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桑中之约解释|故事|接龙|造句
桑字【释义】:“桑”是一个汉字,拼音sāng,声母s,韵母ang,第一声
之字【释义】:《说文解字》:“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凡之之属皆从之,止而切。”段《注》:“引申之义为往,《释诂》:‘之往是也。’按:之有训为‘此’者。
约字【释义】:约 yuē yāo【释义】用秤称:约二斤苹果|约一约体重。
桑中之约【拼音全拼】:sāng zhōng zhī yuē
桑中之约【五笔码】:CKPX
桑中之约【拼音码】:SZZY
桑中之约【解释】:桑中:桑林之间。指男女幽会的的密约。
桑中之约【出处】:《诗·鄘风·桑中》:“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桑中之约【近义词】:桑间月下
桑中之约【用法】:作宾语;指男女幽会
桑中之约【英语】:The covenant of Sanzhong
桑中之约【成语接龙】:
桑中之约--约己爱民--民力雕弊--弊绝风清--清渭浊泾--泾渭自明--明来暗往--往渚还汀
桑【相关成语】:
0、桑弧蓬矢:古代男子出生,射人用桑木做的弓,蓬草做的箭,射天地四方,表示有远大志向的意思。
1、桑弧之志:旧时指男儿在四方干一番事业的志向。
2、桑弧蒿矢:指行桑弧蓬矢之礼以励志。蒿,蓬蒿。同“桑弧蓬矢”。
3、桑户棬枢:以桑枝为门,木条为枢。形容居处简陋,家境贫寒。
4、桑户蓬枢:编桑枝为门,立蓬条为枢。形容家境贫穷。
5、桑户桊枢:以桑枝为门,木条为枢。形容居处简陋,家境贫寒。
6、桑间之音:指淫靡的音乐。同“桑间濮上①”。
7、桑间之咏:指描写男女情爱的诗歌。同“桑间濮上①”。
8、桑间之约:指男女之间的约会。同“桑间濮上②”。
9、桑间濮上:桑间在濮水之上,是古代卫国的地方。①古指淫靡的音乐。。②后也指男女幽会。
10、桑落瓦解:象桑叶枯落,屋瓦解体。形容事势败坏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11、桑枢甕牖:以桑木为门轴,以破甕为窗口。形容贫寒之家。
12、桑枢韦带:桑枢,桑木的门轴。韦带,无饰的皮革腰带。后以之形容贫家寒士。
13、桑枢瓮牖:枢:门上的转轴;瓮牖:简陋的窗户。用桑树做门轴,用瓦罐做窗户,比喻贫苦之家。
14、桑田碧海: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同“桑田沧海”。
15、桑田沧海:桑田:农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16、桑土绸缪:比喻勤于经营,防患未然。
17、桑土之防:比喻防患于未然。同“桑土绸缪”。
18、桑土之谋:比喻勤于经营谋划,防患未然。同“桑土绸缪”。
19、桑荫不徙:指人之意气相投,相知无须时日长久。亦指时间短暂。
中【相关成语】:
0、中冓之言:中冓:内室。内室的私房话。也指有伤风化的丑话。
1、中饱私囊:中饱:从中得利。指侵吞经手的钱财使自己得利。
2、中道而废:中道:中途。半路就停止了。
3、中风狂走:中风:如同中了邪一样。像中了邪一样到处奔跑。形容举止放纵,行为失常。
4、中河失舟,一壶千金:比喻东西虽然轻微,用得到的时候便十分珍贵。
5、中江举帆:中:到中心;举:升起,扬起。到江中心升起船帆。
6、中看不中吃:比喻外表好看,其实不中用。
7、中看不中用:比喻外表好看,其实不中用。
8、中馈乏人:中馈:古时指妇女在家中主持饮食等事,引申指妻室;乏:缺少。指没有妻子。
9、中馈犹虚:指没有妻子。
10、中馈之思:中馈:借指妻子。指思念能有个主持家务的妻子。
11、中立不倚:倚:偏。保持中立,不偏不倚。
12、中留不报:指皇帝把臣下的奏章留于禁宫中,不交议也不批答。
13、中流底柱:比喻坚强而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同“中流砥柱”。
14、中流击枻:击:敲打;枻:浆。指到中流时敲着船桨起誓。比喻立志奋发图强。
15、中流击楫:击:敲打;楫:浆。比喻立志奋发图强。
16、中流失舟,一壶千金:壶:匏:一种瓜,形似葫芦,佩带在腰间可以渡河,南方称为腰舟。比喻东西虽然轻微,用得到的时候便十分宝贵。
17、中流一壸:比喻可贵难得。
18、中流一壶:壶:指瓠类,系之可以不沉。比喻珍贵难得。
19、中流砥柱:就象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
之【相关成语】:
0、之乎也者:这四个字都是文言虚词,讽刺人说话喜欢咬文嚼字。也形容半文不白的话或文章。
1、之乎者也:这四个字都是文言虚词,讽刺人说话喜欢咬文嚼字。也形容半文不白的话或文章。
2、之死不渝:至死不变。形容忠贞不二。同“之死靡它”。
3、之死靡二:至死不变。形容忠贞不二。同“之死靡它”。
4、之死靡他:至死不变。形容忠贞不二。同“之死靡它”。
5、之死靡它:之:到;靡:没有;它:别的。到死也不变心。形容爱情专一,致死不变。现也形容立场坚定。
6、之子于归:之子:这个女人;于归:到丈夫家。指女子出嫁。
约【相关成语】:
0、约车治装:约车:将马系在车前。准备车马,整理行装。泛指做出发的准备。
1、约定俗成:约定:共同制定;俗成:大家都这样,习惯上一直沿用。指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往往是由人民群众经过长期社会实践而确定或形成的。
2、约法三章:原指订立法律与人民相约遵守。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
3、约己爱民:约束自己,爱护百姓。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uwen/chengyu/118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