判断。专横:专制强横。形容凭借权势独断专行,蛮横跋扈。
4、武爵武任:依据战功的大小给以爵位和官职。
5、武人不惜死:指武将不怕死。
6、武艺超群:武艺:武术上的本领。也指军事、战斗的本领。形容武艺高强,超出一般人。
7、武偃文修:文治已实行,武备已停止。形容天下太平。亦作“文修武偃”。
之的【成语接龙】,之【相关成语】:
0、之乎也者:这四个字都是文言虚词,讽刺人说话喜欢咬文嚼字。也形容半文不白的话或文章。
1、之乎者也:这四个字都是文言虚词,讽刺人说话喜欢咬文嚼字。也形容半文不白的话或文章。
2、之死不渝:至死不变。形容忠贞不二。同“之死靡它”。
3、之死靡二:至死不变。形容忠贞不二。同“之死靡它”。
4、之死靡他:至死不变。形容忠贞不二。同“之死靡它”。
5、之死靡它:之:到;靡:没有;它:别的。到死也不变心。形容爱情专一,致死不变。现也形容立场坚定。
6、之子于归:之子:这个女人;于归:到丈夫家。指女子出嫁。
道的【成语接龙】,道【相关成语】:
0、道殣相属:道路上饿死的人到处都是。同“道殣相望”。
1、道殣相望:殣:饿死。道路上饿死的人到处都是。
2、道殣相枕:道路上饿死的人到处都是。同“道殣相望”。
3、道傍苦李:比喻庸才,无用之才。同“道边苦李”。
4、道傍之筑:比喻无法成功的事。
5、道傍筑室:比喻杂采各家之说。亦比喻无法成功的事。
6、道边苦李:比喻庸才,无用之才。
7、道不掇遗: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形容社会风气好。同“道不拾遗”。
8、道不举遗: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形容社会风气好。同“道不拾遗”。
9、道不拾遗:遗:失物。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形容社会风气好。
10、道不拾遗,夜不闭户:遗:遗失的东西;户:门。东西丢在路上没有人拾走,夜里睡觉都不需要关门防盗。形容社会风气好。
11、道不同,不相为谋:比喻志趣不同的人不会在一起共事。
12、道不同不相为谋: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
13、道不相谋:指思想志向不同的人不会在一起共事。
14、道长论短:指评论好坏是非。
15、道长争短:指评论好坏是非。
16、道存目击:一个人具有深厚的道德修养,人们只需一接触便能感受得到。
17、道大莫容:原指孔子之道精深博大,所以天下容纳不了他。后用以正确的道理不为世间所接受。
18、道道地地:非常地道。
19、道德文章:指思想品德和学识学问。
,的【成语接龙】,,【相关成语】:
一的【成语接龙】,一【相关成语】:
0、一嚬一笑:指不高兴或喜悦的表情。嚬,皱眉。
1、一壸千金:比喻物虽微贱,关键时得其所用,便十分宝贵。
2、一抔黄土:一抔:一捧。一捧黄土。借指坟墓。现多比喻不多的土地或没落、渺小的反动势力。
3、一抔土:一抔:一捧。一捧黄土。借指坟墓。
4、一抔之土:一抔:一捧。一捧黄土。借指坟墓。
5、一鞍一马:比喻一夫一妻。
6、一把手:在某一方面才干出众的人或单位或组织的主要负责人。
7、一把死拿:比喻因循守旧,不肯变通。
8、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用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比喻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
9、一百二十行:犹三百六十行。指各种行业。
10、一百五日:冬至后的第一百零五天。指寒食日。
11、一败如水:形容军队打了大败仗,像水泼到地上那样不可收拾。
12、一败涂地:一旦失败就肝脑涂地。形容失败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13、一斑半点:比喻极小部分。
14、一斑窥豹: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15、一班半点:犹言一点半点,常暗指男女关系。班,通“斑”。
