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基于引用位置分析的学科差异研究(附件)【字数:14523】

2024-02-25 17:06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2引用位置分析方法是全文引文分析方法的一部分。由于引用位置的定义和分类比较清晰,关于引用位置研究的争议也较少,因此,引用位置分析方法是全文引文分析方法中最适合用于文献计量分析的方法。各国学者已经对引用位置分析方法进行了一定的研究,证明了其可行性和有效性,但尚未有学者将引用位置分析方法应用于学科差异的研究中。不同学科引用行为的引用位置会体现出一定的差异,针对同一文献的引用位置也会随着年份的增加而产生一定的变化,应用引用位置分析方法能够有效地探寻一定的学科间差异。文章将以近五年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部分图书情报学科和生物化学学科文献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计量分析、引用位置时序变化研究,并对结果体现出的两学科领域差异进行全面的探讨。
目录
引言
文献的被引用并不等于完全重要[1],也就是说仅仅凭借被引频次来评价被引文献是不够全面的,学术界普遍意识到仅依靠引用次数等并不能有效揭示研究的影响力[2],除此之外也应当对施引文献的引用情况进行仔细的研究。因此新的引文分析方法——全文引文分析法诞生了。全文引文分析方法有许多种分类,主要包括引用位置分析、引用强度分析、引用语境分析和引用动机分析等等。在上述分析方法中,引用语境和引用动机研究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引用语境的研究需要对引文及其上下文进行文本分析;引用动机只通过施引文献根本无法精准地了解,因为施引文献作者呈现出来的结果并不一定完全符合其内心活动。在此情况下,引用位置分析和引用强度分析这两种方法操作起来相对来说更加简便,且此类方法不需要对文本内容进行情感分类等操作,只需要对引用行为在施引文献中出现的位置和次数进行统计和分析,不会产生过多的争议。引用强度分析方法与引用位置分析方法相比不够丰富,几乎只有次数的统计,因此引用位置分析能够比引用强度分析更好地揭示文献和学科的本质。文章以近五年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部分生物化学学科和图书情报学科文献为研究对象,应用引用位置分析方法,并参考引用年份等因素,对图书情报学科和生物化学学科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探究。
一、引用位置相关研究
(一)全文引文分析方法
1.全文引文分析方法的定义
引用位置分析是全文引文分析方法的一部分。我国学者胡志刚[3]在论文中表示,全文引文分析是一种研究论文中出现的引用信息和引用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行为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分析引文在施引文献正文中的具体引用位置、引用次数以及引用语境,在微观上揭示引用的特征和规律,挖掘引用背后的动机以及机理,识别施引文献中引文的功能以及作用。全文引文分析方法从产生到发展一直很受瞩目,各国学者对于引文分析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很多的研究。
2.全文引文分析方法的发展与现状
2014年,学者赵蓉英、曾宪琴和陈必坤[4]等人总结了引文内容分析方法的进展,提出:引用位置的划分和赋值尚未形成统一标准、引文聚类算法仍需改进、引用动机分析仍待突破。同年,学者胡志刚[5]在研究中实现了以下成果:构建全文引文分析方法的研究框架,并开发了面向XML全文格式数据的系统;设计了一种可视化图谱用于展示引用位置。2017年,学者刘浏[6]等人详细地梳理了引文内容分析法的发展脉络,认为其已经成为了一个比较成熟的领域,并且拥有很丰富的理论和方法,同时也与自然语言处理研究有着一定的交叉关系。
按照全文引文分析方法各项指标研究角度和方法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两大类:在引用结构层面上进行的分析(包括引用位置分析、引用强度分析等不涉及文本内容分析的、以定量研究为主的分析方法)和在引用内容层面上进行的分析(包括引用语境分析、引用动机分析等需要对文本内容进行识别和分析的、以定性研究为主的分析)。其中在引用内容层面上进行的分析虽然近些年比较热门,但相关的研究方法很容易产生争议。在引用内容层面上的研究中经常需要对文本进行情感分析。2013年,学者杨立公等人[7]在论文中表示,在文本情感分析这一方面,许多算法和特征曾被提出,但是文本情感倾向识别的问题还没有能够被很好地解决。2018年,学者刘爽等人[8]在研究中表示,基于朴素贝叶斯的文本情感分析技术虽然比较简单,对小规模数据表现良好,但该方法仍会在分类决策方面存在错误率。除了文本情感分析之外,比较常用的还有关键词的识别和分类,但在某些情况下,这一过程表现得并不完美。2016年,学者贺科达等人[9]针对类别关键词改进了TFIDF 算法,首先进行文本的关键词提取,然后对其改进后的TFIDF值进行计算、形成特征向量,最后依据贝叶斯算法进行文本分类。研究者最后提出,关键词的选取工作还需要完善: 当两个类别比较相近时,其关键词会有很多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会使得分类效果不是很好。
综合来看,引用内容层面的分析虽然更能揭示文献的本质特征,但研究起来难度甚大,且由于学界无统一标准,成果也有可能不被他人所接受。因此,以引用位置分析方法为代表的引用结构层面的分析显得十分重要。
(二)引用位置分析方法
引用位置分析是全文引文分析方法中的一部分,伴随着全文引文分析法的思维而产生。如上所述,引用内容层面的研究中,很多概念难以界定,机器学习的分析方法中又存在着很多难以避免的技术问题,使得研究在引用内容层面产生诸多的分歧。相比之下,引用位置分析方法更易于操作,且鲜有争议,其研究结果更适合作为计量分析的对象。随着技术的进步,基于结构的引用位置分析逐渐变得更加方便,基于引用位置的相关研究也在不断地产生新的成果。
1.引用位置的确定
引用位置亦称基于句法的引用内容分析[10],是指施引文献在文中何处引用了参考文献中所标注的被引文献中的内容。引用位置的定义并不难理解,但是在实际的研究中,不能以某句话或者某个自然段为分类的单位来进行研究。因此,引用位置的定义关键在于如何定义引用位置的分类标准。
在论文结构的界定方面,外国学者提出了很多的观点,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荷兰学者卡诺和马希利斯提出的分类方法:1989年,荷兰学者卡诺[11](Cano.V)对引用位置进行了分类,他将全文分为如下几个部分:(1)开始部分即文章前10%15%;(2)中间部分即文章20%75%;(3)结尾部分即文章最后的20%。1998年,克罗地亚学者马希利斯[12]等人将引用位置分为如下几种:(1)引言;(2)方法;(3)结果;(4)结论与讨论。二者的分类角度不同:卡诺主要是按照论文的字数以及各部分的长短来划分,简单易行,但是对于后续的研究支持意义不大;马希利斯的分类方法虽然需要识别论文内容,但是比较简单。并且,按照所述内容主题来界定引用位置,对更深入的引用行为的研究是非常有帮助的。2014年,美国学者Ding等[10]将引用位置分为摘要、引言、综述、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六个部分。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sj/xxaq/564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