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年基督徒国家认同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基督教徒为例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文献回顾2
(一)国家认同的文献梳理2
(二)国家认同相关概念的文献梳理2
(三)对国家认同的测量3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资料4
(一)研究方法4
(二)研究假设4
(三)数据资料5
三、中青年基督徒的国家认同状况5
(一)中青年基督徒的身份认同状况5
(二)中青年基督徒的政府信任度状况6
(三)中青年基督徒的文化认同状况6
四、中青年基督徒国家认同状况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6
(一)不同个体特征的中青年基督徒国家认同状况差异分析7
(二)不同信仰虔诚度的中青年基督徒国家认同状况差异分析8
五、总结与讨论8
致谢9参考文献10
附录A 中青年基督徒国家认同状况调查问卷Ⅰ
(附录资料另附)
中青年基督徒国家认同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淮安基督教徒为例
引言
国家认同这一方面的研究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的政治学相关学科,近年来,国家认同这一概念越来越吸引学者的注意,并且被广泛研究于其它领域。[1]3虽然目前学界对于国家认同这一概念的内涵等基本问题的看法不尽一致,但是国家认同在促进国民团结、增强社会稳定和社会凝聚力等方面的功能已经得到学界的公认。[2]
此外,我国基督教的快速发展现状也逐步被学界广泛关注。据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的数据显示,国内大约有1.9%的人信仰基督教,也就是说基督教已经是汉族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地区的第二大宗教。[3]但是学界在基督徒的国家认同方面的研究进展却表现出相对的滞后态势,而且能够被公开利用的相关调查数据也较为缺乏。因此,本文拟对基督徒的国家认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做到初步探讨。
具体研究问题包括:(1)当地基督徒国家认同的基本状况如何?(2)哪些因素会对基督徒的国家认同状况产生影响?
一、文献回顾
(一)国家认同的文献梳理
国家认同是民族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基石。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剧和多元文化浪潮的不断发展,国家认同的重要性正越来越引起学界的重视,根据过往研究,我们对各个学者对国家认同的不同定义进行简单的归纳。
有学者以“认同”和“有归属感”为切入点作出界定:“所谓‘国家认同’,就是个人与国家之间,发生了情感上的共鸣,在心理上认同个人自我是国家的一部分,而在个体内部,国家也被内摄,成为个体的一部分。个体与国家之间实现了浑然一体,个体将国家的利益也当做个体自我的利益,因此体现在体的行为方面,就是个体在为国家的利益而奋斗。”
崔贵强还从个体的情感层面出发,将国家认同划分为初级、中级与高级。[4]与此不同,Rothi、Lyons和Chryssochoou划分为传统文化认同和公民身份认同两种,他们认为对于国家概念和传统文化的共同认同,反映了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共同认同;而公民的身份认同则是基于另外两者因素——国家公民实践的共同认同和以共享政策为标准划分而成的心理边界。同时通过对验证性因素分析,他们还发现了公民身份认同和传统文化认同这两者之间并不是处于完全的对立关系,而是一种正交关系。也就是说,区分这两者的重点在于通过何种方式来确定国家身份的心里边界,而不是个体是否会认同国家这一方面。[5]
在社会的不断转型发展中,“国家”这一内涵不断变迁,有学者开始从“人民”与“国家”两者互动的层面出发下了新的定义。他们认为前人在研究国家认同这一概念的时候,往往会把国家认同这一概念与国民认同这两者混为一谈,因此他们认为国家认同就是一个国家的公民能够认同自己的国家的历史文化、理想信念等国家精神,并且将国家认同当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国民意识和用来维持一个国家能够以一个国家的概念存在并且能够进一步发展的关键的纽带。而在公民社会,国家认同就是用来塑造公民对于国家的认同感的一种心理意识,也正如福山所说,“国家认同感就是公民认同感而不是对于宗教、文化、或者是民族的认同感”。因此,国家认同感应该是公民能够了解与接受了的国家身份感,而且国家认同感这一概念还应该包括荣誉感、责任感等多种精神内涵,而不仅仅只是包括了身份感。[6]
国内学术界对于国家认同也存在着不同的概念界定,比如说郑晓云认为,国家认同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是公民能够保持对国家的权威和政府的权力的做到服从的这种特殊情感,并且国家需要以制定和颁布法律为手段来保护公民的正当权利不受侵犯,而公民则需要相应地履行自己的义务来表达对国家的认同。[7]张雪雁在对前人研究成果的分析总结上得出结论,他认为所谓的国家认同指的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个人和群体形成的对于国家的一种爱国情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国民意识,并且这种情感也属于社会意识中的一部分。[8]
(二)国家认同相关概念的文献梳理
学者对与国家认同相关的其他概念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讨,结合本研究的核心问题,重点梳理公民身份认同、民族认同与宗教认同这三个概念与国家认同的关系,具体如下:
公民身份认同与国家认同
王海荣认为,公民身份是透视个体与国家关系的政治理论和实践。基于超越不同民族、宗教、语言等多元文化共同体差异的需要,从公民身份出发来建构国家认同也成为了国家和个体的共同的选择。对国家而言,公民身份是其国家认同建构的重要内容,国家在自上而下安排公民身份的过程中建构和强化国家认同;而对个体来说,现代国家认同是从其拥有的公民身份出发的,公民在实践和争取公民身份过程中确立对国家的认同。[9]以公民身份为视角考察中国国家认同基于以下两点:第一,公民身份作为一系列权利的集合被赋予和创设的过程是国家认同在政权系统层面的建构。第二,公民身份作为一系列观念的集合被奉行和实践的过程是国家认同在价值信仰层面的建构。[10]
莫红梅则认为国家认同是一种重要的现代公民意识,而对公民身份的认可就是人们对国家认同的一种情感表达,这种认同就是超越了文化、宗教和民族等一切因素的一种高级认同,是一种能够在每个公民身上都体现而出的一种最高级别的认同,并且还具有非常明显的意识形态方面的功能,此外她也认为这是维持一个现代国家能够稳定地发展的关键纽带。[11]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rwxy/shehuixue/67160.html
最新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