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事与心违解释|故事|接龙|造句
事字【释义】:一般指社会和自然界上的事情,事务,现象,情况等。在哲学上,事的定义:就内涵方面而言:事是指质量空间分布的随时变化。因为物质是质量空间分布,所以事也可定义为:物质随时间的变化。就外延方面而言:事包含宇宙中发生的所有事件。事是所有精神事件的统称。宇宙中的事都必须经历时段,所以都是精神事。这个事概念的外延不仅包括人类之事,也包括动物事、植物事、细菌事、病毒事等等生命体之事,还包括所有非生命体之事。
与字【释义】:“与,赐予也。一勺为与。”会意字,以一、勺示意,勺即酌,以物与人不问所欲,当斟酌而与之。与的本义为“赐予”,为实词。虚词“与”是假借字,可作介词、连词和副词。作连词的“与”,从先秦至现在没有大的变化。介词“与”,唐宋以后又产生了新义,如“使”“将”等义,但这些新义在现代汉语中又消失了。副词“与”是“举”的通假字,也是多音字。
心字【释义】:心,有两种说法,第一种,心是本体,就是说心是心脏,这个心脏参与整个身体的运行;第二说的是心的意识功能,在中华古代,把心意识功能称之为禅,也可以这样说,中华文化就是禅的文化,心的文化。另外佛家的禅心说法只是沿用和传承了中华古文化而已,不是佛家创造出来的。心,xin,象形字。作为哺乳动物,从受精卵发育出来的第一个器官,心脏是伴随着生命开始和结束整个过程的唯一器官;同时,心脏是一个接收外界信息、并形成同步善恶(促进与伤害)判断、继而做出相应的意识调整,的最重要器官。心,是引领人获得生命高度提升的器官。(1)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2) 同本义 [heart]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通称“心脏”)。语出于《古文》:“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诗·小雅·杕杜》:“日月阳止,女心伤止。”
违字【释义】:背,反,不遵守:违背。违反。违犯。违法。违抗。违章。事与愿违
事与心违【拼音全拼】:shì yù xīn wéi
事与心违【五笔码】:GGNF
事与心违【拼音码】:SYXW
事与心违【解释】:事实与愿望相违背。同“事与原违”。
事与心违【出处】:北齐·魏收《魏书·王叡传》:“诚思竭尽力命,以报所受,不谓事与心违,忽婴重疾。”宋·欧阳修《纪德陈情上致政太傅杜相公》诗:“貌先年老因忧国,事与心违始乞身。”
事与心违【近义词】:事与愿违
事与心违【反义词】:得心应手
事与心违【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事与心违【英语】:Things go against the heart
事与心违【成语接龙】:
事与心违--违信背约--约定俗成--成帮结队
事的【成语接龙】,事【相关成语】:
0、事败垂成:事情在快要成功时失败了。
1、事半功百:指做事得法,因而费力小,收效大。同“事半功倍”。
2、事半功倍:指做事得法,因而费力小,收效大。
3、事倍功半:指工作费力大,收效小。
4、事必躬亲:躬亲:亲自。不论什么事一定要亲自去做,亲自过问。形容办事认真,毫不懈怠。
5、事变知人心:在事情发生的变化中,才能考察出一个人的真实思想和品德。
6、事不关己:事情同自己没有关系。
7、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认为事情与己无关,把它搁在一边不管。
8、事不过三:指同样的事不宜连作三次。
9、事不师古:形容做事不吸取前人经验。
10、事不宜迟:宜:可以,应该。事情要抓紧时机快做,不宜拖延。
11、事不有余:谓达到极点。
12、事出不意:事情的发生出乎意料。
13、事出无奈:事情出于无可奈何。指迫不得已只能如此。
14、事出意外:指出乎人的意料之外的事情。
15、事出有因:事情的发生是有原因的。
16、事到临头:事情已经落到头上。形容事情紧迫。
17、事到万难须放胆:事情遇到重重困难时,必须拿出全部胆识去干。
18、事烦食少:每日处理的事务非常繁重,可吃饭很少。形容工作辛劳,身体不佳。
19、事非经过不知难: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就不知道它的艰难。
与的【成语接龙】,与【相关成语】:
0、与草木俱腐:俱:全,都。和草木一起腐烂。形容人生前无所作为,死后也默默无闻。
1、与草木俱灰:俱:全,都。和草木一起变成灰。形容人生前无所作为,死后也默默无闻。
2、与草木俱朽:象草木一样死去,世人并不知道。借喻人一生毫无建树。
