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免费论文]小麦的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预防工作

2020-05-28 17:26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目前正面临着农业人口多.资源少.生产规模小.劳动生产率低等问题,已无法通过增加农业资源来提高农产品的产出,只能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来解决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大力提倡绿色种植模式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有效发展方式.驻马店是农业大市,是粮食主产区之一,年均种植小麦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年产小麦40亿公斤以 更多精彩就在: 51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上,商品率在60%以上,既有区域优势又有产能优势,同时具有传统种植优势.2009年,国家有关部门对驻马店生产小麦进行检测,12项卫生指标全部符合国家标准,品质十分优异.但是随着种植面积不断整扩大,不科学的栽培方式导致小麦病虫害高发,需要我们在种植小麦过程中切实做好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1小麦种植技术剖析1.1优化耕作模式科学合理轮作是保证小麦产量提升的关键性举措.如果连续多年在同一块土地上种植小麦,就会导致田间病虫害数量增加,对小麦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小麦种植过程中一定要保证科学轮作,以此来提高小麦产量.1.2科学选择小麦品种科学选种是提升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又一个重要因素.在小麦播种前要结合当地的气候环境,种植制度以及土壤肥沃程度科学选择小麦品种.要保证小麦抗病性能优异,产量潜能大,适应性高.对于新引进的小麦品种要切实做好示范推广工作,当示范种植收到良好效果后才能进一步推广种植.此外,小麦品种确定后,还要做好晒种和选种工作,做好药剂拌种,预防小麦苗期病害和地下害虫.1.3保证精量播种精量播种同样能够显着提升小麦产量和品质.在小麦播种过程中,地温.播种密度.行距和播种数量都会显着有影响到小麦的生长质量.所以在小麦播种过程中要掌握合适的播种温度.为了培育壮苗,错开病虫害发病高峰期,可以适当早播.小麦播种采用机械化精量播种,在播种前调整好机械下种的深度和行距,保证播种均匀一致,不存在重复播种和漏播问题.1.4科学施肥灌溉科学施肥灌溉也能够保证小麦产量提升.因此,做好施肥灌溉工作十分重要.在施肥过程中应该按照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增施磷肥和钾肥的原则进行施肥.播种前施入充足底肥,保证苗期养分供给.小麦生长过程中要做好科学追肥工作,重点做好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小麦施肥工作,控制好氮肥施入量,科学增施磷肥和钾肥.科学灌溉也是提升小麦产量的关键性因素.小麦越冬前根据田间墒情灌溉越冬水,返青后要灌入灌入返青水.同时还要做好抽穗期的灌溉工作,保证田间水分供给科学合理,促进小麦健康生长.2做好小麦病虫害防治工作小麦整个生育周期内,危害小麦生长的病虫害有很多种.最近几年,驻马店市小麦病虫害主要纹枯病.小麦黄花叶病.蚜虫和吸浆虫等病虫害.病虫害防治应该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为辅的原则,在做好农业防治基础上,做好药物防治.2.1做好农业防治工作首先,科学选种.选择抗病性能优异的小麦品种;其次,做好药剂拌种工作.在播种前可以使用粉锈宁.多菌灵等药剂进行拌种能够预防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最后,做好田间管理工作.要科学灌溉施肥,保证田间维持一个良好的湿度,科学密植,提高田间通风光照能力,此外,还要积极培养多样化的生态系统,保护好害虫天敌,提高农田自身抵御能力.2.2做好药物防治工作首先,对于小麦纹枯病就可以选择使用15%井冈·戊唑醇悬浮剂.12%井冈·苯醚甲可湿性粉剂每亩100毫升(克).56%醚菌·丙森锌(爱诺丰采)可湿性剂50克.27%噻呋·戊唑醇悬浮剂每亩30毫升单用,也可选择40%井·蜡芽可湿性粉剂每亩40克,再加12.5%腈菌唑40毫升或80%戊唑醇(优兴)可湿性粉剂每亩20克混用,防治效果优异;其次,对于小麦黄花叶病可以选择使用20%井冈霉素或12.5%烯唑醇或50%多菌灵或15%三唑酮等可湿性粉剂,按使用说明兑水对准小麦根部进行喷雾防治,有一定防治效果;再次,对于小麦蚜虫可以选择使用5%利虫净25-30毫升或10%蚜虱净粉剂20克,对水40公斤喷雾.或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每亩平方米5-7克,或40%乐果或氧化乐果乳剂50毫升,或2.5%敌杀死乳油10-15毫升,对水50-60千克喷雾,防治效果显着;最后,对于小麦吸浆虫可以选择使用在晴天无风的日落前每亩80%敌敌畏乳剂50-100毫升,加水500毫升,拌25公斤干细土(不能太干或太湿),拌匀后撒于麦田,也可以拌麦糠2-3公斤,堆放40小堆,连防两次.若有风可用敌敌畏.甲胺磷.乐果1500倍液喷雾防治,注意一定不要超过小麦扬花期.施药最好在每天7-10时,15-18时施药,防治效果显着.参考文献[1]谢纳,王雷,齐珊珊,刘文轩,武予清.小麦近缘种属对麦长管蚜抗性剖析[J].河南科学,2014(06).[2]范婧芳,高军,朱景全,张小龙,崔栗,王静,赵国芳.吸虫塔与田间麦蚜种群数量变化关系探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6(03).[3]王福玉,陈贵菊,高国良,王秋云,江涛,尹逊利.山东省小麦主栽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鉴定及评价[J].现代农业科技,2016(04).[4]张艳俊,张家瑞,栗小英,王海燕,刘大群.TcLr35小麦中抗病相关基因S2A2的抗叶锈性剖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6(01).[5]刘刚.45%烯肟菌胺·苯醚甲环唑·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对小麦蚜虫和纹枯病具有良好防效[J].农药市场信息,2016(05).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mflw/19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