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免费论文]探究家庭理财教育对中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

2020-05-28 09:57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发展与提升,中学生掌握的经济能力也越来越大,如今学生已经成为了市场上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消费者,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着市场的发展.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中学生的消费行为受到了较多的关注,本文首先剖析了中学生的消费特点,然后详细的剖析了家庭理财教育对中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关键字:家庭;理财教 更多精彩就在: 51免费论文网|www.jxszl.com 
育;中学生;消费行为;影响;1中学生消费行为剖析消费行为指的是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行动上的活动,一般而言,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会受到其需求以及欲望的影响.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阶段的学生对于世界充满了探索欲望,并且因为长期处于校园内,因此对于社会充满了求知欲望.因此往往会呈现出爱吃.爱玩.爱美.爱读书等消费特征.调查数据显示,中学生的消费行为主要集中在基本生活费(衣.食.住.行).学习消费(学杂费.参考资料费.电脑等).休闲娱乐消费(休闲.旅游.娱乐等)以及人际交往消费(人情往来)等四大方面.其消费行为主要表现为:以追求商品的实用性.服务的可靠性和定价的合理性求实性消费行为;以为达到某种目的,与周围同学相互攀比而产生的攀比性消费行为;以超出现实经济能力的一种超前性消费行为;因被商品的某种特征所吸引,一时兴起而进行的无计划超支性消费行为.在剖析中发现,目前中学的消费在总体上是相对较为合理的,根据相关的调查与探究,大部分中学生在消费时都是理性进行消费的,属于中等消费水平.且大多属于求实性消费,追求商品的实用性和定价的合理性.大多数中学生对网购的定价较低也比较认可.不过,中学生最喜欢的购物模式还是去专卖店购买,特别是打折的时候,可以买到质量和定价都较为满意的物品.在探究中也发现,中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其消费结构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一般而言,中学生作为在校生大多数的时间都在学校与家庭之间,其主要的消费是伙食费以及日常必需费用,但是除了这些以外还发现中学生消费结构中除伙食费外,还有较大比例的如购买电子产品(复读机.MP4等).服饰(时尚运动鞋.时尚背包等).娱乐(电影.茶吧.KTV等).旅游(黄金周旅游.假期旅游)等消费.这种现象和当今中学生的消费心理是有一定关系的.中学生面对升学压力,大多数中学校统一着装,假期的娱乐和旅游.周末的休闲和放松.除统一着装外的鞋和背包就成了他们释放自我和展现个性的大好机会.当然,在探究中也发现目前中学生消费行为中也存在着不和谐现象.在这其中比较典型的便是攀比性消费.冲动性消费以及超支性消费,这些不和谐的消费行为主要表现在购物方面.很大一部分中学生由于自尊心与虚荣心较强,在消费过程中表现盲目性攀比,如很多中学生热衷于同一品牌运动鞋和时尚服饰的消费.2家庭理财教育的重要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对其影响最大的便是父母,可以说父母家庭的理财教育直接决定了学生的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但是对当代中学生,家长对其的消费基本上实行满足供应的政策,家长关注较多的是子女的学习情况,忽视了对学生家庭理财的教育.事实上,家庭理财教育方式涉及理财教育和家庭教育方式两个方面.2.1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家庭理财教育对于学生最直接的影响便是能够培养学生的消费观念,在这一过程中,家长应当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的金钱观.财富观.消费观,传授中学生合法获得金钱.合理利用金钱.科学支配金钱,在经济活动中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创造财富等基本常识,并在实践中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理财能力的教育.的一些探究者结合国情,划分出适合文化特点的父母教养类型,发现积极型.放任型.矛盾型与平均型是中学生父母教养的主要方式.2.2引导学生正确的消费方式在家庭理财教育中,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消费方式是十分重要的,家庭的教养方式会影响到家长的理财教育方式.民主型教育家长视子女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引导子女接受健康向上的信息,注意调动子女的主动精神,让子女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按社会化的要求健康成长,在理财教育上倾向于教育引导型;粗暴强制型的家长视子女为私人财产,以自己的感受去代替子女感受,无视子女意见和兴趣,认为必须全面安排子女的一切,在理财教育上倾向干预控制型;溺爱保护型的家长认为子女年龄小,无生活经验,家长要对其负全部责任,因而对子女过度保护,甚至放弃一些原则迁就子女,会出现溺爱放纵型的理财教育方式;一些家长将金钱看得过重,认为有了金钱就有一切,这种金钱态度表现为家长对子女的金钱控制非常严格,当子女要钱时,家长就会感到不安,容易导致焦虑牢骚型的理财教育方式.3家庭理财教育对中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教师教给学生的是专业的知识,而父母教给孩子的则是日常生活中的为人处世与生活理念,同理,家长的理财教育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子女的消费行为.采用教育引导型家庭理财教育方式的父母在言语指导上主要表现为在提倡子女节俭消费和实用消费的同时,还进行消费技巧方面的指导.这样,一方面能直接减弱中学生的非理性消费,另一方面通过节俭消费价值观促进中学生形成定价导向和质量导向,使其消费行为以求实性消费为主.而溺爱放纵型家庭理财教育则只是单方面地鼓励中学生消费,却无消费技巧方面的指导,对中学生的消费状况也缺乏控制,这可能导致了中学生在消费过程中过于注重个人享乐,忽略定价等理性因素.这就容易因父母对子女在经济上有求必应,过度满足其物质需求,使其在消费过程中盲目追逐潮流和名牌,选择高质量.昂贵的商品,从而形成攀比性.超支性或超前性消费行为.而干预控制型和焦虑牢骚型家庭理财教育方式并未告知中学生如何正确看待消费,如何理性决策.这样就难以让中学生正确看待消费,形成理性的消费价值观,降低其消费的社会化程度.积极的家庭理财教育方式能正向预测合理的消费行为,而消极的家庭理财教育方式则正好相反.4结语如今,中学生掌握的资金额度越来越大,对此家长应当加强对其相关的家庭理财教育,通过科学的教育方式来实现学生的科学消费,避免冲动消费.此外,家长还应当重视对学生理财的教育,让学生主动的掌握相关的理财知识,能够自主的去进行理财,培养其理财能力,把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统一起来,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开展有益于学生接受的活动,最大程度上实现学生的理性消费.参考文献[1]张俊,邹泓.中学生消费价值观在家庭理财教育方式与消费决策风格之间的中介作用[J].心理科学,2012,8(2):376~383.[2]何金柯,黄智杰.简析家庭理财教育对中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J].经济期刊,2015,21(6):13.[3]王继.家庭理财教育对小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探究---以贵阳市贵惠路小学为例[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2013,28(9):310.[4]乔海燕.中学生消费行为特征与理财能力不足的探究[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5,16(5):26~28.[5]李心源.中学生消费问题浅析[J].现代营销,2016,7(1):56.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lwqt/mflw/18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