16、一班一辈:指同等,不相上下。
17、一班一级:犹言一官半职。泛指官职。
18、一般见识:平常的见识。表示不要跟知识低、修养差的人争论,说“不要跟他一般见识。”
19、一般无二:完全一样,没有不同的地方。
张的【成语接龙】,张【相关成语】:
0、张本继末:把事情的本末说明白。
1、张敞画眉:张敞:汉时平阳人,宣帝时为京兆尹。张敞替妻子画眉毛。旧时比喻夫妻感情好。
2、张唇植髭:指唇吻开合。形容滔滔不绝地论列是非的样子。
3、张大其辞:把原来的事情夸大。形容言过其实。同“张大其词”。
4、张大其词:张大:夸大。说话写文章将内容夸大。
5、张大其事:张:夸张。把原来的事情夸大。形容言过其实。亦作“张皇其事”、“张大其辞(词)”、“张扬其事”。
6、张灯挂彩:张:设置;挂:悬挂;彩:彩绸。挂上灯笼,系上彩绸。形容节日或有喜庆事情的景象。
7、张灯结采:形容节日或有喜庆事情的景象。同“张灯结彩”。
8、张灯结彩:挂上灯笼,系上彩绸。形容节日或有喜庆事情的景象。
9、张纲埋轮:张纲:汉朝人。张纲埋车轮。比喻敢于弹劾当权者。
10、张公吃酒李公颠:后有移花接木或顶缸之义。同“张公吃酒李公醉”。
11、张公吃酒李公醉:比喻由于误会而代人受过。
12、张冠李戴: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
13、张红燃爆:张:张贴。张贴红对联或喜报,燃放爆竹。形容节日或逢喜事时喜庆的样子。
14、张慌失措:慌张得不知如何是好。
15、张皇莫措:张皇:慌张;措:举止。惊慌得不知怎么办才好。
16、张皇铺饰:铺:铺张;饰:装饰。夸张炫耀,大加修饰。
17、张皇其事:把原来的事情夸大。形容言过其实。同“张大其词”。
18、张皇失措:张皇:慌张;失措:举止失去常态。惊慌得不知怎么办才好。
19、张皇无措:张皇:慌张;无措:举止失去常态。惊慌得不知怎么办才好。
一的【成语接龙】,一【相关成语】:
0、一嚬一笑:指不高兴或喜悦的表情。嚬,皱眉。
1、一壸千金:比喻物虽微贱,关键时得其所用,便十分宝贵。
2、一抔黄土:一抔:一捧。一捧黄土。借指坟墓。现多比喻不多的土地或没落、渺小的反动势力。
3、一抔土:一抔:一捧。一捧黄土。借指坟墓。
4、一抔之土:一抔:一捧。一捧黄土。借指坟墓。
5、一鞍一马:比喻一夫一妻。
6、一把手:在某一方面才干出众的人或单位或组织的主要负责人。
7、一把死拿:比喻因循守旧,不肯变通。
8、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用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比喻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
9、一百二十行:犹三百六十行。指各种行业。
10、一百五日:冬至后的第一百零五天。指寒食日。
11、一败如水:形容军队打了大败仗,像水泼到地上那样不可收拾。
12、一败涂地:一旦失败就肝脑涂地。形容失败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13、一斑半点:比喻极小部分。
14、一斑窥豹: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15、一班半点:犹言一点半点,常暗指男女关系。班,通“斑”。
16、一班一辈:指同等,不相上下。
17、一班一级:犹言一官半职。泛指官职。
18、一般见识:平常的见识。表示不要跟知识低、修养差的人争论,说“不要跟他一般见识。”
19、一般无二:完全一样,没有不同的地方。
弛的【成语接龙】,弛【相关成语】:
0、弛高骛远:犹好高骛远。比喻不切合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1、弛魂宕魄:形容振憾心灵。亦作“驰魂夺魄”。
2、弛声走誉:指名声传扬。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uwen/chengyu/86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