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酒店规划与建筑设计方案二
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休闲度假的消费需求也在
增加。度假酒店日益成为人们度假旅行时选择入住的良好选择。度假酒店是利用
地质地貌,气候绿化等自然资源,满足人们旅行住宿、度假休闲以及商务会议的
需求,强调自然、建筑与人的和谐与交流,也集中了不同的地域风格和文化特征。
此外,其所在地的民风乡情以及为符合度假型酒店主题而设的特色设施和活动,
更加强了度假型酒店的综合性。
本方案的规划与建筑设计准则是:在满足设计规范的前提下,规划布局时尽
可能的利用基地原有地景特征,整体布局向沿河景观打开,争取宽广景向视野。
住宿部分对日照要求较高,采用合理手法解决基地景向和朝向的矛盾。功能分区
方面,酒店入口大堂、餐饮商务、健身娱乐和住宿部分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
方便到达。酒店建筑风格定位为中式风格,采用现代营造手法,古典与现代气息
兼具,营造舒适休闲的度假氛围。
关键词 度假酒店,规划布局,景观朝向,功能分区,建筑风格
1 引言 1
2 项目概况 1
3 设计依据 1
4 设计理念 2
4.1 规划合理性与流畅性相结合 2
4.2 古典气息与现代手法相结合 2
4.3 生态性与可持续性相结合 2
5 建筑设计说明 2
5.1 总平面布局 2
5.1.1 建筑布局 3
5.1.2 出入口与交通组织 3
5.2 建筑单体设计 3
5.2.1 风格定位 3
5.2.2 建筑立面设计 3
5.3 消防设计 4
5.4 节能设计 4
5.5 景观设计 4
5.6 结构设计 5
结论 6
致谢 7
参考文献 8
1 引言
酒店设计是集住宿、餐饮、娱乐、办公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环境设计。伴随着现代
化的城市进程,度假酒店作为酒店的一个重要类型,也得到长足的发展。度假酒店旨
在为度假者创造一种具有特色的全方位的休闲生活体验。这种体验往往在度假酒店与
它所处的特殊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产生共鸣时显得更加丰富和动人,并容易让度假者产
生一种场所感和归属感。
度假酒店是利用地质地貌,气候绿化等自然资源,满足人们旅行住宿、度假休闲
以及商务会议的需求,强调自然、建筑与人的和谐与交流,也集中了不同的地域风格
和文化特征。此外,其所在地的民风乡情以及为符合度假型酒店主题而设的特色设施
和活动,更加强了度假型酒店的综合性。
2 项目概况
我本次毕业设计的题目是运河度假酒店规划与建筑设计方案二,本项目地块位于
淮安市京杭大运河景观带东侧,与大运河隔岸相望,此为良好景观视野。地块北侧为
省道,东侧为城市道路,周边建筑以低层民居与部分商业建筑为主。基地内部有几条
河网交织,并有少量待拆除临时住宅。
项目用地呈矩形,用地面积 64350 ㎡。本设计要求打造成园林式建筑与景观,风格应
古典与现代并重,由一组或多组建筑组成。 建筑密度不大于 25﹪,建筑高度不超过
24 米,停车车位不小于 180 个,总建筑面积 36000 平米。
3 设计依据
a、毕业设计任务书。
b、《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04 年版)江苏省建设厅
c、《旅馆建筑设计规范》(2003 年版)GB50096-1999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 年版)GB50045-95
4 设计理念
4.1 规划合理性与流畅性相结合
规划布局时尽可能的利用基地原有地景特征,整体布局向沿河景观打开,争取宽
广景向视野。住宿部分对日照要求较高,采用合理手法解决基地景向和朝向的矛盾。
