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黄石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其对策探讨【字数:7131】

2023-04-14 14:54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黄石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及其对策探讨
摘要:产业集群不仅是当今国际产业发展的主要组织形式,而且对区域经济发展有强大的推动作用。电子信息产业有较强的渗透性、关联性和高附加值性,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区域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它不仅能带动其它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也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有力武器,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电子信息产业作为黄石的支柱性产业和六大高成长性产业之一,起步虽晚,但发展势头强劲,对黄石经济发展有强大的带动作用。本文通过对黄石市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历程与发展现状进行归纳与总结,分析了黄石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优势与机遇,潜在风险与威胁。最后结合前面的分析提出了提高黄石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对策。

  关键词:电子信息产业;产业集群竞争力;黄石

  一、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概述

  (一)电子信息产业内涵及发展概述

  1.定义及分类

  电子信息产业作为信息产业的一部分,是由原来的第二、三产业中有关电子信息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信及服务业等部分组成。电子信息产业包含电子信息技术与设备制造以及利用电子信息技术与设备进行加工处理、传递与服务的企业或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的集合体。一般来说,行业界与学术界一种观点认为,电子信息产业包括微电子、光电子、软件、计算机、通信、网络、消费电子以及信息服务业等众多领域,且各领域均涉及设备、软件和服务业三大部分。

  另一种观点从产业链的角度认为,根据电子信息产业年报的定义,电子信息产业主要包括通信设备、电子计算机、电子器件、电子元件、家用视听设备制造业和软件业。从产品流程来看,可以将电子信息产业链概括为硬件–软件–服务、芯片及元器件–组件–整机。

  第三种观点认为,广义的信息产业应当是指从事信息技术设备制造以及信息的生产、加上、存储、流通与服务的部门,由一系列与信息生产和服务相关的第二产业部门以及第三产业部门所共同组成的集合。基于本文的研究与分析需要,我们主要采纳广义涵义定义针对信息社会,综合上述三种观点,将电子信息产业界定为以电子信息产品和服务作为发展基石,涉及多行业、多产业的综合性生产与服务的交叉行业,多产业链,多产业组织的全球性行业。

  2.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概况及趋势

  (1)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特点

  1)产业恢复性增长

  在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下,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步伐明显加快,电子信息产业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在世界经济中成为十分引人瞩目的新增长点。21世纪以来,以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产业及信息服务业为主体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战略性产业。由于2010年下半年全球经济不景气,尤其是美国经济发展速度明显趋缓,导致2011年世界电子信息产业整体下滑。从2013年开始,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开始走出低谷,开始恢复性增长。2015年,2016年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再一次呈现出加速增长态势,美国、欧洲和亚洲仍然是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主要国家和地区。

  2)重视新产品开发

  由于新技术、新产品、新需求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相对于国际市场需求与供给的波动,以及世界各国国内电子信息产业良好发展态势,全球电子元器件产业的产值均处于重要地位,2014年、2015年分别为3476亿美元和3912亿美元,以电子元件为基础的电子信息产业链已经成为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的基本格局,具有一定聚集效应的产业基地为全球电子元器件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产品创新提供原动力。全球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的产能利用率提高,电子元器件、消费类产品、计算机产品的创新成为必然,跨国公司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改变全球电子信息产品结构。

  3)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增长速度加快

  2011年,美国电子信息产品产值占全球总产值的近31%,市场占全球市场近39%的份额。日本是第二大生产和销售国,其产值占全球总产值的20.0%,销售占全球总市场的16.5%。美、日两国占全球总产值超过半数。另外,西欧生产占21.0%,销售占26.4%。除此之外其他国家和地区生产占27.0%,销售约占18.2%。2013-2016年,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将保持10%左右的增长率,2012年总规模达到2.5万亿美元。到2016年,产业总规模将达到4.3万亿美元左右。



  4)产业界限模糊

  在世界电子信息产业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由于其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污染少,潜力大,能对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其他各部门起带动作用,发达国家和新兴发展中国家十分关注他们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目前,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许多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其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不断提高。更为重要的是,产业界限模糊化,电子信息技术与机械、汽车、能源、交通、轻纺、建筑、冶金等技术互相融合,形成新的技术领域和更广阔的产品门类;电信网、无线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相互渗透、彼此融合、交叉经营、资源共享,形成以电子信息产业为基础的新兴电子信息产业。

