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文化旅游视角下的乡村旅游规划实践分析以黄龙岘为例【字数:12330】

2024-02-25 15:52编辑: www.jxszl.com景先生毕设
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得到蓬勃发展。作为近年来旅游业中的新起之秀,乡村旅游受到的关注日益增多。但目前乡村旅游在规划中仍有不足,无法满足人们对乡村旅游日益增长的需求。如何跳出固有的思维和缺乏新意的形式,进行与时俱进的乡村旅游规划,是乡村旅游发展中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南京的黄龙岘地区近年来在政府的帮助下开展了相关规划实践,本文将以南京的黄龙岘地区为例,通过实地考察等方式,对该地区现有的规划进行分析和总结,对文化旅游视角下的乡村旅游如何进行规划提出建议。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一、文献回顾2
(一)文献总体回顾2
(二)内容与方向3
二、黄龙岘地区的旅游规划实践分析4
(一)黄龙岘地区的基本概况4
(二)黄龙岘茶文化旅游开发条件4
1.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4
2.文化旅游的蓬勃发展4
3.政策的大力支持4
4.优越的区位和丰富的资源5
5.大众交通的日益便利5
6.丰富的文化资源5
(三)黄龙岘茶文化旅游规划分析5
1.规划实践分析5
(1)“吃”5
(2)“住”5
(3)“游”6
(4)“购”6
(5)“行”6
2.存在的问题6
(1)商业化氛围过度浓厚6
(2)文化内涵挖掘不深6
(3)“茶”主题文化过于单薄6(4)居民参与度低7
三、总结与建议7
(一)总结7
(二)建议7
1.深入发掘特色文化 7
2.开发参与性强的旅游项目8
3.与高校进行深度合作8
4.积极宣传和推广当地形象8
致谢9
参考文献9
文化旅游视角下的乡村旅游规划实践分析——以南京黄龙岘为例
引言
纵观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历程,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中国以 *景先生毕设|www.jxszl.com +Q: ^351916072
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书写着新的历史。当前,我国经济的运行延续了稳中带好的发展态势,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需求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消费升级加快,消费需求由一般的数量需求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需求转变,人民群众的需要由一般的物质文化需要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需要以及生态环境需要转变,文化、旅游等消费升级类产品快速增长。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的发展体现出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与特征。在这一背景下,旅游业的转型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一条件下,乡村旅游作为符合当下经济发展形势的旅游方式,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方面有重要意义。相较于国外的乡村旅游,我国的乡村旅游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快。经过三十多年来的发展,乡村旅游已经初具规模并为乡村带来了深刻的改变和发展。乡村旅游的现有发展一方面得益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亲近自然、缓解压力的需求与日俱增。另一方面,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使得乡村的住宿条件和环境也在不断改善,为乡村旅游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伴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对乡村旅游规划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乡村旅游规划中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如:忽视环境和资源保护、旅游产品单一标准化、文化内涵不足、农村居民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学者刘超提到在古村落的旅游规划中一些开发者打着保护的旗号对古村落进行超载开发和错位开发,对古村落文化遗产等造成了破坏。例如为了打造古街古镇商业街,在破败的古村落基础上进行大量的仿建,这样不仅破坏了原有的历史文化遗产,更加破坏了文化旅游中所强调的相关历史的真实性。[1]这样的行为比比皆是,一些管理者为了吸引人们的眼球,快速攫取经济利益,对承载力低的古村落进行高强度和不合理的开发,造成严重的后果。在一些文化底蕴浓厚的地区,在对文化内涵的把握不够明确、对特色文化的保护程度不够高的情况下进行旅游规划,造成了大量规划结果不理想,游客体验感差的现象。
在乡村旅游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学者与旅游从业者们逐渐发现文化这一因素的作用和意义。受国情影响,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气候、环境相差甚远,因此也孕育出多样的地方文化,尤其是在乡村地区。乡村地区由于还未受到或受到城市化的影响较小,相对完整地保留了前人的风俗习惯,日常行为活动中饱含着浓厚的文化气息。乡村本身就具有浓厚而充满情趣的乡土文化艺术,如在我国各乡村地区流行的舞龙灯、舞狮子,陕北地区的秧歌队,东北的二人转等,都是经过数千年传承下来的文化瑰宝。此外,大部分乡村地区还具有相当可观的其他文化,如湖南汨罗地区赛龙舟的历史文化,江浙地区清明时节有做青团、吃青团的饮食文化,安徽地区徽派建筑的建筑文化等。这些文化对乡村地区旅游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吸引游客参观和游玩,激发其旅游热情,更将当地的乡村旅游活动的内涵和意义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因此从文化旅游的视角对乡村旅游进行规划至关重要,将文化旅游视为立足点和切入点,对乡村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乡村旅游为文化旅游的开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文化旅游作为一个新鲜而特别的视角,受到了人们日益增多的关注和研究。与此同时,文化旅游也给乡村旅游的规划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本文将分为四个部分进行研究:第一部分为文献回顾部分,主要总结前人的文献研究成果并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第二部分为文化旅游视角下的乡村旅游规划实践分析,主要是以黄龙岘地区为例。第三部分为总结,将全文所做分析与研究进行论述总结,得出全文的研究结论,同时对未来相关研究展望。
文献回顾
文献总体回顾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乡村旅游逐渐开始和发展。据知网统计,有关乡村旅游的旅游规划中文文献自1992年才开始出现,从19922002年这十年间,每年的文献数量均为个位数,且研究内容层次较浅,几乎所有的学者都未对地区的规划实践做研究,只是在浅析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些经验和方法及展望未来。在关联词上,乡村旅游规划主要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等词关联。
而关于文化旅游,学者们的研究则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就已展开。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关于文化旅游的文献稳步上升,近几年每年均在三千篇以上。文化旅游的文献相关主题主要有旅游开发、旅游资源等,也有一些文献涉及农业经济、建筑科学与工程和体育等领域。
自2000年起,随着网络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成熟,旅游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截止2018年底,全国共有各类景区3万余家,旅游业的总产值也上升到了新高。更值得关注的是旅游业的经营模式的改变,区别于传统旅游商务模式,线上预定型的旅游网站迅速占领了市场份额。因此关于旅游规划的研究也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相关文献也日益增多。2000年以后的文献数量显著增加,尤其是在2000年至2010年间,除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下减少外,文献数量总体呈井喷式增长。据分析,2018年的文献总体数量将达到1250篇。

原文链接:http://www.jxszl.com/jmgl/lygl/563550.html