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盲审老师谈社会工作硕士毕业设计写作
,笔者查阅了全国社会工作专业学位探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下发的社会工作专业学位硕士探究生(MSW)学位论文基本要求.该要求对论文议题.论文类型.论文结构.论文规范等做出了初步规定.论文议题包括:与社会工作相关;涉及社会工作实务和理论.社会服务机构管理.社会政策的某个议题;突出适用性和应用性.论文类型包括:实务探究.项目探究.政策探究.其中,字面与介入(干预)探究最相近的实务探究对探究方法的规定是:参照探究框架,采用合适的社会工作.社会政策探究方法,并根据所采用的探究方法的规范,说明探究对象的选取方法及其特征.资料搜集工具.资料搜集程序及资料剖析方法.遵守的探究伦理.这一规定实则要求探究者对某个已经完成的社会工作实务,采用社会科学探究方法进行事后探究.它并没有特别强调探究者要预先做好介入设计,并展开介入.如果将要求作为判定的论文是否是社会工作专业硕士论文的黄金准则,那么,前述盲审枪毙论文的理由就不成立.虽然通过官方文件找到了回应问题的缘由,但是,没有介入,不是社会工作论文这一判定依然深藏于笔者心里.直到笔者于5月18日和19日参与MSW毕业设计预开题答辩,该问题又重新爆发.笔者发现,学生提交的开题报告和探究内容高度雷同,比如:小组工作介入XXX的探究;个案工作介入XXX的探究;家庭治疗介入XXX的探究;园艺治疗介入XXX的探究;认知行为疗法介入XXX的探究……内容也围绕个案.小组,或者某种治疗方法对探究对象的问题(或需求)进行方案设计,并提供服务.而诸如实验组.参照组等探究设计基本没有.笔者对这些介入(干预)探究字样的探究论文感到非常好奇.难道这样的探究论文就符合所谓的介入探究了吗?笔者坚定地认为答案是否定的.为更加清楚地认识这类探究和论文,笔者进一步提出疑问:(1)这类和论文的特征到底是什么?(2)为什么会出现这类探究和论文?就第一个问题,笔者与同事在深度探讨后得出以下一些共识:第一,这类和论文的逻辑起点具有明显的功能取向,也即社会工作有正功能,能够解决各类问题.具体而言,学生思维的逻辑起点是社会工作三大工作手法,或某些相对具体但要求很高的治疗方法.这种逻辑会导致学生忽略对问题剖析,而直接进入介入(或干预)模式.当学生在实习等实践工作中看到某种现象或者问题时,通常在描述现象或者问题后直接考虑使用何种方法解决这些问题.第二,这类没能有效区分对方法的探究和借助某种方法开展的介入(干预)探究.对方法的探究主要指,通过将社会工作某种方法运用于某类(个)议题(如抑郁.行为矫正等),以对该方法进行修订.这类探究的真正探究对象是某类社会工作方法.借助某种方法开展的介入(干预)探究主要指,对某类(个)议题进行介入(干预).这类探究关注介入(干预)及其效果,而社会工作的方法只是进行介入(干预)的载体.通常而言,它要求探究者清楚其探究议题,然后通过系统的文献剖析寻找出能够有效回应探究议题的介入(干预),之后在严格的社会科学探究设计(如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等)指导下开展介入(干预)工作.而介入(干预)过程中使用个案.小组抑或其他社会工作方法则视情况而定.学生论文实际上有对方法的探究之味道;而探究内容却又体现出借助某种方法开展介入(干预)探究之味道,但是却又不具备介入(干预)探究的基本要求.第三,这类严重忽略社会工作方法的难度,简化使用社会工作方法.目前,很多MSW的论文已经逐渐超出个案.小组.社区三大传统方法,而使用诸如家庭治疗.园艺治疗.认知行为疗法等更加深刻的方法.由于这种超越将社会工作的思维从某些通用实务模式(或规则)中解放出来,转而运用对某些探究议题具有针对性方法,因此,它算得上是一种进步.但是,这些方法对使用者具有非常高的要求.使用者必须经过专业的训练,甚至拿到该方法的资格证书.当前MSW教育训练很难使学生达到这些要求,因此,这些方法可能流于依葫芦画瓢而简化地使用这些方法.就第二个问题,笔者认为可能具有如下原因:第一,专业教师及学生受功能主义社会工作思维的影响,受社会工作是实务(践)为主导(核心)的专业观点的影响.在这些思维和观点的长期影响下,专业社会工作教师及学生总以社会工作能够做什么.怎么做等问题作为专业思考的起点.最终,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剖析能力降低,沦为问题解决的工具.第二,多数专业教师及学生并不懂得何为严格意义的介入(干预)探究,甚至将社会工作实务(实践)等同于介入(干预)探究.介入(干预)探究并不等同于使用某种社会工作方法去回应探究某个(类)探究问题.介入(干预)探究具有一套完整的逻辑体系和运作步骤.它对探究者的探究和实务能力具有非常高之要求.那么,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的毕业设计该如何走出这种怪相呢?在此,笔者无法开除具体药方,只是在个人有限的经验和思考之基础上提出几点方向性的建议.第一,跳出功能主义思维的影响,打破功能取向的逻辑起点.当面对某个(类)研议题或问题时,社会工作专业教师及学生不能仅仅思考社会工作能做什么.怎么做,而应该以问题剖析为起点,探究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寻找最佳证据,然后再思考如何做.第二,跳出社会工作是实务(践)为主导(核心)的专业观点的桎梏,将社会工作专业(或作为一门专业的社会工作)视为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在这一观念的指导下,社会工作专业教师及学生可以借鉴(或按照)社会科学探究的逻辑来指导自己学习和探究,开阔理论视野.方法视野,进而提升专业的探究水平.改善探究成果.作为博士毕业后工作一年的专业课教师,笔者在教学和探究过程中,总是对某些与专业教育有关的现象充满好奇和疑惑,也总是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思考并尝试找到答案.以上内容均为笔者所思.所想,观点难免有所偏颇,望读者审慎对待之.若能够激起读者非赞同式思考,也是笔者希望达到的目的.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mflw/20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