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考研信息规避的影响因素研究【字数:11263】

2024-02-25 17:07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本文以探究考研学生在考研期间信息规避行为的影响因素,构建影响因素概念模型,旨在考研信息服务提供理论支撑。本文采用了半结构化的访谈法和关键事件法,以 20名考研学生为对象( 其中4名用于理论饱和度检验) ,分析考生信息规避行为的影响因素,参照威尔逊信息行为模型构建考生信息规避行为影响因素模型。发现影响考研学生进行信息规避行为的主要有个人因素、信息因素以及社会因素。本文仅探究了考研学生信息规避行为的影响因素,应对其规避行为过程也进行深入探究。随着近年来考研人群的猛烈增长,最终经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考研学生进行信息规避行为的主要有个人因素、信息因素以及社会因素。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引言2
二、信息规避基础理论2
三、研究设计 2
(一)样本对象选择2
(二)访谈提纲设计3
(三)信度与效度的保障4
四、信息规避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过程及结果4
(一)基于扎根理论的数据分析4
1.开放式编码4
2.主轴式编码5
3.选择式编码5
(二)理论饱和度检验6
(三)模型构建与分析6
1.个人因素7
2.信息因素8
3.社会因素8
五、研究结论 9
(一)个人因素9
(二)信息因素9 (三)社会因素9
六、小结10
参考文献10
图1考研学生信息规避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7
表1 受访者基本信息分布3
表2 访谈提纲3
表3 研究信度与效度的保障方法4
表4 开放编码示例4
表5 主轴编码结果5
表6 主范畴与核心范畴的关系结构6
考研学生信息规避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引言
引言
互联网的到来给人们带来海量的信息,而在这种网络环境下,过量的信息会给人类认识活动带来负面的效应,因此更多的信息用户在选择信息时出现了信息规避行为。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而近年来,社会对研究生的需求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毕业后选择了考取研究生学位,有关考研的信息也是越来越多。考研的准备时间短则数月,长则一两年,战线长,学生压力大。那么,在考研这段特殊时期,要承受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学生的需求状态是否会产生特殊的行为趋向?在信息选择过程中是否会存在无意识或刻意的去规避一些低价值或者不利于自己的信息的现象呢? 假如存在这种现象,学生们是如何做的呢?哪些因素会影响到他们的信息规避行为?已有众多学者针对信息规避进行了研究,本文选定考研学生这个特殊群体对象进行研究的文献[13]。选取不同性别、不同的备考状态以及不同的备考时长的考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访谈数据探索考研学生信息规避行为并构建相应的影响因素模型。本研究可以更好地为考研学生提供考研信息服务提供参考,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和信息利用效率,以免浪费考研者的时间和精力。
二、信息规避基础理论
当前,关于“信息规避”的基本含义,国内外的学者对此各有他们自己的想法。1995年,Sweeny提出:旨在延迟或防止获取可用但或许不想要获取的信息的任何行为,这种信息行为就是“信息规避”,并且且这种是主动的行为(如通过要求某人不泄露信息)或被动的(如通过不向某人询问揭示信息的问题)[1]。同年,Miller又提出了:有一些人,他们是为了避免了解或被暴露信息,进而有目的地采取了一些特定方法的人,他们就被Miller称为“信息规避者”[2]。不确定性管理理论认为信息规避作为与信息交互或不参与信息的过程,是为了增加、维持或减少不确定性。文金书与邓小昭(2011)对信息规避行为的理解是由于时间、精力、知识背景及个人的兴趣与偏好等原因,那些细腻系用户有意识地对某些信息进行忽视、回避,以达到提高信息活动效率、增强自我效能感目的的一种信息行为[3]。在该研究中,将考研学生信息规避定义为,由于各方面的因素,考研学生有目的地对某些信息进行忽视、逃避的一种信息行为。
目前关于信息规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学、医学、传播学和图书情报领域。考研这一阶段中,出于特殊的信息需求,学生们需要主动或是被动接受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来源范围很广,来自学校、社会以及家庭,处于各种各样的因素,可能是内在因素,亦或是外在因素,他们可能会采取不同的回应方式,接收信息或是规避信息。而本文探究的哪些因素影响到了考研学生的信息规避行为。
三、研究设计
为了探寻那些主要影响考研学生进行信息规避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本文中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基于扎根理论的数据分析法,并且采用了半结构化访谈的方法来收集到了这篇文章所需要的数据,基于这些数据资料,进而进行更深一步的整理与编码,从而帮助笔者自上而下地分析数据,最终得出了实质结论。
(一)选择样本对象
为使访谈样本更具有代表性,考虑到所有参与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学生的个体情况差异,本文中所选的访谈对象尽可能覆盖不同层面(见表1) 。本次访谈共有20名考研学生(其中4名用于理论饱和度检验)参与,采访时间始于2018年12月28日后(2018年考研结束后),样本来源于南京市农业大学参与考研的学生( 16名) 以及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考研学生(4名) 。对20名考研学生采用电话访谈、“一对一”面对面访谈等多种形式,并且在获得受访者同意的情况下,采用文字记录和录音记录结合的方式,对整个访谈过程进行记录和录音,采访结束后将其转录为文字形式的材料并对其进行分析。最后,整理好所有访谈过程中涉及到的内容后,与受访者确认是否存在问题,以上述方法来确保访谈收集数据的信度和有效度。
表1 受访者基本信息分布
基本分类
指标类别取值
人数分布
构成比
性别

11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sj/xxaq/564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