酒店主入口选择在城市道路,位于基地长边,入口大堂朝向运河景观,视野通透。
餐饮商务入口置于交叉路口转交处,预留广场集散人流并向城市开放。娱乐健身和后
勤部分均有独立出入口。整体规划排布理性严谨,同时流畅通达。
4.2 古典气息与现代手法相结合
酒店建筑风格定位为中式风格,采用现代营造手法,古典与现代气息兼具。建筑
层数控制在 4 层,屋顶平坡结合。提取中国传统民居中的片墙、格窗等加以抽象运用,
传达古典文化气息。在营造手法上采用现代材料:石材、玻璃、钢、防腐木等。在景
观方面充分利用基地西侧运河景观,并在基地内部结合原有河网,经过理水,形成大
片水池景观区。设计借鉴古典园林中理水手法,迂回变化,余意不尽。环境、建筑、
景观融合一体,兼具古典气息和现代营造特征。 4.3 生态性与可持续性相结合
注重生态性和可持续发展,射及始发点事最大限度尊重基地原有河网等环境要
素,把环境生态当作设计的重点方面,建筑围合和打开的限度经过合理组织,创造出
不同的空间体验和环境视角。本方案注重与城市肌理的和谐,希望通过对各种资源的
有效整合和集约化利用,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的、有特色的度假酒店。
5 建筑设计说明
5.1 总平面布局
5.1.1 建筑布局
在本次毕业设计任务中所选择的基地紧邻京杭运河,重要的临河景观带为营造良
好的景观提供契机,因此设计中需要妥善利用周边资源,尽量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将
景观设计纳入重要的设计方向。
基地中原有三条河网将基地分割成三个地块,规划出发点希望以此为题眼。在东
北地块放置“L”形建筑形体,围合出内部景观区域。大堂部分置于河道中部地块,
直面运河景观,视野通透。南侧围绕已有河流做内院式布局,围合出内院是景观,创
造较为内向的空间氛围。主要住宿部分分三支排布于西南地块,为争取最佳朝向和景
向呈东西向轴线排布。
在整体建筑均取得良好景向需求的同时,围合出面向运河方向的内院。在进一步
理水造景后,更好的将基地中的山水风光引入室内。
5.1.2 出入口和交通组织
根据规划的要求,本地块用地东西为省道,南北向为城市干道,交通便捷,人流
来向主要是北侧和东侧。建筑主入口的选择应迎合人流来向,同时预留缓冲空间。主
入口选择在城市道路,位于基地长边,入口大堂朝向运河景观,视野通透。餐饮商务
入口置于交叉路口转交处,预留广场集散人流并向城市开放。娱乐健身和后勤部分均
有独立出入口。出入口和交通组织合理流畅。
5.2 建筑单体设计
5.2.1 风格定位
设计任务要求将此案打造成园林式建筑与景观,风格应古典与现代并重,由多组
建筑组成。基地周边建筑呈现低层和多层坡顶民居和少量平顶商业建筑。酒店建筑风
格选择尊重周边建筑肌理,同时适合营造古典气息的新中式风格,采用现代营造手法,
古典与现代气息兼具。建筑层数控制在 4 层,屋顶平坡结合。提取中国传统民居中的
片墙、格窗等加以抽象运用,传达古典文化气息。在营造手法上采用现代材料:石材、
玻璃、钢、防腐木等。在景观方面充分利用基地西侧运河景观,并在基地内部结合原
有河网,经过理水,形成大片水池景观区。设计借鉴古典园林中理水手法,迂回变化,
余意不尽。环境、建筑、景观融合一体,兼具古典气息和现代营造特征。
5.2.3 建筑立面设计
本项目立面设计力求简洁大方,摒弃繁复的线条,直接把建筑的自身特征展性出
来,希望能给人一种明快,轻松的感觉。
建筑外观设计突出个性鲜明、风格独特,以简洁、明快的现代建筑语言,结合古
典元素的提取,充分表现出新中式的特色。外墙选择白色涂料和干挂板材,廊道和一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zgc/jzx/24420.html
最新推荐
热门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