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被引的影响力变化研究(附件)【字数:9649】
目录
引言
在文献计量学领域中,引文分析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研究方法。传统的引文分析一般只针对被引文献的被引频次来评价文章、作者及机构的影响力[1]。在传统的引文分析中,无论来源文献在施引文献中被提到过多少次,被引文献的被引频次只被记为一次,被引频次相同的文献具有相同的影响力。然而,这种分析方法很难全面的揭示文章的被引用情况,因为它忽略了文章的不平等贡献,尤其是高被引论文的情况。事实上,如果有两篇被引频次相同的文献,它们在施引文献中的引用位置、引用强度、共被引及引用主题等方面的被引用情况不同,那么它们的影响也可能不同。因此,基于引文内容的分析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解决单纯利用被引用次数带来的只重数量不重内容的问题[2]。
高被引论文指的是被引频次相对较高的学术论文,学术影响力十分大 [3]。对高被引论文的引用内容分析可以探究其如何影响一个学科领域以及它的影响力如何随着时间发生变化。了解一篇论文的影响是如何增长、扩散和减弱十分重要,它可以促进学术交流和理解研究废弃趋势、检测不同领域和影响因素的影响变化以及区分论文的影响[4]。目前,针对高被引论文的影响力变化的研究还不是很多,尤其还缺乏对农学领域的相关研究。为此,文章拟选择WOS中的农学领域的一篇高被引论文作为来源文献,采用引文内容分析法,从引用强度、引用位置、引用主题等方面跟踪其20092018年的被引情况,以此探究高被引论文影响力随时间发展的动态变化。
一、 相关研究
(一)基于内容的引文分析
1.引用强度
基于定量的角度,引用强度是指施引文献中提及引文的次数[2]。1976年,欧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斯(Voos H)[5]认为有的引文对文章的贡献是不同的,因为其在施引文献中被引用的次数不同,在施引文献中的位置也不同。 1978年,Herlach G[6] 发现大约有1/3的引文在施引文献中被提到的次数超过1次,同时他还发现引用次数这一指标与学者们对文献间联系的主观判断是相对应的。在国内,何佳讯[8]很早就开始研究引用强度的问题,他发表的“引用深度”的论文极大的强调了引用次数的重要性。此外,赵蓉英认为被引用多次的参考文献对于施引文献具有更重要的影响[1]。
2.引用位置
引用位置一直是引用内容分析中比较重要的研究对象。1989年,V.Cano将引用位置分析作为文献计量的分析方法,将引用位置分为开始(10%15%)、中间(20%75%)、结尾(80%100%)[9]。赵蓉英等人认为作者出于不同的目的在不同的位置引用,引用位置不同对文章的影响程度大小有关[1]。胡志刚等将引用位置分为引言、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讨论等四类[2]。
3.引用主题
引用主题的获取对于文章的分类、聚类、评价等研究都有着极大的作用。
刘盛博将PubMed Central数据库的XML信息中的引文内容提取出来,并根据词频提取出最重要的主题内容[7]。祝青松等将从引用内容提取出的论文主题与标题、摘要提取出的论文主题相比较,发现引用内容提取出的主题更能代表被引文献的被引内容[8]。
(二)高被引论文的研究
高被引论文的研究对了解该学科核心学者及期刊的影响、探究学科的文献特征、文献的引用特点及规律、掌握该学科核心研究方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1]。国内外对高被引论文的研究主要为对高被引论文的传统文献计量研究以及内容分析研究。
1.传统计量研究
对高被引论文的传统计量研究分布在很多学科领域,例如:韦忠明[12] 统计了2011年版14种高等教育核心期刊20062010年历年高被引论文,分析了其机构、作者、地区、发表期刊、主题等情况。陈松青[13]研究了20082014年出版的19种图书情报学核心期刊的高被引论文,对其期刊、作者、机构、发表年份、研究主题等信息进行了统计,揭示了近期我国图书情报学高被引论文的主题特征及学科前沿热点。Ho[14]分析了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18562011年间社会科学领域被引次数≥50次的论文的传统计量指标以及研究了高被引论文的引文生命周期。Kolle[15]统计了19612014年发表的园艺学领域高被引论文的作者、国家、机构等特征,通过分析文章的生命周期,得出大多数园艺学领域高被引论文在出版十年内被引用次数较少,之后被引次数有所增加的结论。
此外,研究者们还从文献计量学角度研究了《情报科学》、《图书与情报》、《档案学研究》、《现代中医临床》、《中国图书馆学报》、《教育与教学研究》、《科技管理研究》等各领域高质量期刊的高被引论文的分布规律,揭示了期刊的学术研究的发展历程并为期刊的作者和编者提供了帮助。
2.内容分析研究
对高被引论文的主题分析是内容分析研究的一个主要部分。彭年冬和谢珍暖[16]采用内容分析法和依据论文关键字为基础确定对19种图书情报核心期刊的高被引论文的论文主题,探究其主题分布。张磊[17]通过抽取引文关键字对档案学高被引论文进行主题识别,得到我国档案学高被引论文的研究主题。随鑫和王念祖[18] 采用内容分析法对20092013年“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的图书馆情报学高影响力论文的论文主题及关键字共词频次进行了分析,得到这五年间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的研究热点。刘盛博[19]等人以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J.O Keefe的高被引论文为实例,研究了引用内容的功能及主题对论文的影响。李婷婷和李秀霞[20] 将内容分析与共引分析相结合,通过分析Scopus数据库的高被引论文,构建一个以引用内容为基础的期刊互引网络,获取基于内容的期刊之间的知识流向。Lu[4]等人认为研究者们只引用高被引论文,但没有研究过高被引论文对引文的影响,因此他们采用基于内容的引文分析方法研究了一篇发表于2005年被高度引用的论文,赫希的“h指数”文章,从引用次数、引用位置、引文主题、引文共被引等方面跟踪了其2006年2014年以来文章影响力的动态变化。此外,研究者们探究了高被引论文的引用行为,发现相比于一般论文,高被引论文的参考文献数量更多,并且更倾向于引用影响因子高的期刊及期刊论文[2125]。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sj/xxaq/564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