  5)投资类电子产品比重增加,消费类电子信息产品销售市场广阔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应用的飞速发展,带动相关设备如通信设备和计算机硬件的增长,全球计算机和通信产品的生产已经成为整个产业的支柱。电子设备的增长,引发元器件的扩展,未来几年内元器件产业将保持稳定的发展,伴随着数字产品的发展,新产品的不断推出,消费需求的扩大,虽然消费类电子产品生产增长缓慢(见表1),但产品的附加价值增长迅速。

  电子元器件行业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支撑产业,其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直接决定整个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预计到2020年全球电子信息制造业市场将达到19055亿美元,其中,电子元器件将达到2800亿美元,占14.7%;而且全球片式元器件产量将从2015年的15000亿只增至2020年的25000亿只,年均增长13%。电子信息产业的全球分工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增长势头加快,2015年全球计算机产品、电子元件延续2014年的增长劲头,快速增长。各类消费电子产品的出货量也增长迅速,其中平板电视、便携式MP3播放器、数码相机、手机等产品的销售更是大幅增加,2015年包括白色家电、数码产品、视听产品和手持设备在内的全球消费电子产业的销售额达到5172亿美元,同比增长14.3%。



  (2)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

  从成本单一导向型转变为成本与市场双重导向型;

  b.由单个企业的分散转移转变为企业群落的集群转移;

  c.由加工制造的单一环节转移转变为包括研发、制造、销售在内的产业链的多环节转移;

  d.由以直接投资设厂为主单一投资转变为以投资设厂和整合并购相结合的多元投资。

  3.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概况

  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中,计算机产业集群,通信设备与物联网产业集群,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是其重点发展的三大产业集群。

  (1)计算机产业集群是电子信息行业中最核心的产业之一。在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品生产中,微型计算机产量占比76%,出口占比超过90%。现在笔电产业已经基本形成5+6+800产业链垂直整合体系,以及计算机产品1+3格局。

 

  五大品牌商在我国投资多数是集研发、生产、销售、结算于一体,投资规模大,年产量呈持续增长态势,2014年上半年,主要品牌商共生产笔记本电脑2913万台,同比增长15.6%;各品牌商在我国投资带动了一大批代工企业与配套企业的发展。在六个代表性代工厂商中,富士康在我国项目总投资26亿美元,英业达在我国投资额超过了8亿美元。广达在我国投资规模超过10亿美元,年产电脑5000万台,产业链总产出规模超过300亿美元。仁宝综合年产能1000万台,纬创年产值突破6亿美元,和硕不仅为品牌商代工,还建设有自己的软件研发和运营中心;笔电配套企业于2014年年底突破875家,完成产值604.8亿元,同比上涨32.7%,配套企业产品种类齐全,基本可以满足ODM厂商需求,品种配套率86%,价值配套率38%,重量配套率超过70%,配套体系完善,对整机支撑作用日益明显。

  计算机产品1+3格局是指笔记本电脑、打印机、显示器与网通产截至2014年底我国全年生产笔记本电脑6348.球产量的三分之一,生产打印机1616.29万台,84万台,同比增长16%显示器1467.34万台。



  (2)通信设备与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通信设备产量占总产量比重约20.6%。随着渝产石墨烯手机发布,在手机石墨烯技术应用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目前,部分国产手机研发中心落户重庆,通信设备制造正从简单批量生产向研发与生产一体化转变。物联网技术是信息行业新的增长点,根据世界银行预测,2015年全球市场的物联网规模可能超过3500亿美元。我国紧跟世界技术前沿,积极引进、开发物联网技术,目前已启动了智慧交通、智慧养老、远程医疗、智慧旅游、一卡通、智慧社区等十个物联网应用项目。

  (二)电子信息产业地位、作用及发展战略

  1.发达国家电子信息产业的地位、产业链和发展战略

  (1)政府战略

  发达国家政府的战略目标是帮助本国企业建立全球优势,基本思路:促进本国企业的创新,保持全球领先地位。由于发达国家市场机制完善,发达国家政府一般很少像发展中国家政府那样采用倾斜性政策促进电子信息企业发展,政府的作用主要是为企业创新创造优越的条件。表现在:加强教育和吸引全球人才精英;重视基础研究,投资技术的竞争前研发;建立激励创新的制度环境,刺激企业和各种资本投入到创新中,形成良好的国家创新环境并为促进企业创新领先的创造重
要基础条件。

