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考绩幽明解释|故事|接龙|造句
绩字【释义】:绩 ,jì又音jī,形声。字从纟,从责,责亦声。“责”意为“利息”,引申为“还本付息”。“纟”指“丝帛”。“纟”与“责”联合起来表示“用纺的纱织的布来还本付息”。本义:用家纺产品抵债。引申义:(对家家户户来说)纺织。(对国家来说)功业。
幽字【释义】:汉字,读音为:yōu。隐藏,不公开的;沉浸而安闲;迷信的人指阴间。
明字【释义】: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元末爆发红巾起义,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队伍。1364年称吴王,史称西吴。1368年初称帝,国号为大明,定都于应天府;1420年朱棣迁都至顺天府,以应天府为陪都。明初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政治清明、国力强盛。中期经土木之变由盛转衰,后经弘治中兴、嘉靖中兴、万历中兴国势复振,晚明因东林党争和天灾外患导致国力衰退,爆发农民起义。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明朝覆亡。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南明,随后清朝击败大顺、大西、南明弘光、隆武、绍武等诸政权。1662年永历帝被杀,南明覆灭。1683年清军...
考绩幽明【拼音全拼】:kǎo jì yōu míng
考绩幽明【五笔码】:FXXJ
考绩幽明【拼音码】:KJYM
考绩幽明【解释】:考绩:考核官吏政绩;幽:昏暗;明:清白。指考核官吏政绩得失。
考绩幽明【出处】:《尚书·舜典》:“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
考绩幽明【用法】:作定语;指考核官吏
考绩幽明【英语】:Excellent performance appraisal
考绩幽明【成语接龙】:
考绩幽明--明镜高悬--悬壶问世--世态人情--情投意合--合而为一--一清二楚--楚腰纤细--细针密线--线断风筝
考【相关成语】:
0、考绩幽明:考绩:考核官吏政绩;幽:昏暗;明:清白。指考核官吏政绩得失。
1、考绩黜陟:考核官吏,按其政绩好坏以定升降。
2、考名责实:考核名称与实际是否相符。
绩【相关成语】:
0、绩学之士:指学问渊博的人;学者。
幽【相关成语】:
0、幽闺弱质:闺阁中的弱女子。
1、幽明异路:幽明:阴间和阳间。阴间和阳间是不同的道路。
2、幽期密约:幽期:相爱男女幽会的时刻。指男女青年定期秘密会面。
3、幽情雅趣:幽:深。幽深高雅的情趣。
4、幽情逸韵:深沉、超俗的情致和情调。
5、幽囚受辱:幽:幽禁。遭受象被幽禁的囚徒般的耻辱。
6、幽人之风:幽人:隐居的人;风:风格。指脱俗高雅的人。
明【相关成语】:
0、明白了当:形容说话或做事干净利落。
1、明白如画:像画一样清楚明白。
2、明白如话:形容诗文通俗易懂,像唠家常一样。
3、明白晓畅:晓:知晓,知道;畅:畅达。形容非常明白清楚。
4、明白易晓:晓:知晓,明白。形容明白清楚,容易弄懂。
5、明辨是非:分清楚是和非、正确和错误。
6、明并日月:并:齐。光辉灿烂可以与日月相比拟。旧时多用于称颂圣贤、帝王。
7、明参日月:光辉灿烂可以与日月相比拟。旧时多用于称颂圣贤、帝王。
8、明查暗访:明里调查,暗中访问。指多方面调查了解情况。
9、明察暗访:察:仔细看,调查研究;访:向人询问调查。从明里细心察看,从暗里询问了解。指用各种方法进行调查研究。
10、明察秋毫: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11、明察秋毫,不见舆薪:目光敏锐,可以看清鸟兽的毫毛,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为人精明,只看到小节,看不到大处。
12、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只看到小处,看不到大处。
13、明耻教战:教导士兵作战,使他们知道退缩就是耻辱,因而能够奋勇向前,杀敌取胜。
14、明窗净几:形容室内明亮、整洁。
15、明打明敲:指人说话直接与做事率直。
16、明道指钗:泛指婴儿聪明。
17、明德慎罚:慎:谨慎。多行恩惠,少用刑罚。
18、明德惟馨:明德:美德;惟:是;馨:散发的香气。真正能够发出香气的是美德。
19、明发不寐:明发:破晓,天色发亮;寐:昨。通宵未睡。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uwen/chengyu/115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