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年金投资监管分析【字数:13448】
目录
摘要 4
关键词 4
Abstract 4
Key words 4
一、引言 4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4
(二)本文的研究内容 5
二、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5
(一)国外方面 5
(二)国内方面 6
(三)研究评述 6
三、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现状和监管规定 6
(一)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现状 6
1、资金规模 6
2、覆盖范围 6
3、收益率 7
(二)我国企业年金投资监管规定 8
1、企业年金投资机构的准入限制和终止 8
2、资产分离原则 8
3、投资限制 8
4、风险准备金留存 9
四、我国企业年金投资运营中风险分析 9
(一)市场风险 9
1、通货膨胀风险(购买力风险) 9
2、政策风险 9
3、经济周期风险 10
4、汇率风险 10
(二)道德风险 10
1、直接的利益冲突 10
2、多重委托代理关系 11
3、信息不对称 11
五、我国企业年金投资监管中现存的问题 11
(一)有关企业年金投资监管法制建设落后 11
(二)信息披露与报告制度不健全 12
(三)基金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不健全,监管效率不高 12
六、发达国家和地区企业年金投资监管经验 13
(一)美国401K计划 13
(二)日本企业年金计划 14
(三)香港强制性公积金(强积金) 14
七、完善我国企业年金投资监管的对策建议 14
(一)完善我国企业年金投资监管的法律法规 14
(二)建立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 14
(三)完善企业年金监管机构,完善监管体系 15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5
图 1: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状况20082017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7
图 2:我国企业年金投资收益率20082017 8
表 1:我国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组合的限制性规定 9
我国企业年金投资监管分析
引言
引言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根据相关研究预测,到2040年时,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比重将超过20%。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而来的是政府提供养城乡居民养老保障的负担日益加重,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目前初步建成了养老保障体系。该体系是由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即企业年金)以及商业养老保险三个部分有机组合而成。其中企业年金计划,在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基本养老金压力日益增大的今天,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年金规模的扩大,势必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17年底我国全国企业年金资金规模达到了1.2万亿人民币,世界银行乐观的预计,十年后我国的企业年金基金的资金将会高达15万亿人民币元。如何使得这笔庞大的基金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也就成为了目前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监管面临的巨大挑战。
就目前来看,企业年金在运转的整个环节中,投资监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首先,企业年金的性质决定了企业年金基金的资产必须实现保值和增值[1],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职工退休后的生活水平,同时也可以借此增强企业年金计划的吸引力。其次,由于企业年金是企业职工未来养老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性质决定了企业年金不能冒着较大的风险去博取高收益。通过研究企业年金的投资监管,对比发达国家和地区在该领域的先进经验,分析出目前我国企业年金在投资监管制度中的不足之处,从而推动我国企业年金投资监管制度的进一步规范,维护社会稳定。
(二)本文的研究内容
本文首先介绍我国企业年金的历史阶段、发展现状以及其投资监管制度现状。其次详细介绍了美国、日本和香港的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监管先进经验,通过对这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经验的分析得出了对我国的启示。
在对比分析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分析诸如企业年金投资监管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企业年金监管部门之间缺乏协调等问题。
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发展完善我国企业年金投资监管体制机制提出若干建议,为我国企业年金的健康发展,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城乡居民养老压力等关键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二、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一)国外方面
由于国外企业年金制度确立较早,发展充分,在该方面经验和理论研究都非常充分。
西方国家通常根据国情和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同,一般从审慎性监管和严格限量监管中选择较为适合本国国情的监管模式[2]。其中审慎性监管是指遵从审慎性的原则对企业年金的运营过程进行监督管理。一般而言,审慎性监管模式适合于市场经济发展充分、资本市场成熟的地区。而采用严格限量监管模式的国家通常而言其监管机构的独立性较弱。
企业年金的特性决定了其在投资运营的过程中必须把基金的安全性放在首位。Shah(1997)分析了调整企业年金投资的典型模式,他通过比较分析智利和秘鲁的企业年金投资监管模式,认为发展中国家应当严格限制养老基金投资组合,对法定退休储蓄管理进行严格限制。研究表明,这些限制虽然意义重大,但却没有理由通过金融理论,扭曲基于产品选择和效率的竞争激励,增加行政成本,同时这些措施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导致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组合趋同,反而增加了风险[3]。Vittas(1998)的研究则认为导致企业年金的投资组合趋同的情况并不能全部归因为定量监管模式,即便是在依据审慎性原则的监管下也会出现[4]。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rwxy/shehuixue/562675.html
最新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