3、与草木同腐:和草木一起腐烂。形容人生前无所作为,死后也默默无闻。
4、与草木同朽:和草木一起腐烂。形容人生前无所作为,死后也默默无闻。
5、与古为徒:徒:同类的人。和古人作朋友。
6、与鬼为邻:邻:邻居。与鬼做邻居。形容离死不远了。
7、与狐谋皮:谋:商量。跟狐狸商量要剥它的皮。比喻跟恶人商量要他放弃自己的利益,绝对办不到。
8、与狐谋裘:裘:毛皮。跟狐狸商量要剥它的皮做大衣。比喻谋求有损对方切身利益的事,对方是绝对不会答应的。
9、与狐议裘:裘:毛皮。跟狐狸商量要剥它的皮做大衣。比喻谋求有损对方切身利益的事,对方是绝对不会答应的。
10、与虎谋皮:谋:商量。跟老虎商量要剥它的皮。比喻跟恶人商量要他放弃自己的利益,绝对办不到。
11、与虎添翼:翼:翅膀。替老虎加上翅膀。比喻帮助坏人,增加恶人的势力。
12、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君:尊称对方;胜:胜于。和您谈了一会儿,受益比读了十年书还多。形容与别人交谈的时间虽短,收获却很大。
13、与民除害:替百姓除祸害。
14、与民更始:更始:重新开始。原指封建帝王即位改元或采取某些重大措施。后比喻改革旧状,建立新秩序。
15、与民同乐:原指君王施行仁政,与百姓休戚与共,同享欢乐。后泛指领导与群众一起游乐,共享幸福。
16、与民同忧:与人民共患难。
17、与民休息:与:给与,帮助;休息:休养生息。指在长期动乱后,亟需保养民力,复兴经济。
18、与民偕乐:原指君王施行仁政,与百姓休戚与共,同享欢乐。后泛指领导与群众一起游乐,共享幸福。
19、与年俱进:与:跟,和。随着时间一天天地增长。形容不断增长。
心的【成语接龙】,心【相关成语】:
0、心奓体忲:奓:通“侈”,奢侈;忲:通“泰”,过度。心志放逸,身体骄纵。
1、心奓体泰:奓:通“侈”,放逸;泰:安泰。指养尊处优者心情放逸而身体舒泰。
2、心安理得:得:适合。自以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里很坦然。
3、心安神定:心神都很安定。
4、心安神泰:心神安宁,泰然自如。
5、心谤腹非:口里不说,心里谴责。指暗地里反对。
6、心比天高:形容心地高傲或所想超过现实。
7、心病还从心上医:心里的忧虑或精神负担必须消除造成这种精神负担的因素。
8、心病还将心药医:心里的忧虑或精神负担必须消除造成这种精神负担的因素。
9、心病还须心上医:心里的忧虑或恋念成了精神负担,必须消除造成这种精神负担的因素。
10、心病还须心药医:心里的忧虑或恋念成了精神负担,必须消除造成这种精神负担的因素。
11、心病还用心药医:心里的忧虑或恋念成了精神负担,必须消除造成这种精神负担的因素才能解决
12、心病难医:医:医治。思想上的病不好医治。
13、心不二用:心思不能同时用在两件事上。指做事要专心,注意力必须集中。
14、心不负人,面无惭色:负:亏欠;惭:羞愧。内心没有对不起人的对方,表情也就会很坦然。
15、心不两用:指一个人的心思一时只能专注于一事。
16、心不应口:心里想的和嘴里说的不一致。指为人虚伪。
17、心不由己:不出于自己的本意。
18、心不由意:指不出于本意。
19、心不由主:为情感所激动,指神智不能由自己控制。
违的【成语接龙】,违【相关成语】:
0、违恩负义:辜负了别人对自己的恩德、情谊,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
1、违法乱纪:违犯法令,破坏纲纪。
2、违害就利:避开祸害,追求利益。
3、违利赴名:舍去利欲而求取名声。
4、违利赴誉:违:离去,引申为放弃;赴:奔走。去利欲而求名誉。指图名不图利。
5、违强凌弱:违:避去;凌:欺侮。避回躲开强者,欺侮凌辱弱者。
6、违强陵弱:避开强暴的,欺凌弱小的。
7、违时绝俗:违背世俗常情,与众不同。
8、违世乖俗:违背世俗常情,与众不同。同“违时绝俗”。
9、违世绝俗:违背世俗常情,与众不同。同“违时绝俗”。
10、违世异俗:违背世俗常情,与众不同。同“违时绝俗”。
11、违天害理:做事残忍,违背天道伦理。同“违天逆理”。
12、违天逆理:做事残忍,违背天道伦理。
13、违天悖理:做事残忍,违背天道伦理。同“违天逆理”。
14、违天悖人:违背天理人情。
15、违条犯法:违犯法律条文。
16、违条舞法:违犯法律条文。同“违条犯法”。
17、违乡负俗:离别家乡,违背世俗。
18、违心之论:与内心相违背的话。
19、违心之言:违;违背。违背个人心意的言论。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uwen/chengyu/86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