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免费论文]华北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效率探究

2023-01-01 19:02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摘要:由于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协调是当前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意义重大.运用二阶段网络DEA模型对华北地区各省市20052014年低碳效率进剖析,对综合效率分布类型进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为华北地区发展低碳经济提出政策建议.关键字:华北地区;低碳经济发展效率;网络DEA; 更多精彩就在: 51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text-align:center">1引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逐渐显现.低碳经济的优势逐渐显现.低碳经济旨在追求经济效率和低碳效率双重高效,是一种追求高期望产出同时最大可能的减少非期望产出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是节能减排目标的经济模式的一次伟大重大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为了提高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在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中明确规定将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最为国家的基本国策,控制能源冗余度.提高技术效率可以积极响应国家方针,再次基础上对地区低碳绩效的比较剖析显得尤为重要,这对提高区域低碳发展水平,保证双高效型社会稳步前进,国家制定大局政策有重要意义.2探究现状目前对低碳经济的现有探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发展路径与模式方面.周艳.王子龙在比较法的基础上,从制度视角出发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3种可选择性发展模式[1].张玓等发现我国的市场化低碳经济与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差距,在此基础上提出来了适合低碳经济发展的碳基金发展模式[2].杨洋.张倩倩剖析了京津冀地区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并制定出适合其发展的低碳路径[3].低碳效率方面探究也取得一定的成果.Mielnik与Goldemberg提出了指数度量法,用单位能源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作为衡量其排放绩效的标准[4].J.A.Duro和E.Padilla运用theil指数分解的方法,验证得到人均收入是碳排放具有显著差异的主要原因的结论[5].Loferen和Muller从产业能源效率角度出发,通过实证探究得出提高碳排放效率是降低碳排放的主要有效手段[6].PaulBStretesky等人169个国家的面板数据,探究人均碳排放与出口量的关系,并通过实证探究得出二者显著相关的有效结论[7].马军运用DEA模型对内蒙古低碳效率进行测算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8].蒋金荷1995~2007年面板数据利用LMDI法对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和其贡献绩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各种影响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经济发展影响最大[9].许俊杰等国际水平从碳排总量等方面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做对比,发现二氧化碳排放量高于国际水平,应注意环保问题[10].丁丹利用超效率DEA模型对各省碳排放效率进行测算并剖析东.中.西差异性,结果显示效率先下降后上升,起伏小[11].李明生等长株潭面板数据利用DEA对其低碳效率进行探究,结果显示其存在技术效率低.能源投入多.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12].刘军跃等利用DEA对重庆市1997~2014年低碳效率进行剖析,发现整体水平偏低.投入结构不合理,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多[13].从区域划分来看,国内大部分学者对低碳经济的探究对象区域停留在国家.大区及省级层面,宏观尺度的剖析不利于对比各区域差异.以省为单位的探究,地域全面,但是对于全部省份的对比剖析相对困难,相关政策制定要分省进行,不利于制定全局性政策.由此发现,以传统六大区域(华北.东北.西北.中南.华东.西南)角度进行的探究比较少,华北地区区位优势明显,不仅包含首都,又包含山西.内蒙古资源大省和河北.山西能耗大省[14];从国家角度剖析,华北地区是国家控制污染的重点区域,如十三五规划中强调控制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等重点区域的煤炭消费总量.华北地区在六大区域中最具典型性和探究价值,其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将对全国整体水平产生重大影响.3华北地区能源消费及二氧化碳排放现状3.1能源消费总量现状能源消费总量是一个地区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方式的集中体现.探究低碳经济时能源消费主要考虑化石能源使用量,因为其污染物的排放状态是衡量地区低碳经济水平的标尺.华北地区的能源消费总量除个别省份消费量在一定时期内有小幅下降以外,总体处于上升趋势,但波动幅度较平缓,地区能源消费总量增长了1.2倍以上.山西和内蒙古的能源消费总量大致相当,内蒙古的能源消费总量波动幅度比山西省大;北京和天津市的能源消费远低于其他3个省份,波动幅度较小.3.2能源强度现状能源强度表示单位GDP内的能源消费量,是衡量地区低碳水平的又一重要标志,代表了区域能源利用率水平.技术发展水平.节能减排能力.区域创新力.地区经济实力等.华北地区整体能源强度呈下降趋势,区域整体的能源利用率有所提高.各省市的能源强度在2005~2014年中均呈现负增长,增长率均达到35%以上.从实际能源强度值剖析,各省市中,北京的能源强度最低,山西的能源强度最高,其中2014年北京的能源强度为0.43,天津为0.63,河北为1.19,山西为1.96,内蒙古为1.4.从下降速度剖析,北京能源强度10年间下降46%,天津下降42%,河北下降39%,山西下降35%,内蒙古下降43%.从波动幅度剖析,各省市差异性较小,内蒙古在2012年以后能源强度下降明显,幅度较大.3.3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能源结构的合理性是区域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清洁能源的使用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助推剂.华北地区各省市能源结构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各省市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例较大.