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用户健康信息搜索行为中的学习效果测量(附件)【字数:9574】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2
一、相关研究 2
(一)搜索即学习理论的研究 2
(二)健康信息搜索行为的研究 2
(三)信息搜索中学习效果测量的方法 2
(四)信息搜索中学习效果的测量指标 3
二、研究设计 3
(一)用户实验 4
1.实验对象 4
2.搜索任务 4
3.实验流程 4
(二)搜索行为测量指标 5
(三)学习效果测量指标 5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5
(一)学习效果的分析和测量 5
(二)搜索行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6
1.搜索行为与学习效果的相关分析 6
2.搜索行为与学习效果的回归分析 7
(三)不同搜索任务下学习效果的分析 7
四、讨论与结论 8
五、结束语 9
致谢 9
参考文献 10
图1 学习效果描述性统计分析图 6
表1 被试基本信息表 4
表2 搜索行为测量指标及其定义 5
表3 学习效果测量指标及其定义 5
表4 搜索行为与学习效果的相关分析 7
表5 搜索行为预测学习效果的回归分析 7
表6 不同搜索任务下学习效果的方差分析结果 7
表7 LSD多重比较结果 8
大学生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用户健康信息搜索行为中的学习效果测量
引言
引言
一、相关研究
(一)搜索即学习理论的研究
信息搜索过程早已被认为是学习过程的一部分,因为所获取的信息被用作学习的输入。Kuhlthau的信息搜索过程模型通过建构主义的学习方法,指出用户的知识会在整个搜索过程中发生变化。Vakkari的实证研究扩展了搜索领域的模型,证明搜索者的查询和相关性评估反映了其在搜索时知识状态的变化[1,2]。Rieh等人提出了搜索即学习过程的新观点,并从搜索学习和学习搜索两个不同角度进行分析[3]。Wildemuth发现领域初学者在使用跟专家用户越来越相似的搜索策略中学到了更多关于该主题的知识[4]。Jansen等人基于Anderson等的六大类认知过程进行研究,表明信息搜索是一个学习过程[5,6]。Eickhoff等发现了在单一会话中学习进步的证据,表明搜索过程本身有助于增强用户的领域知识。甘利人等验证了科技用户信息搜索过程中信念学习现象的存在[7]。
从理论角度来看,寻找信息是补充当前知识和认知技能获取行为的手段[8]。Wu等的研究表明,本科生在学术团体协作搜索过程中的学习包括知识重构、调整和同化。在整个过程中其对主题概念的理解得到了改善,态度变得更加乐观[9]。也有研究表明,在多会话任务后,用户的知识在每次搜索后会普遍增加,但也有例外,其中显示了“天花板”效应[10]。
(二)健康信息搜索行为的研究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和健康信息。所谓的健康信息搜索行为则针对特定事件或任务,用户在获取、澄清和确认与健康相关知识或信息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口头或非口头行为[11]。健康信息搜索行为的研究已逐渐发展为多学科、跨领域的研究课题,情报学、信息行为学等领域均涉及该方向的研究。
结合国内外的研究趋势,目前学者大多关注不同群体的健康信息搜索行为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如Gray等对青少年群体进行了研究,发现他们对健康信息的关注主要集中在运动、减肥和酒精等方面上[12];周晓英等人研究大学生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模式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13];辛光辉则针对Y一代群体信息搜索行为特点,为图书馆提出了健康信息管理策略[14];孙丽等人则从三种搜索任务类型出发,探讨网络环境下用户完成不同任务时的健康信息搜寻行为规律[15]。也有少部分研究将重点放在用户健康信息搜索行为对健康行为的影响上[16]。
(三)信息搜索中学习效果测量的方法
在信息搜索领域的研究中,学者曾提出过若干种测量学习效果的方式。如通过问卷、量表或自我评估报告等方式,从用户的角度认识和评价学习过程及结果[17]。也有研究者要求被试在搜索任务后撰写关于该主题的总结,以此来评估学习。然而前者的测量方式相对主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事前编制的有效性或个人评价的准确情况,存在高估或低估个人水平的情况;后者则可能没有很好地展示学习,因为参与者可能仅仅复制信息而无需记住或回忆任何事情。
此外,也有通过构建概念图来促进和评估学习的,如张云秋等人分析概念图的节点、链接及文字标注数量等数据来测度用户探索式信息搜索过程中的知识改变[18]。但是由于国内外提出的各种概念图评分方法,仅从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评价学习者的概念理解水平,而无法充分获知学习者对于相应概念的理解情况及应用能力[19]。而且在评判学习层次时往往需要多个评分者进行独立评分以保证信度[20]。
再者,有学者利用面向过程的方法,即借助各种技术(如日志分析、眼动追踪技术等)对学习过程中的用户行为模式进行捕捉和记录,从而展现学习发生的机制。日志分析主要是对用户上网留下的日志进行痕迹分析,通常与问卷、访谈法相结合[21,22]。由于眼动仪价格昂贵,操作眼动实验需要控制的因素较多,实验者的工作量较大[23]。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sj/xxaq/564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