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文韬武略解释|故事|接龙|造句
文字【释义】:文,wen,从玄从爻。天地万物的信息产生出来的现象、纹路、轨迹,描绘出了阴阳二气在事物中的运行轨迹和原理。故文即为符。上古之时,符文一体。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爻)之政,由是文籍生焉。——《尚书序》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说文》序》仓颉造书,形立谓之文,声具谓之字。——《古今通论》(1) 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文”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花纹;纹理。(2) 同本义 [figure;veins]文,英语念为:text、article等,从字面意思上就可以理解为文章、文字,与古今中外的各个文学著作中出现的各种文字字形密不可分。古有甲骨文、金文、小篆等,今有宋体、楷体等,都在这一方面突出了“文”的重要性。古今中外,人们对于“文”都有自己不同的认知,从大的方面来讲,它可以用于表示一个民族的文化历史,从小的方面来说它可用于用于表示单独的一个“文”字,可用于表示一段话,也可用于人物的姓氏。
韬字【释义】:韬,tao,从韦从舀。刀、剑不断出入的皮套。(1) 形声。从韦,舀( yǎo)声。韦,熟皮。本义:剑套。(2) 同本义 [scabbard]韬,剑衣也。——《说文》
武字【释义】:武,从字形上看,一个止,一个戈,但绝对不是什么”以暴制暴“的意思。止,古代同趾,就是脚趾;戈,是武器。武字的本意是指,打斗时的要领是把脚站稳,站好打斗的身势,就是俗话说下盘要稳,这样才能取胜。半步(止),为三尺。尺,指尺骨。三尺,指一腿之距。武与戊同音通义:戊,wu,会意。从丿从戈,。“丿”意为“不”。“戈”与“丿” 联合起来表示“不动之戈”。戊位中央,与“武保半步之安”一致。楚庄王曰:夫文止戈为武。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武,是维护仁义、和平的实力。以任何理由发起的干戈,都是暴力行为,是蔑武、灭武所为。
略字【释义】:略,lüè,从田从各。举其要而用其精、用功少者皆曰略。经略土地也。经营天下,略有四海。故曰经略。天子经略。——《左传·昭七年》(1) 形声。从田,各声。本义:封疆土地。(2) 同本义 [administer;have as the boundary]
文韬武略【拼音全拼】:wén tāo wǔ lüè
文韬武略【五笔码】:YFGL
文韬武略【拼音码】:WTWL
文韬武略【解释】:韬:指《六韬》,古代兵书,内容分文、武、龙、虎、豹、犬六韬;略:指《三略》,古代兵书,凡三卷。比喻用兵的谋略。
文韬武略【出处】:元·李文蔚《蒋神灵应》楔子:“威镇家邦四海清,文韬武略显英雄。全凭智勇安天下,统领雄师百万兵。”
文韬武略【近义词】:文武双全、文韬武韬
文韬武略【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用兵的谋略
文韬武略【英语】:civil and military skills
文韬武略【成语接龙】:
文韬武略--略见一斑--斑衣戏彩--彩笔生花--花烛红妆--妆点一新--新亭之泪--泪如泉涌
文【相关成语】:
0、文笔流畅:文字通顺,读起来不费力。
1、文炳雕龙:炳:形容有文采;雕龙:擅长写文章。文章写得很出色,极富文采。
2、文不对题:文章里的意思跟题目对不上。指人说话或写文章不能针对主题。
3、文不加点: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4、文不尽意:文章未能完全表达出心意。
5、文才武略:武略:军事方面的才能。既有文学才能,又有军事才能。形容文武兼备。
6、文采炳焕:本指豹身花纹,光彩四溢。后形容书法精技艺湛,光彩照人。
7、文采风流:横溢的才华与潇洒的风度。亦指才华横溢与风度潇洒的人物。
8、文采缘饰:文采:指文章精采;缘饰:指衣物镶缀的花边。指花边文学,文笔精美。
9、文彩四溢:形容作品典雅。
10、文场笔苑:苑:荟萃的地方。指文学界。
11、文抄公:指那些剽窃别人作品的人。
