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集成化模型的豆瓣用户信息行为研究(附件)【字数:17697】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words 1
一、 引言 2
二、理论基础及概念模型 3
(一)用户信息行为的定义 3
(二)概念模型 3
1.信息行为模型 3
2.豆瓣用户信息行为模型 5
三、研究设计 6
(一)问卷设计与问卷结构 6
四、 结果分析 7
(一)样本基本信息统计 7
(二)豆瓣用户一般行为描述 8
(三)豆瓣用户信息行为描述 10
1.豆瓣用户动机与需求 10
2.豆瓣用户信息检索行为 11
3.豆瓣用户信息利用行为 12
4.豆瓣用户信息交互行为 17
五、 结论与建议 22
(一) 豆瓣用户信息行为 22
(二) 建议 22
1.保障豆瓣网用户的使用安全,加强豆瓣网的监管 22
2.发展豆瓣网的特色,加大宣传力度 22
3.提高豆瓣网用户自身的学习意识 23
4.丰富豆瓣网社交活动,增加关注 23
致谢 23
参考文献 24
附录 26
图1 Wilson信息行为模型 4
图2 豆瓣网用户信息行为模型 5
图3豆瓣用户检索方式区别 11
图4豆瓣用户信息利用方式 13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图5豆瓣用户标注表现 15
图6豆瓣用户的信息交互方式 17
图7信息反馈行为四个测量指标平均值图 19
图8质量各测量指标平均值图 20
图9质量各测量指标平均值图 20
图10满意度各测量指标平均值图 21
图11使用意愿各测量指标平均值图 21
表1用户动机与需求测量项目 6
表2信息检索,信息利用以及信息交互测量项目 6
表3问卷测量指标 7
表4样本基本资料统计 7
表5豆瓣用户行为统计 8
表6使用豆瓣网频率与使用时间交叉表 9
表7豆瓣用户动机与需求统计 10
表8不同性别豆瓣用户检索方式 12
表9豆瓣用户信息筛选选择和方式交叉表 13
表10不同学历的豆瓣用户信息标注行为 14
表11不同年龄段豆瓣用户标注方式 16
表12不同学历豆瓣用户聊天方式 18
表13不同性别豆瓣用户聊天表现 19
基于集成化模型的豆瓣用户信息行为研究
引言
引言
伴随着Web2.0的快速变化,社交媒体逐步地遍布各个区域,各个互联网网站的网络资源的增多,各种社交媒体用户越来越多,用户的信息行为也愈演愈烈,同时,豆瓣网发展时间较长且是目前比较成熟的社会化标注系统,对于豆瓣网的用户信息行为进行更深的探讨具有明显意义。
国外对于信息行为研究较早,从国外学者关于信息行为的观点和定义来进行深入探讨,日本学者三上俊治[1]认为,信息行为包含信息贮藏、信息传输以及信息转换等要素,信息行为应是信息处理行为。国外学者对这方面研究较早,主要从搜索和需求两方面着手。著名图书情报学者Wilson[2]认为信息行为不仅包含与他人一对一的沟通,主动查询和被动地接受信息的行为,而且也是一种同信息资源以及获取相关信息途径有关的行为。Fisher Karen E,Sanda Erdelez[3]等提出信息行为是根据不同情境对信息的需求,查询以及利用。在Pettigrew[4]看来,信息行为的定义是用户对于不同背景下依据自身的信息需求在相应的环境下进行相关的检索,同时提供相关的信息并进行信息的最终利用。从信息行为的框架来看,Krikelas[5]最先构建了关于用户身份、内外部信息源、文档资料获取、行为顺序的模型,Derving[67]构建的模型包含状态、差距、结果、桥梁,差距的影响。Wilson 模型[89]被认为应该进行与其他模型的区分,分成四个部分分别为连续检索,被动检索,被动留意以及主动检索行为,对各阶段的影响因素进行强调,同时判断“结果评估”是否满足需求。Ingwerson & Jrvelin[10]构建了信息搜寻、检索和行为交互的模型包含信息搜寻和检索、影响信息行为的认知因素,Frend 模型[11]包含任务、需求类型及约束、情境感知,A.Spink和 C.Cole[12]构建了包含信息搜寻,检索,觅食,共享,利用以及协同的人类信息行为集成框架。从信息行为的影响因素来看Krikelas从需求认知视角研究如何满足用户信息需求,对传统的将文献资源作为主要的资源来源解决相关的使用信息疑难问题起到了推动作用。Sonnenwald 和Iivonen[13]认为信息行为组成要素包含时间,物质,人,能量,空间。Pettigrew[14]从多维度,各种角度来看信息行为。
而国内有关信息行为的相关研讨相比于国外还处于初始阶段,从信息行为定义以及内涵来看,岳剑波[15]认为是用户在进行一系列信息行为活动过程中,会有相应的对于信息的筛选,对信息进行查询以及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利用的行为。朱婕和靖继鹏等[16]认为信息行为是交流活动中必然需要和一定产生的行为。在胡昌平[17]看来,信息行为是指用户在不同情境下根据相应的动机需求对信息进行检索,交互,汲取,获得以及进行后期利用的行为。宋雪雁和王萍[18]认为信息行为的定义不能被限制在现有的社会媒体的媒介上,只进行信息的传播和采纳,要从生活信息化的视角来探讨信息行为,也要对信息进行加工,利用和储存。张辑哲[19]对信息行为的理解是信息行为不同于其他以物质、能量作为对象的行为,有自己的规律和特点。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sj/xxaq/564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