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供过于求解释|故事|接龙|造句
供字【释义】:供,作动词时是供应、供给的意思;作形容词,通“恭”,恭敬、有礼貌。
过字【释义】:过:简体汉字。有guò,guō,guo之音。半包围结构。
于字【释义】:于,yu,于是迂、纡的本字,本义为曲折。较早的字是在“干”的旁边有一条迂曲的线,行路时要绕着走。“于”是一个汉字,从古代就有这个字了,只是和现在的意思不同,属古今异义。“于”不是“於”的简体字(《简化字总表》、《通用规范汉字表》都没有规定“於”简化为“于”,《新华字典》对“於yú”的解释是“同于”),“于”、“於”多数情况相通,但“于”并不能代替“於”的全部意义,“於”也并不能代替“于”的全部意义。同时“于”也是一个姓氏,但不同于“於”姓。常见于文言文中。
求字【释义】:求,觅也,乞也。求,此本古文裘字。後加衣为裘,而求专为干请之用。亦犹加艸为蓑、而衰为等差之用也。求之加衣,葢不待小篆矣。求,汉字,拼音读qiú,表示想要为了达到某个目的或是为了主要用作动词,表示请求、要求等的意思。
供过于求【拼音全拼】:gōng guò yú qiú
供过于求【五笔码】:WFGF
供过于求【拼音码】:GGYQ
供过于求【解释】:供给的数量比需要的多。
供过于求【出处】:清·梁启超《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凡物之在世也,供过于求,则价格下落。”
供过于求【反义词】:供不应求
供过于求【灯谜】:滥市
供过于求【用法】:作谓语;用于人或商品
供过于求【英语】:supply exceeds demand
供过于求【成语接龙】:
供过于求--求其友声--声势赫奕--奕奕欲生--生花之笔--笔笔直直--直上青云--云愁雨怨--怨天尤人--人来客往--往哲是与--与人方便--便宜施行--行数墨寻--寻幽访胜--胜残去杀--杀马毁车--车击舟连--连里竟街--街谈市语--语长心重--重足一迹
供过于求【造句】:
0、由于盲目引进,一哄而上,有的家用电器现在已供过于求。
1、批发商信息灵通,可以不远千里去购买供不应求的产品,却对供过于求的产品从不问津!
2、供过于求的产品从一般的消费品扩展到工业基础原材料,生产资料.
3、中国的商业地产和豪华住宅已经供过于求,汽车产量也已经超过了需求水平。
4、有鑑于过去因供过于求的房地产市场失衡状态所带来的长期不景气,家户的购屋决策行为是市场需求面分析的重要课题之一。
5、工厂关门了,因为产品供过于求。
6、长期以来,加国移民处于严重的“供过于求状态,积案如山,审核效率低下及等待时间过久,劳工市场供需不相配,这些问题都是康尼整治的目标。
7、但是,我国工业气体因存在着资源分散、集中度不高、重复运输和运输路径较长、工业气体供过于求等诸多问题,故其行业信息化程度低、触网率低。
8、供过于求时价格降,求过于供时价格升。
9、受地产行业的蓬勃发展和城市再开发热潮的推动,眼下,中国酒店业经历了迅速发展时期后开始面临供过于求的局面。
10、更糟的是,在金融危机期间,极端的投资增长进一步加剧了供过于求的问题。
11、讨论:市场经济,有供过于求,供不应求和供求平衡三种状态。
12、企业要按市场需求进行生产,对供过于求的产品要限产压库促销。
13、库欣地区供过于求的石油供应拉低了西德州轻质石油的价格,使其与其他石油产品价格背道而驰。
14、大学“扩招无疑为那些相对不受欢迎的学校施加了压力。英国大学与科学国务部长提醒,供过于求的大学可以要求取消政府资助的限额内的名额。
供【相关成语】:
0、供不应求:供:供给,供应;求:需求,需要。供应不能满足需求。
1、供过于求:供给的数量比需要的多。
2、供认不讳:供认:被告对于某一事实或断言的真实性予以承认;讳:避讳。指对某项指控完全认同。
过【相关成语】:
0、过从甚密:过从:交往,来往。指交往频繁,关系密切。
1、过都历块:越过都市,经过山阜。意指纵横驰骋,施展才能。
2、过而能改:有了错误就能改正。
3、过耳春风:经过耳边的春风。比喻听话的人不重视,或认为不值得听。
