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大微信用户日常生活信息获取行为研究(附件)【字数:14376】

2024-02-25 17:06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本研究旨在探索微信对大学生用户日常生活信息获取行为的影响。研究设定6个项目维度测量其信息行为,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了265份大学生微信用户日常生活信息获取行为的数据。研究发现第一,大学生通过微信获取日常生活信息的方式多样化。第二,通过分析大学生用户关注的微信公众号的主题特征与转评因素,可揭示其信息行为特征。第三,大学生群体的微信日常生活信息获取行为与性别和使用微信时间无关;在学历差异与学科差异方面,不同群体学生的对信息的利用价值及采取的信息获取策略不同。第四,成本和信息价值是影响大学生用户利用微信获取信息的主要因素。
目录
摘要 4
关键词 4
Abstract 4
Key words 4
引言 5
一、 相关研究 5
(一)日常生活信息获取行为研究现状 5
(二)微信日常生活信息获取 5
二、理论框架 6
三、研究设计 6
(一)调查问卷设计 6
1.调查问卷的设计 7
2.调查过程及样本数据 8
(二)数据分析方法 8
四、研究结果分析 8
(一)信度分析 8
(二)大学生微信用户日常生活信息获取方式 9
(三)通过微信公众号获取日常生活信息的用户行为特征 9
1.大学生微信用户关注的公众号主题定位特征 10
2.大学生微信用户添加所关注的公众号的主要方式 10
3.促使大学生微信用户转发或评论所关注公众号内容的主要因素 10
(四)大学生微信用户日常生活信息行为的整体状况 11
(五)大学生微信用户日常生活信息行为个体差异分析 11
1.大学生微信用户日常生活信息行为的学历差异 11
2.大学生微信用户日常生活信息行为的学科差异 12
3.大学生微信用户日常生活信息行为的性别差异、微信使用时间差异 12
(六)影响大学生用户使用微信进行日常生活信息获取行为的因素 13
五、研究结论 14
六、小结 14
致谢 16
参考文献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16
附录 17
图 1大学生微信用户日常生活信息获取行为的理论框架 6
图 2大学生微信用户日常生活信息行为整体情况题项得分均值 11
表 1大学生微信用户日常生活信息获取行为框架 7
表 2大学生微信用户日常生活信息获取行为分析测评指标 7
表 3调查对象基本信息统计表 8
表 4项目维度可信性统计量 9
表 5大学生微信用户日常生活信息获取方式 9
表 6大学生微信用户关注的公众号主题定位特征 10
表 7大学生微信用户添加所关注的公众号的主要方式 10
表 8促使大学生微信用户转发或评论所关注公众号内容的主要因素 11
表 9大学生微信用户日常生活信息行为的学历差异 11
表 10大学微信用户生日常生活信息行为的学科差异 12
表 11大学生日常生活信息行为的性别差异 12
表 12大学生日常生活信息行为的微信使用时间差异 13
表 13用户认为促使其通过微信获取日常生活信息的主要因素 13
表 14用户认为制约其通过微信获取日常生活信息的主要因素 14
大学生微信用户日常生活信息获取行为研究
引言
引言
一、 相关研究
(一)日常生活信息获取行为研究现状
所谓日常生活,是指与个体生命的延续直接相关的活动总称,为了维持生存和繁殖再生产。它的熟悉性、普通性、规律性和重复性,表明了生活行为的结构性特征[1]。此外,它可分为日常交往、观念和消费三个活动。
芬兰学者Savolanien于1995年定义了日常生活信息获取(ELIS),即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定位,解决与工作无关问题的信息(感知和表达)的获取活动[2]。简单来说,日常生活信息获取的研究是人们为了引导自身的日常生活,解决与职业或工作无关的,如娱乐、健康、消费和娱乐等各种信息搜寻和获取行为。
自此,日常生活信息获取(Everyday Life Information Seeking,简称ELIS)研究成为图书情报领域用户研究中的新分支。经过多年发展,国外学者对日常生活信息获取所研究已经有许多重要成果。从理论方法和概念模型方面看,美国学者Chatman在研究了创新扩散理论[3]、意见领袖理论[4]、满意理论和异化理论[5]的基础上,创建了多个支撑理论,包括信息贫穷理论[6]、圆周生活理论[7]和规范行为理论[8];Savolanien借鉴生存心态理论,构建了日常生活信息获取行为模型;学者Fisher从情境的空间层面,提出了信息场理论;学者McKenzie在已有信息行为模型的基础上,从社会学层面提出了信息实践二维模型。自从Savolanien提出ELIS模型后,日常生活信息行为以一个新研究方向的身份进入图书情报领域,从该模型出发,众多学者对日常生活信息行为展开研究,同时也构建许多新的理论研究框架。在实践方面,国外学者更多地研究某一特定人群,覆盖面大,包括儿童、城市青少年、学生、移民人士、退休妇女、低收入人群、老年人、家庭暴力受害者群体等不同性别、年龄、种族、职业的人群[910]。其研究方法既包括理论模型的探讨,也包括实证案例的研究。
目前,国内图书情报领域学者已开始广泛关注日常生活信息获取行为的研究。国内研究大多基于国外学者提出的理论与模型,后设置实证研究,其研究对象针对特定人群或范围,比如大学生、农民工、老年人等人群,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信息的获取渠道、关注类型和查询特征等。笔者在检索CNKI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802019年)之后,发现虽然已有学者对网络环境下各类人群的日常生活信息行为进行过相关研究,但仍处于起步阶段。
(二)微信日常生活信息获取
我国互联网诞生25年以来,给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造成了巨大影响,甚至用户的日常生活信息的获取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研究表明,在娱乐、休闲、饮食甚至健康[11]等日常生活信息需求下,人们往往选择先在网上搜索相关信息,然后分析、判断获取到的信息,最后将其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微信满足了人们自由分配零散、碎片化时间的需求,成为其获取日常生活信息的新宠[12]。
尽管图情界的学者开始关注微信用户的信息行为等相关问题,但是目前没有专门以特定的人群特征探讨此类信息行为的研究文献。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的主体受众之一,是微传播方式使用的重要力量。在此背景下,研究大学生微信用户的日常生活信息获取方式,以及甄别、判断所获信息的准确性和价值性的标准,无论在学术意义上还是实践价值上,都具有深远意义。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sj/xxaq/564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