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论文推荐范文6篇中西方饮食文化中的礼仪习俗对比西餐饮食文化对我国传统饮食观念的影响论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古代圣贤饮食方法对现代饮食礼仪的启示中华礼仪之邦在饮食文化中饮食之礼价值剖析查看更多>>饮食文化论文摘要:诗经是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记载了先民的生活,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关于饮食方面的资料,使我
更多精彩就在: 51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们看到了祖先的饮食习惯和方式,在饮食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并逐渐形成了饮食文化,这一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礼进入饮食,由礼来规范饮食活动.从诗经中的饮食礼仪活动和饮食文化的作用两个方面来探讨诗经中的饮食文化,能使我们更多地去了解先民的生活状况,加深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理解.关键字:诗经;饮食文化;礼仪;饮食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条件,礼记·礼运云: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可见饮食的重要性.今天对我们传统的饮食文化进行探究也有其现实意义.诗经是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有许多关于先民饮食的描写,本文从诗经中的饮食礼仪活动和饮食文化的作用两个方面来探讨诗经中的饮食文化.
一.诗经中的饮食礼仪活动从诗经中可以看出,自先秦起,就形成了以粮食为主食,各种食品和蔬菜为辅食的饮食方式.古代有五谷之说,即是稻.黍.稷.麦.菽.最常为我国古代人民所食用的是稻.稷.麻.麦.菽.稷是主要食粮,被视为五谷之首.豳风·七月中说:黍稷重穋,禾麻菽麦.除了谷物是人们日常饮食的主要来源外,蔬菜也是必不可少的主要食物,豳风·七月中也有不少关于蔬菜的记载: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壶.苴.荼和樗就是先民们所经常食用的蔬菜,除了这些以外,诗经中还有许多关于其他蔬菜的记载,如荇菜.卷耳.芣苡.葛.蕨等等,这些大多数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野菜,可以为人们采摘进而食用.从先民饮食中所食用的谷物和蔬菜我们可以了解到饮食种类繁多,此外由于渔猎的进步也会有鱼.虾等在食材中看到,面对这些丰富的食材,人们也会相应的采取加工的烹调方式,在烹调过程中,为了使食物更加美味,则需在食物中加入调味品,而盐就是最早被使用的调味品,它的出现是人类饮食史上的一大飞跃,还有醋.酒也可以作为调味品用在食物中,再通过烹.燔等烹饪方式来使食物更美味.在诗经中出现的烹饪方式主要有:烹,小雅·瓠叶:幡幡瓠叶,采之亨之.炰.脍,小雅·六月:饮御诸友,炰鳖脍鲤.燔.炙,小雅·楚茨:执爨踖踖,为俎孔硕,或燔或炙,君妇莫莫.小雅·瓠叶:有兔斯首,燔之炙之.有了丰富的食材.调味品并辅之多样的烹饪方法,饮食文化已不再停留于满足人们饥饿和最基本的生存需要的角度上,进入诗经背景后,人们开始追求美的饮食,对美食有了新的审美追求.在上层社会中,饮食礼仪活动中还有一个重要的过程就是食必举乐.在宴会上,如果在进食的同时能有美妙的音乐助兴,也可称得上是一大乐事,可以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诗经中的关雎卷耳南山有台等都曾作为乐曲演奏过,人们在享用美食的同时还伴有音乐舞蹈助兴,可谓是一种享受.自此,有关饮食的礼仪和文化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基础上开始悄然形成.二.饮食文化的作用诗经是文学发展的源头,其中有许多对古代人民饮食文化的详细记载,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饮食礼仪文化.而这些饮食文化的形成也使古代人民的人际关系更加融洽,在饮食的过程中也促进了伦理道德的形成,合理的饮食让人们有了健康的身体,渐渐地,饮食文化不再局限于原始先民时期的饱腹,它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和内涵.(一)饮食文化有助于融洽人际关系饮食之礼是源于先民对饮食行为的规范.在我国古代,饮食不仅仅是个人行为,而且也是一种社会活动.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周礼·春官·宗伯中提到:以饮食思礼,规范人的行为,密切人际关系,使人与人相互之间和谐融洽,从而达到亲亲.尊尊的目的.可见饮食之礼的重要性,它是其他礼仪的基础.在诗经背景,饮食主要是家族成员内部的聚餐和宴请宾客到家中做客.古代比较重视血缘之间的亲族关系,通过家族成员内部的聚餐可以增进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在小雅·棠棣中:傧尔笾豆,饮酒之饫.兄弟既具,和乐且孺.这是体现了宗族兄弟之间齐聚在一起,共叙手足之情的情景.