  推动全球市场开放。在发达国家推动下,全球信息技术产品的主要生产地和市场地都签署《信息技术协定》,已经将计算机、电信产品、半导体、半导体制造设备、软件和科学仪器6大类共200多种产品的关税削减为零。不断强化全球知识产权的保护,发达国家不遗余力地推动建立全球知识产权保护的规则。客观地讲,全球知识产权保护对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由于知识产权分布的不均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知识产权保护的方式和程度上存在许多分歧,发达国家从不放松对发展中国家施加压力来强化其知识产权的保护。

  (2)电子信息企业战略

  发达国家领先企业竞争战略的基本思路是公司创新化,创新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全球化。

  1)保持技术创新的领先地位

  由于技术创新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技术创新的主体主要是大型跨国公司和风险资本投资的企业,大型企业和风险资本具有规模优势,可以利用创新组合减少和消除风险。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在技术创新中具有巨大优势,跨国公司规模大,且研发投入比重高。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的风险资本在技术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美国风险资本在高峰期达到近1000亿美元,约占GDP的1%左右。大型跨国公司大力投资于可预见的技术创新,风险资本则投资于跨国公司没有预见的技术创新或不愿意推动的颠覆性技术的创新。风险资本的技术创新和跨国公司的技术创新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二者的竞争发展有利于发达国家保持技术创新的领先地位。

  2)加强商业创新

  商业创新专指企业在供应链、产品、销售渠道、服务方式和盈利模式等方面开展的创新。电子信息产业的技术快速进步促进商业模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的结合进一步巩固了领先企业的地位。大型跨国公司重视产业链的控制,由于电子信息产品的网络特性,竞争表现为产业链的竞争。如美国微软公司和英特尔公司形成牢固的Wintel联盟,长期占据个人计算机市场。同时,跨国公司不断重组业务链,将低附加值环节外包,专注于高附加值和公司的优势业务,高回报保证持续的高创新投入。

  3)制定知识产权战略

  知识产权战略在领先电子信息企业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电子信息企业的知识产权主要是专利权和版权,发达国家领先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包括两方面内容:首先,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的获取。在大规模研发投资的基础上,成立专门的知识产权专家管理队伍,根据法律和技术特点采取多种技巧设计知识产权。大型电子信息跨国公司平均每天要申请10项专利,每年约3000项以上专利,维护保有专利在数万件以上。第二,充分利用知识产权巩固市场地位。依靠知识产权的垄断可以获得多方面的利益,包括出售知识使用许可获得投资收益;与联盟企业交叉许可,减少进入市场的障碍;通过成本门槛,阻止企业竞争对手进入等。

  4)重视技术标准战略

  技术标准形成的三种机制:公共机构制定的技术标准、企业联盟制定的技术标准和强势企业的事实标准。前两种是预先制定的,后者是既成事实。无论采取什么方式形成的技术标准,其共同点是:市场力量是决定性力量,技术和权威是次要因素。技术标准一般是市场力量最大的企业或企业联盟领导下形成的。技术标准的竞争会导致全球电子信息企业分阵营对决的情景。由于技术标准竞争的风险太高,多数情况下全球主要电子信息企业会在技术标准上达成妥协,避免出现对决的局面。

  2.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内部发展战略

  2015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从前面的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可以看出电子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已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并已成为中国第一大支柱产业。我国电子行业的产业地位和增长势头为电子商城的兴起提供了有利的宏观产业环境。但由于定位与战略方面的多种因素使得电子信息企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基本上是跟随者。主要表现在国家的创新基础薄弱,教育、科研、市场、制度等各个方面还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难以给予企业更加有利的支持。其次,我国企业规模小,盈利能力弱,因此研发投入受到极大限制。

  根据信息产业部的统计,2014年中国电子百强企业平均利润率只有2.5%,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为3.6%。企业有限的创新资源几乎全部投入在当前产品的竞争上,而发达国家的政府和企业已经将创新重点转移到未来下一代产品和技术标准的竞争上。第三,发达国家主导产业发展的格局是中国企业成长的重大屏障,短期难以突破。但是,中国电子信息企业可以利用后发优势、国内生产要素低成本优势和国内市场规模优势,在跟随中获得快速成长的机会。电子信息产业内从各行业利润增长的情况看(表4),2015年以来利润增长较快的行业继续是通信设备、电子元器件、电子工业专用设备及信息机电行业,这些行业的投资大部分增长也较快;而在家用视听设备行业,利润的增长和投资的增长都相对缓慢。



