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大学生的失业救助问题研究 【字数:13689】

2024-02-25 12:53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高校扩招二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和精英教育呈现平民化的趋势,大学毕业生数量猛增,与此同时,就业岗位数量增加有限、就业结构也在“新常态”下有所变化,规模上供过于求,就业岗位要求与学生自身素质难以匹配,导致毕业生面临失业问题。我国目前未形成完善的保障体系,缺乏制度化的相关条文等诸多原因使缓解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收效甚微。本文通过研究我国的失业救助现状,明晰我国失业救助的现存问题,了解代表国家的相关保障情况,为我国完善大学生失业保障体系、促进制度成熟提出建议,以期形成一套失业救助与就业促进相结合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失业毕业生积极再就业,保障人力资本的价值的实现和教育投资回报,提高全社会的生产效率,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1
高校毕业生规模和就业情况2
高校毕业生规模的变化 2
高校毕业生就业落实情况 3
我国高校毕业生失业救助政策分析4
1、失业救助的内涵 4
2、失业救助政策现状 4
失业救助政策优点 4
5、失业救助政策的不足之处 5
国外的大学生失业保障制度及其经验5
1、加拿大大学生失业保障制度 6
2、英国大学生失业保障制度 6
3、丹麦大学生失业保障制度 7
4、经验借鉴7
路径分析与政策选择7
失业保险模式 7
失业救助模式 8
失业保险与失业救助相结合模式 8
失业救助与促进就业相结合模式 8
5、我国的政策选择 8
对策建议8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0
表1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3
大学毕业生的失业救助问题研究
引言
引言
随着我国国民生活质量的飞速提升,衣食住行等基本方面的普遍满足,政府和人民逐渐开始重视自身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当今社会,形成了重视教育,崇尚科学的良好风气,教育发挥着比以往任何历史时期都更为重要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的作用。知识改变个人的命运,对社会风气的引导起着关键的作用,乃至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前途有着深远的影响。
新世纪以来,随着各个高校扩建扩招,高等教育、精英教育逐渐普及,它正一步一步地进入寻常百姓家的视野。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拥有更多知识技能的人就拥有着更高的人力资本价值,就能够更好地在当今社会上立足,这成为众所周知的事实。
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群体日渐增多,其失业问题也逐渐突出,但我国还没有形成完整的针对大学生的失业救助体系,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国内不乏研究讨论,经过总结研究文献发现,一类观点表明,完善我国的失业保障体系,可以将高校毕业生纳入失业保险范围[1],由国家财政和社会捐助为其缴纳失业保险费[2]。另有一类观点则认为,在本国国情和政策的引导下,国内更多地倾向于也更适合对高校毕业生实行失业救助。由于对失业保险费的筹集问题尚未能够得到合理解决,大学生作为无收入群体并不适合失业保险费的缴纳[3],进而不倾向于实施大学生失业保险[4]。还有观点也从失业保险金缴纳的权利义务相统一的角度阐释了高校毕业生适合失业救助而非失业保险保障的观点[5]。在这一点上,多数声音认为失业救助的资金来源于政府、纳税人[6],把毕业生作为弱势群体,对其进行救济更为合情合理,也更受到政府的推崇[7]。另外,林佩芳[8]则认为可以将二者结合进行深度探索。
虽然在政策选择上学者们各执己见,但在体系的完善程度、政策的约束性方面有着共同的观点。从文献的研究中看出,制度的设计不够成熟[8],并且不能考虑到大学生的流动性[7],与时俱进,及时调整[1],是我国大学生失业救助一直收效甚微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我国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之所以一直得不到重视和有效解决,是因为体系不够完善,并且宣传不到位,民众知晓度低[2]。
在制度设计方面,虽然我国已经根据现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也取得了一定地成效,但总的来看,还是缺乏一套健全完整、行之有效的高校毕业生失业保障和救济制度[2]。制度疲软,多以“通知”形式颁发,约束性不足,实施效果不明显;政府参与积极性不高,有的地方甚至没有出台相应政策,即使出台了针对大学生失业群体的救助政策,也没有做好相应的宣传工作,使该领域的相关政策少有人知晓[4];再者政策中一些规定条件苛刻、程序繁琐,即使有了解政策的大学生也会退缩,从而导致我国大学生失业救助制度不能很好的起到保障失业大学生基本生活、促进其就业的作用[9]。
总之,我国目前的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失业救助政策更偏重于采用失业救助为主的方式。以什么样的体系来妥善处理与日俱增的高校毕业生群体的失业问题,如何保障失业的大学毕业生的生活以及促进其顺利就业,如何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使每个家庭的教育投资得到期望的回报,最大限度地利用人力资本为整个社会创造价值,是我国在该领域必须引起重视和面对的问题。
本文将借助新世纪高校扩招以来至2017年的数据,并结合我国现行政策,分析总结我国对大学毕业生的规模变化以及就业现状;同时,借助国外的典型案例和数据,从中提炼值得我国学习的一些先进经验,予以借鉴;最后,通过以上的理论和数据基础,分析失业救助发展道路的各种可行性,提出一套适合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失业救助体系,为我国大学毕业生失业救助制度的完善成熟提供对策建议,来改善失业现状,提高就业质量,响应新时期国家实施的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
一、高校毕业生规模和就业情况
1、高校毕业生规模的变化
根据岳昌君的调查数据,2002年大学生毛入学率为15%,2016年已升至42.7%,具体人数则从1999年的90万人增长到2018年的820万人,年均增长率高达约12.9%。[10]可见高校扩招使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大幅度增长,社会整体素质得到显著提高。
然而,随着短时间内大学毕业生数量的猛增以及学科分类的扩增和细化,社会上的招聘单位并没有足够数量的岗位来容纳这一群体,导致众多大学生在毕业后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面临失业。《2018年中国统计年鉴》和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我国1999年至2016年的城镇就业人口从336万增至1018万人,年均增幅约为6.7%。[12]显然,大学毕业生人数的年均增幅接近城镇就业人口年均增幅的两倍,大学毕业生增速比城镇就业人口增速更快。可见,在数量方面,毕业生供大于求,竞争更激烈,导致相当部分群体失业。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rwxy/shehuixue/562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