4、过耳秋风:吹过耳边的秋风。比喻无实际作用的身外之物。
5、过耳之言:听来的传言不值得认真对待。
6、过府冲州:行经了很多地方。形容旅途的漫长与跋涉的劳苦。
7、过关斩将:比喻不断战胜对手与克服困难。
8、过河拆桥:自己过了河,便把桥拆掉。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9、过河卒子:象棋规则中卒子只能向前,不能后退,过了河之后可以横着走,威力更大。比喻只能前进,不能后退。
10、过化存神:过:经过;存:保存,具有。圣人所到之处,人民无不被感化,而永远受其精神影响。
11、过江名士多如鲫:东晋王朝在江南建立后,北方士族纷纷来到江南,当时有人说 “过江名士多于鲫”。比喻某种时兴的事物非常多。
12、过江名士多如鲗:鲗:乌贼,墨鱼。形容多而纷乱。
13、过江之鲫:东晋王朝在江南建立后,北方士族纷纷来到江南,当时有人说 “过江名士多于鲫”。比喻某种时兴的事物非常多。
14、过街老鼠:比喻人人痛恨的坏人。
15、过了这个村,没这个店:比喻机会难得,机不可失。
16、过路财神:比喻暂时经手大量钱财的人。
17、过门不入:过:路过;入:进入。路过家门却不进去。形容恪尽职守,公而忘私。
18、过目不忘:看过就不忘记。形容记忆力非常强。
19、过目成诵:成诵:能背诵。看过一遍就能背下来。形容记忆力强。
于【相关成语】:
0、于安思危:于:处于;思:想。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1、于飞之乐:于飞:比翼齐飞。比喻夫妻间亲密和谐。
2、于归之期:于归:出嫁。姑娘出嫁的日子。
3、于呼哀哉:于呼:感叹词。哉:语气词。原意感叹或悲哀。又用于祭文,表示对死者的哀悼。
4、于家为国:为国家为人民。
5、于今为烈:烈:厉害。某件事过去就已经有过,不过现在的更加厉害罢了。
6、于民润国:润:益。对人民对国家都有好处。
7、于事无补:对事情毫无补益。
8、于是无补:补:好处,益处。对事情没有什么好处。
9、于思于思:思:同腮;于思:鬓须茂盛的样子。指胡须长而多的人。
10、于心不愧:在心里没有什么可惭愧的。
11、于心不忍:从心里常觉得忍不下去。多表示对受害者的同情。
12、于心何忍:怎能忍心。即内心不忍。
13、于心无愧:在心里没有什么可惭愧的。
14、于心有愧:从内心感到惭愧。
求【相关成语】:
0、求备一人:求:希求;备:具备,完美无缺。要求人完美无缺。形容苛求过分。
1、求大同,存小异:一致寻求共同之处,保留不同意见。指不因个别分歧而影响主要方面的求得一致。
2、求道于盲:盲:盲人。向盲人问路。比喻向毫无所知的人请教。
3、求爹爹告奶奶:比喻到处求人。
4、求端讯末:求寻求;讯:询问;端:开始;末:结果。寻求事情的起源,询问事情的结果。形容办事态度十分严肃认真。
5、求福禳灾:禳:祈祷消灾。祈求福运降临,灾害消除。
6、求过于供:需求多而供应量少。
7、求浆得酒:浆:饮料。比喻所得过于所求。
8、求马唐肆:唐:原指无壁之屋,引伸为空的;肆:铺子,这里指卖马的地方。到不是停马处去找马。比喻在什么也没有的地方寻求自己所需的东西。
9、求马于唐市:到空无所有的市集去买马。比喻求非所求,必无所获。同“求马于唐肆”。
10、求马于唐肆:到空无所有的市集去买马。比喻求非所求,必无所获。
11、求民病利:病:病苦,痛恨。求得了解百姓的不利和有利的事。形容对百姓的生活非常关心。
12、求名夺利:指追求名誉,争夺财利。
13、求名求利:追求名誉与财利。
14、求名责实:责:要求。按着名称或名义去寻找实际内容,使得名实相符。
15、求其友声:指朋友以意气相投而结交,如昆虫以同声而相应。
16、求签问卜:卜:占卜。祈求于神灵,求决于占卜。
17、求亲告友:请求亲友救济。
18、求亲靠友:向亲友乞求帮助。
19、求全责备:求、责:要求;全、备:完备,完美。对人对事物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yuwen/chengyu/113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