  由表4可以看出,电子元器件行业投资规模大增速快,是拉动全行业投资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是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发展行业。2015年1-11月,电子元器件行业本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88.1亿元,同比增长50.3%,占全行业比重为58.6%;电子器件行业完成595.5亿元,同比增长60%,电子元件行业完成492.6亿元,同比增长40.1%。电子元器件行业对全行业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9.3%,拉动行业投资增长39.4个百分点中的27.3个百分点,是拉动全行业投资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

  从项目完成投资的情况看,2015年1-11月完成投资过亿元的项目有293个,累计完成投资1013.9亿元,占全行业投资的54.6%。其中通信设备制造业有41家,完成投资104.3亿元;电子计算机制造业有34家,完成103.6亿,占行业的比重为60.5%,其中新开工项目12家;电子器件行业有80家,完成投资458.7亿,占行业的比重达77%,其中新开工21家。从项目分布情况来看,电子元器件行业本年新开工项目占全行业新开工项目数的比重达48.9%,仍是新开工项目最集中的领域。尤其重要的是,电子工业专用设备及电子信息机电行业新开工的项目持续较快增加,其中电子工业专用设备1-11月累计新开工项目323个,新增79个,同比增长32.4%;电子信息机电行业新开工316个项目,增加82个,同比增长35%。

  具体战略是为跟随企业维持和创造生存空间。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绝大多数中国电子信息企业只能跟随领先企业。跟随企业的特点是:承担的风险小,但投资收益率低。因此,绝大多数企业没有财力从事源头创新,主要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集成创新获得竞争力。在发达国家主导产业发展的格局下,中国电子信息企业正在面临劣势:领先企业过度挤压跟随企业的利润空间,如中国电子百强企业规模成长很快,但是盈利能力却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2015年平均利润率只有2.5%。

  支持少数有竞争力企业赶超。极少数电子信息企业已经具备局部赶超的基础,下一步要突破产业发展的屏障,即打破市场力量弱一技术标准上没有发言权一不愿冒险投资长期研发一延续跟随战略一市场力量弱的不良循环。在国家创新基础薄弱的情况下,国家需采取合理的扶持性政策,政策着力点是在一些可能突破的领域打破不良循环的关键环节,如增强企业的市场力量,加强企业在技术标准上的发言权,刺激企业投资长期技术等。

  二、黄石电子信息产业现状分析

  (一)黄石市简介

  黄石市位于长江中游南岸,西距武汉70公里,于1950年建市,1993年被xxxx批准为沿江开放城市。黄石市是湖北省的第二大工业城市和长江中游重要的原材料及制造业基地。全市土地面积4600平方公里,人口247万,现辖四个城区(黄石港区、西塞山区、下陆区和铁山区)、一个开发区和一个县级市大冶市及一个阳新县,市区总人口74万余人。

  2003年,黄石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74亿元,比上年增长10.50%,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2.38亿元,占GDP的8.17%;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45.76亿元,占GDP的53.20%;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05.86亿元,占GDP的38.64%;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增加值16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21.50%。全年全市完成财政收入19.05亿元,比上年增长11.9%。

  黄石市的工业发展是以钢铁、水泥、铜材、铝材等传统产业为支柱,以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农产品深加工、汽车零部件等新兴产业为辅的产业结构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企业间的发展不平衡。2003年,全市利润超过5000万元的企业只有6家,占全市利润总额的80%;二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竞争力不强。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依然是支柱产业,轻纺工业技术装备水平低,发展后进不足,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够,整体规模优势不明显。

  (二)黄石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现状

  黄石高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的代表产品是卡及卡机具系列产品,其次是信息安全保密系统。由于在信息安全技术上成绩突出,2000年,国家信息产业部授予黄石高新区为国家信息产业化生产基地。黄石高新区目前有捷德万达金卡公司、三环电子设备公司、汉博电子公司、三维科技公司、华中安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几家具有很好发展前景的电子信息相关企业,特别是制卡企业已经在全国同类市场中占据了很重要地位。

  黄石捷德万达金卡有限公司是国内知名的一家大型专业制卡企业,公司由德国G&D公司与三环集团黄石锻压公司合资成立。万达金卡公司还是国际万事达、威士卡授权制造商,产品涉及银行、电信、医疗、交管、公交、税务、海关等行业的信用卡、普通磁条卡、CPU卡、非接触卡及双界面卡等,年产值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yzlw/356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