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付费问答系统中用户对知识贡献者信任的影响因素研究(附件)【字数:10336】

2024-02-25 17:04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本课题通过文献调研法,基于信任理论,从直接信任和间接信任两方面提出影响因素假设,纳入价格的调节因素,并结合知乎平台的特点建立付费问答系统中用户对知识贡献者的影响因素框架。借助python爬虫收集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及因子分析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间接信任对信任的建立有显著的影响且明显大于直接信任的影响,同时知识贡献者与用户间的交互可以提高用户的信任度。价格作为交易建立过程中不可忽略的变量影响用户的付费决策。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2
一. 引言 2
二. 理论基础及研究综述 3
(一)信任 3
(二)电子商务中的信任 3
三.研究方法 5
(一)研究假设 5
1.直接信任 5
2.间接信任 6
3.价格的调节作用 7
四.研究设计 7
(一)数据收集 7
(二)测量变量 8
(三)数据预处理 8
1.编码 8
2.描述性统计分析 9
3.655 9
(四)数据分析 10
1.相关性分析 10
2.逐步向后回归 12
3.因子分析 12
五.结论及建议 14
(一)结论 14
(二)建议 14
参考文献14
表1 模型变量与测度指标 7
表2 描述统计量.8
表3 单样本 KolmogorovSmirnov 检验 9
表4 pearson系数相关性10
表5 模型汇总 .12
表6 KMO 和 Bartlett 的检验 12
表7 成份得分系数矩阵 13
表8 模型汇总 .13
付费问答系统中用户对知识贡献者信任的影响因素研究
信息151 19115121 贾云婷
引言
引言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从互联网获取信息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获取信息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的方式,并迅速占领较大比重。互联网也逐渐从最初便捷的互联、互享的免费工具步入收费渠道。通过互联网平台将信息变成具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以实现商业价值的消费模式—“内容付费”随之兴起。互联网正处于内容、生产及消费模式更新的阶段,明显显露出信息分层、信息服务的趋势。尽管大批收费的资源和内容是互联网内容的次要组成部分,占据主导地位的仍让是免费信息,但真正的信息是意义与信息同时增加的,否则就会降级成为噪音和冗余。由于免费内容的数量多且无法把控,所以互联网上充斥了大量的无用甚至可以称为垃圾信息的信息,这些信息严重影响了互联网用户在获取信息时的效率和可用性,因此互联网用户对高品质、有价值的信息和信息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加。另一方面,免费的知识共享形式在鼓励知识提供者创造并提供更高标准和更系统的知识内容与服务方面促进作用微乎其微。以此为背景,同时在共享经济的发展、移动支付的普及和用户日益加强的付费意识的帮扶下,知识支付逐渐兴起。大批知识付费产品及社区涌现。在前人进行过的有关知识付费市场的研究显示,2017年中国知识付费产业的收益约为49亿元,向人们展示了付费市场具有强大且不可忽视的发展潜能[1]。在线付费问答社区作为一种知识付费模式的产物,是社会化问答社区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衍生出的新形态,适应了时代的发展,并迅速发展成为满足用户信息需要的新渠道。
自2016年,各类付费问答社区如分答、知乎等逐渐兴起,付费问答社区具有以下特点:有偿性、精确性和封闭性。有偿性是指信息内容及信息服务的提供并不免费,用户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以在付费平台获取所需信息。精确性是指付费问答系统采用“一问一答”的精确问答,即针对特定的问题给出特定的答案。封闭性则是指问答内容属于付费信息资源,不会轻易被他人获取[2]。且各平台都制定了自己的付费模式。目前存在有两种主要的付费模式被付费平台所采用,一类是以“百度知道”为代表的悬赏征答模式,最终被选为该问题最佳答案的回答者将获得悬赏的货币,用户可用自己获得的虚拟货币在平台的商城中兑换实物。另一类平台使用的是真实货币,采用有偿咨询和付费围观模式[3]。本文以知乎—第二类付费咨询平台的代表为例开展研究,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可以发现信任作为一个关键的影响因素对用户的付费意愿产生正向影响,但鲜少有针对付费问答系统中用户与知识贡献者间信任的研究。本文以付费问答中的信任关系为主要的研究问题,通过文献调研法,基于信任理论,从直接信任和间接信任两方面提出影响因素假设,纳入价格的调节因素,并结合知乎平台的特点建立影响因素框架。借助python爬虫收集数据,并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和因子分析进行实证研究。给付费平台上良好信任关系的建立以启发,从而扩大付费问答的影响和接受程度,促进这一形式的知识付费的发展。
理论基础及研究综述
(一)信任
在20世纪50年代,著名的调查信任现象的囚徒困境引起人们对信任问题的兴趣。 在这项研究中,信任被定义为一种情境反应,它将反映在人们的行为中[4]。之后,不同领域的研究人员从不同的角度进一步对信任进行研究,推动了信任理论的发展和成熟。
本研究主要关注经济领域对信任的定义。Arrow(1974)提出信任可以比作是经济交流过程中的有效的润滑剂。他强调信任在交易行为中的重要作用,认为信任是管制契约的最有效机制[5]。Moorman的观点是信任主要建立在交易之上,是一方愿意或认可与另一方进行交易的倾向。Kiniteal(1998)将信任定义为在存在不确定或风险的状态下,仍然认为交易对象是可靠的、安全的[6]。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sj/xxaq/563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