12、文弛武玩:文武官员玩忽职守。
13、文川武乡:原指出文臣武将的地区。后指教化普及,风俗纯正的地区。
14、文从字顺:从:服从,顺从;顺:通顺。指文章通顺。
15、文德武功:治理国家恩德昭著,对外用兵成绩斐然。旧时多用为赞誉帝王或重臣的颂词。
16、文东武西:本指汉初叔孙通所定的朝仪,文官位东,武将居西。指文武官员的排列位次。
17、文房四宝:俗指笔、墨、纸、砚。
18、文房四侯:指笔、砚、纸、墨。古人戏称笔为管城侯毛元锐,砚为即墨侯石虚中,纸为好畤侯楮知白,墨为松滋侯易玄光,故称。
19、文房四士:俗指笔、墨、纸、砚。同“文房四宝”。
韬【相关成语】:
0、韬戈卷甲:韬戈:收藏兵器;卷甲:卷束铠甲。指休兵停战。
1、韬戈偃武:指收藏兵器,停止武备,以修文治。
2、韬光晦迹:韬光:把才华隐藏起来;晦迹:不让人知道自己的踪迹。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3、韬光敛彩:收敛光采。比喻隐匿才华,无声无息。
4、韬光敛迹: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同“韬光晦迹”。
5、韬光灭迹:指隐藏自己行迹,不使外人得知。
6、韬光养晦: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7、韬光隐晦: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同“韬光养晦”。
8、韬光隐迹: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同“韬光晦迹”。
9、韬光用晦: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同“韬光养晦”。
10、韬光俟奋:指掩藏才智,待时奋起。
11、韬光韫玉:隐匿光采,韫藏宝玉。比喻隐藏才华,不露光芒。
12、韬晦待时:指暂时掩藏锋芒,隐匿踪迹,等待时机而动。
13、韬晦之计:韬:把才华隐藏起来;晦:不让人知道自己的踪迹。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14、韬迹隐智:指藏匿踪迹,不露才智。
15、韬神晦迹:指隐藏踪迹。
16、韬声匿迹:隐匿音信踪迹。指不被人所见闻。
17、韬形灭影:指藏匿踪迹,不露于世。
18、韬曜含光:掩藏隐匿光明。指不显耀名声。
武【相关成语】:
0、武不善作:意思是既动武就不能讲斯文。
1、武昌剩竹:比喻尚可备用的材料。
2、武断乡曲:指凭借势力在民间横行霸道。
3、武断专横:武断:只凭主观想象作判断。专横:专制强横。形容凭借权势独断专行,蛮横跋扈。
4、武爵武任:依据战功的大小给以爵位和官职。
5、武人不惜死:指武将不怕死。
6、武艺超群:武艺:武术上的本领。也指军事、战斗的本领。形容武艺高强,超出一般人。
7、武偃文修:文治已实行,武备已停止。形容天下太平。亦作“文修武偃”。
略【相关成语】:
0、略不世出:略:计划,谋略;世:时代。谋略高明,世间少有。
1、略地攻城:略:侵夺,强取。夺取地盘,攻战城池。指向敌方进攻。
2、略地侵城:略:侵夺,强取。夺取地盘,攻战城池。指向敌方进攻。
3、略高一筹:筹:筹码,记数用具。略微超过一个码。形容双方比较,稍强一些。
4、略迹论心:撇开表面的事实而评论其用心。
5、略迹原情:撇开事实不谈,从情理上原谅。
6、略迹原心:撇开表面的事实,而从其用心上加以原谅。
7、略见一斑:略:大致;斑:斑点或斑纹。比喻大致看到一些情况,但不够全面。
8、略窥一斑:比喻大致看到一些情况,但不够全面。同“略见一斑”。
9、略胜一筹:筹:筹码,古代用以计数的工具,多用竹子制成。比较起来,稍微好一些。
10、略施小计:略:稍微,粗略。稍微运用小小计谋。
11、略识之无:之、无:指最简单的字。形容识字不多。
12、略无忌惮:毫无畏惧。形容非常放肆。
13、略逊一筹:逊:次、差;筹:算筹。比较起来,稍微差一点。
14、略知皮毛:比喻稍知表面的情况或稍有肤浅的知识。
15、略知一二:一二:形容为数不多。略微知道一点。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uwen/chengyu/90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