在诗经中也有许多关于宴请宾客的诗歌,小雅·鹿鸣是我们最为熟悉的关于宴会的诗歌,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主人宴请宾客,配以鼓瑟吹笙为其助兴,以更好的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融洽了人际关系.可见,在诗经背景,宴饮可以交流情感,促进人际关系的融洽.(二)饮食文化有助于伦理道德的形成礼乐文化盛行背景可称之为诗经背景,诗经反映了礼的内容,体现了礼乐文化精神.在我国古代的饮食文化乃至我国古代文化中,一直就有敬老的传统,在礼记·王制中说:凡养老:有虞氏以燕礼,夏后氏以飨礼,殷人以食礼,周人脩而兼用之.五十养于乡,六十养于国,七十养于学,达于诸侯.这体现了古代养老的体系,也表达了对老人的尊敬.在大雅·行苇中说:曾孙维主,酒醴维醹,酌以大斗,以祈黄耇.黄耇,是九十岁老人的代词,实际上说的就是行敬老之礼,在杯酒之间还要对老人行礼,说明了在饮食文化中也是带有尊老.敬老的传统的,可见周代人民对养老.敬老的重视,这一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尊老.敬老思想还依然在每一代中华儿女身上得到传承.(三)饮食文化有助于健康和养生礼记有云:凡饮,养阳气也;凡食,养阴气也.这说明礼记告诉我们饮食必须与阳气和阴气相协调,才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人民才能够健康.在诗经背景,人们已经开始讲究饮食的平衡和健康,总体来讲主要是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从中可以看出,主食是五谷并辅之以五果.五畜和五菜,这样就达到了饮食的平衡,有助于健康和养生.在诗经背景先民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辅,因此五谷的产量比较多,自然地便成了饮食的主体,但是我们的祖先们并没有停留在只是用五谷充饥的阶段,他们通过自己的饮食搭配来让食物更美味.更健康.先民在长期的实践中认识到五谷等食物的营养和养生的功能,体会到了在饮食上进行搭配进而滋补的效果是十分显著的,因此他们将五谷.五果.五畜和五菜进行有效的搭配,来达到养生和健康的目的.如诗经·陈风·衡门中所说: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疗饥.可见在诗经背景先民就已经意识到饮食文化可以有助于健康和养生.(四)饮食文化被赋予新的内涵作为周礼的核心内容之一,饮食文化几乎存在于所有礼仪之中,古代先民们在举行各种礼乐活动的时候,都离不开各种宴饮活动,无论是婚嫁还是出征或者是其他大型活动,宴饮都是必要的一个环节.古代有所谓礼终而宴这一说法,正是说明了宴会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在宴会中最重要的便是饮食,而饮食文化在这一过程中便充当了表达思想和情感的作用.主人通过宴会想要表达什么样的内容和目的,通过礼成后的宴饮便可以得到很好的表达.如小雅·桑扈中说:交交桑扈,有莺其领.君子乐胥,万邦之屏.之屏之翰,百辟为宪.不戢不难,受福不那.这场宴会是天子为诸侯而摆设的,天子与诸侯在觥筹交错间更好的交流感情,达到其乐融融的效果.其实在这个时候的饮食文化早已失去了饮食的本初意义,而是变成了在社会交往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贵族彰显地位的一种手段,也就逐渐地变成了他们身份的象征.这时候的饮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时候的饮食之礼也早已远远超越了礼仪规范的意义,被赋予了新的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三.结语诗经作为的第一部反映周代礼教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诗歌总集,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关于饮食方面的资料,使我们看到了祖先的饮食习惯和方式,在饮食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并逐渐形成了饮食文化,这一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礼进入饮食,由礼来规范饮食活动,而被礼规范了的饮食文化可以融洽人际关系,可以有助于伦理道德的形成,可以使人们更健康并且在长久的饮食文化下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有了新的意义.通过对诗经中的饮食文化的探究,会使我们更多地去了解先民的生活状况,加深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理解.参考文献[1]周振甫.诗经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2.[2]王文锦.礼记译解[M].北京:中华书局,2001.[3]战学成.五礼制度与诗经背景社会生活[J].北方论丛,2006(4).[3]王志芳.诗经中生活习俗探究[D].山东大学,2007.[4]江林.诗经与宗周礼乐文明[D].浙江大学,2004.[5]邱健,梁新兴.诗经中的饮食文化[J].许昌学报,2006(4).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mflw/22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