能源消费结构的现状为除北京.天津外其他3省市煤炭消费量均处于上升趋势,这是由于华北地区各省市均为资源密集型城市,发展以资源为主的高能耗重工业较多.华北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来源是煤炭资源,煤炭资源的使用是制约华北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其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出发点.但是各省市天然气消费量占比逐步增大,这是能源结构优化,逐步实现向清洁能源过度的表现.3.4二氧化碳排放量现状经济发展的同时会伴随环境问题的产生,如全球气候变暖.大气污染等.根据能源统计年鉴中对化石能源的分类,将煤炭.焦炭.汽油.煤油.柴油.颜料油.天然气作为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来源,根据IPCC(2006)[15].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小组办公室和国家发改委能源探究所[16]提供的计算方法对其排放量进行测算.2005~2014年间华北地区各省市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基本呈上升趋势.各省市之间的碳排放总量存在较大差异,北京.天津的排放量明显低于河北.山西.内蒙古,其中河北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山西次之;从增长幅度看山西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幅度最大;河北.山西.内蒙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率较高,三省份10年间二氧化碳平均增长1.5倍以上,其中内蒙古增长达到2.4倍.4华北地区低碳效率评价4.1各阶段低碳效率现状剖析各阶段低碳效率探究本文将二氧化碳排放量作为逆向指标来衡量低碳效率.运用投入型网络DEA模型,对能源投入.资本投入.环保投入.城镇化.产业结构.地区GDP.建成区绿地面积.二氧化碳排放量等指标进行处理,测算剖析华北地区各阶段低碳效率.就经济产出阶段而言,2005~2014年华北地区总体经济产出效率较高,且呈现上升趋势,增长幅度为30%,这与纯技术效率(PTE)和规模效率(SE)变化趋势一致,说明华北地区在现有投入水平下,经济产出较为理想,这是华北地区各省市优化投入结构的结果.北京.天津.河北的经济效益高,且三省市10年间在不同年份均存在经济产出效率DEA有效情况,中间产出阶段效率高,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大,资本.能源投入等实现了有效配置.山西省经济产出率略低于整体水平,纯技术效率10年内均有效,但不存在与规模效率同时有效情况,造成经济效率偏低.内蒙古经济产出率最低,表明在此阶段投入方面资源浪费情况比其他省份严重,经济发展上升空间较大.剖析低碳产出阶段,华北地区整体低碳效率平均值仅0.48,严重低于经济产出效率,表明华北地区整体低碳水平较低,与经济发展速度不协调.具体剖析,北京低碳效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并在2014年达到有效,与北京发展现状相吻合;天津2005年实现低碳效率DEA有效,其余年份均非DEA有效;山西.内蒙古低碳效率均无有效年份且逐年下降;河北省低碳效率最低,均值仅为0.25;表明华北地区各省市在低碳产出阶段处于低效率状态,普遍碳排放量较多.这一方面是由于经济投入中低碳技术.环保等投入占比较低,无法为低碳经济服务;另一方面是由于各省市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追求经济高速发展,导致二者发展严重失调.4.2综合低碳效率分布剖析根据探究结果,本文将华北地区综合低碳效率分为以下4种类型:(1)为双重高效型即低碳产出效率和经济产出效率均高于区域平均水平.北京的7个年份.天津的4个年份处于这一区域,表明这几个年份北京.天津在经济发展同时注意到碳排放的控制,对提高地区低碳水平做出较大贡献,资源配置效率高于其他省市;(2)为低效高效型即低碳产出效率低于区域平均水平,经济产出效率高于整体水平.此区域包含河北全部,天津六个年份.北京.山西的两个年份,位于此区域代表经济发展与低碳经济发展严重失调,表明四个省市均存在过度追求经济绩效忽略环保的情况,资源禀赋.节能技术处理不合理,河北.天津最为典型,对区域整体低碳经济发展起到抑制作用;(3)为低效低效型即低碳产出效率和经济产出效率同时低于区域平均水平.内蒙古大部分和山西部分年份位于此区域.内蒙古经济发展低于整体区域平均水平,山西经济发展水平位于整体水平之下,表明两省份发展粗放型经济,如以煤炭为原料的重工业等,导致其在发展经济时产生环境问题逐渐显现,资源浪费严重,投资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和低碳效率上升空间较大;(4)为高效低效型即低碳产出效率高于平均水平,经济产出效率低下.内蒙古和山西这几年虽然低碳效率相对高于整体水平,但是经济发展步伐慢,效益不足,表明追求低碳效率时经济发展出现瓶颈,二者出现脱节情况.5对策探究根据本文上述剖析,要提升本区域低碳经济水平本地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及企业必须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发展清洁能源,促进能源结构平衡协调发展.能源结构中以消费煤炭为主,为了提高低碳经发展水平,华北地区应不断寻求化石能源的替代产品,使用清洁能源;(2)加大科技投入,不断提高创新水平.技术水平是制约低碳水平的关键,经济发展过程中,低碳效率存在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的不协调,其中纯技术效率水平低下.科技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生产力素质的提高,是发展高产出.低能耗经济模式的必经之路;(3)鼓励发展低碳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华北地区内部低碳经济水平产生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产业结构的差异性.第三产业被视为低碳产业,碳排放量小,第二产业能源消耗严重,以工业为代表.华北地区各省市不断鼓励发展第三产业,促使经济依赖第二H产业省份逐步向第三产业过度,降低能耗,实现经济发展与节能减协调发展;(4)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华北地区各省市均存在独特优势,可以通过能源技术的流通互补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新突破.参考文献[1]周艳,王子龙.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与制度安排[J].科学管理探究,2011,(03):76-79+93.[2]张玓,林珊,赵颖婕.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探究——碳基金视角[J].经济问题,2011,(05):65-68.[3]杨洋,张倩倩.碳减排绝对量约束目标下京津冀低碳经济发展路径剖析[J].软科学,2015,(11):105-109.[4]MielnikO,GoldembergJ.Theevolutionofthecarbonizationindexindevelopingcountries[J].EnergyPolicy,1999,27(5):307-308.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mflw/18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