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豆瓣阅读平台书评信息及其回复的分类研究(附件)【字数:11764】

2024-02-25 17:07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目的/意义]本文以豆瓣读书平台为例,通过整合众多网络书评中的重要信息,研究网络书评的共同特点,对其进行信息类别划分;针对受欢迎的书评,研究这些书评下读者回应的针对点,即激发读者进行评论的缘由;根据网络书评的外部特征与内容特征,探究受欢迎书评与不受欢迎书评各自的特点。[方法/过程]按照豆瓣读书上“最受欢迎的”编排方式,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书评,即受欢迎的与不受欢迎的书评,对其进行人工研读、手工标注,并利用扎根理论的方法对书评及相关回应进行信息分类。通过统计分析,探究书评信息及相关回应在数量上的大致规律。[结果/结论]研究发现,针对不同的书籍,读者给予的评论在类别上有所不同,相关回应的针对性也存在差异,其中,针对书评的主要观点或总体内容和针对书评者部分观点或某一句话的回复数量合起来约占总回应数量的50%。此外,受欢迎的与不受欢迎的书评各存在着一些独特的典型特征。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2
一、研究现状2
(一)网络书评的现状与发展分析2
(二)网络书评的价值和内容分析2
(三)网络书评的应用研究3
二、研究设计3
(一)书评内容及相关回应分析方法3
(二)数据收集4
1.书评数据收集4
2.相关回应数据收集5
三、数据分析5
(一)网络书评内容分析5
(二)相关回应针对性分析6
(三)网络书评特征分析7
1.外部特征7
2.内容特征8
四、结论8
(一)网络书评信息分类8
(二)相关回应针对性总结8
(三)网络书评受欢迎与否原因分析8
1.书评受欢迎原因9
2.书评不受欢迎原因9
3.位于中间位置的书评分析9
五、结束语9
致谢9
参考文献10
豆瓣阅读平台书评信息及其回复的分类研究
引言
引言: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生活习惯在慢慢发生改变。当信息技术逐渐渗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时,人们对具有智能性与便携性的手机、IPAD等移动设备的广泛使用,使得人们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也随之变化,用户可以借助这些设备随时随地地阅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因此,网络阅读也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各类图书的网络书评数量也在逐步增加。网络书评事实上是一种网络评论,是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面向图书的网络评论,用户对书籍物理特征、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各个方面的总结评述[1]。网络评论具有自由发表、公开平等、传播迅速、分布广泛等特点。在互联网平台上,用户可以自主决定发表或接受网络评论,以表达自己的思想与观点,网民们还可以对同一事物或现象发表不同的看法,使用户与用户之间能够便捷地交换意见、相互交流,从而形成意见的多元化局面。便利、灵活的网络互动使得人们阅读与思考的过程不在孤立,激励他们与他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与体会,人们因此可从中获得知识、产生共鸣、找到乐趣 [2]。有别于传统书评的网络书评,在实际运用中大大拉近了作者与读者、读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书评作者持着平等分享的想法撰写和发表网络书评,读者通过利用计算机和移动设备阅读这些书评,并从中产生共鸣,此过程所形成的亲和效应[3]能够唤起更多读者的积极性与能动性。由此可见,新时代产生的网络书评,于无形中引导人们进行阅读、提高人们的阅读兴趣。随着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与普及,在许多网络平台及图书馆等阅读社区,已经逐步开始形成选书、读书、评书的循环系统。
作为较为成熟的社会化阅读平台,豆瓣读书是目前国内信息最全、用户数量最大且最为活跃的读书网站。豆瓣读书平台以图书为中心,拥有着大量的中文电子图书资源,由此形成一个图书社区,大量稳定的用户在平台上发表自己的阅读感想,该平台上丰富的书评资源可帮助笔者进行网络书评及其回复的信息分类的研究。故本文选择以豆瓣读书平台为例,主要研究豆瓣读书平台上的网络书评及相关回复的信息分类,并探究受欢迎与不受欢迎书评的特征。有助于帮助人们对网络书评有深入的了解,对读者行为有一定的认识,同时,有利于向相关网络传播平台提供指导,网络平台应该针对各类书籍撰写何种书评,如何编排书评使其充分发挥效用,如何提供更好的书评服务,提升用户的体验,本文的研究对这些问题的实现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研究现状
关于网络书评的研究目前大都处在其现状与未来发展分析、存在价值及内容分析、现实运用等方面。
(一)网络书评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司莉、余桃晶等人对网络书评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进行了分析。司莉针对网络时代下产生与发展的网络书评,阐述其所包含的类型,分析其所具有的特点,并将其与传统书评进行比较,然后对各平台提出网络书评发展的对策[4]。余桃晶概述了网络书评发展背景、特点,解读了网络书评的意义,提出网络书评存在的相关问题并给予相应对策[5]。崔文浩、张利国以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为研究方法,对大学生群体关于网络书评阅读现状进行研究,并探讨了其中的利弊,他们对此向高校图书馆提出参与网络评论阅读的相关建议[6]。
(二)网络书评的价值和内容分析
常聪认为,由于书评所具有的文化特质和互联网平台所具有的丰富网络元素,使得网络书评具有不同于传统书评的独特文化价值和独特光彩;作者通过研究网络读者书评,概括了网络书评的显性文化价值,揭示了网络书评的潜在文化价值[3]。李明通过对网络书评的研究,根据其所具有的多元价值,即网络书评对书评自身、读者、图书出版与销售、图书馆这4个方面的价值,揭示网络书评的拓展功能、社会文化传播功能以及网络书评所具有的巨大潜力,此项研究可为网络书评的充分挖掘、有效利用提供参考,从而推动阅读文化新局面的形成与发展[7]。Y. K. Huang等人在研究网络书评的过程发现,网络用户在购买书籍时往往会阅读相关网络书评,供自己参考[8]。
祝振媛收集、整理来自亚马逊平台上的英文网络书评,从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个方面对其进行研究,利用手工标注的方式对网络书评进行内容分析,从而根据网络书评所具有的属性进行分类,进而形成一套基于信息分类的英文网络书评的内容挖掘方法体系,实现多文本书评的信息整合[9]。李亮以当当网上书店为研究对象,收集了自主选择的三类书籍的相关网络书评数据,对其进行内容分析,并进行统计,研究不同类型图书的网络书评与消费者购书意向之间的关系[10]。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sj/xxaq/564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